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策略

2022-02-18 15:33杨金平
今天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个体育人家庭

杨金平

(平凉市庄浪县水洛中学 甘肃 平凉 744699)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策略是指在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共育平台,开发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方面体现和谐性与一致性。

在学生成长培养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共育机制,才能使教育走上经常化、实效化、科学化的健康轨道。

1.学校教育是育人的关键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同于其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它是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

1.1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教育是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有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其特殊之处在于,用较短的时间追求个体最大程度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握好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儿童的身心更快更好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所以,如果学校教育能够正确的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科学的教育,将极大的加速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可以加速个体的社会化。狼孩,熊孩和在被隔离情况下长大的孩子一样,因为脱离人群的生活环境,尽管有健全的躯体,却不能有人的思维、意思、行为方式,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化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1.2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要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学校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形成与主流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从而认可并自觉维持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

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认识到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可以实现个体个性化。形成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主体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个体差异,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不止体现在使教育者在学习期间达到当代社会对个体的要求上,其深层的含义还在于学校教育能为个体离开学校后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1.3 学校教育是决定孩子知识储备量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储备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踏入社会起点的高低,中专毕业、大专毕业、本科毕业等等。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他们好好的学习,考入理想的大学,拥有高质量的人生。从整体情况来看,学习好的要比学习差、大学毕业的要比中学辍学的工作环境要好,生活环境要好,特别是将来的发展空间也要更大一些。

2.家庭教育是育人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社会组织,也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经济组织,还是人们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精神家园。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乐园。这乐园是由父母共同创建、共同担负教育子女的第一所学校。因此,父母也就是子女的第一任领导和老师。父母的教育风格,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和成长环境,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生目标的实现。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才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要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人格的基石主要是在婴幼儿和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这个时候父母,尤其是妈妈缺失的话,孩子的人格基石就会不稳、不牢、不正,长期发展下去如无特殊因素介入,就会发展的不完善,将来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学习态度不端正,人际交流有缺陷,恋爱观念有问题,婚姻会出问题,工作会做不出什么成绩来等等,所以在这个时期父母的陪伴和以身作则的引导相当重要。

3.社会教育是育人的延伸

社会教育,广义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的作用:社会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社会教育不仅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学校教育的严格约束性,他很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的限制,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在时空上是天然联合体,学校教育不是个人成长过程的全部。社会教育的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得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得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步入社会后,社会大学将以或残酷、或柔和、或戏谑、或严肃等种种方式将你所有的知识以及道德、价值观念回炉重造,贫富、爱恨、成败等等都会给你的人生上一课。但是它们打不败你,只会拓展你的眼界心胸,让你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宽度和广度,并最终将变成一个独立的社会人。

4.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要想让每个孩子发展成为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心理健康,学习优良,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就必须优化教育环境,把学校,社会与家庭捆在一起,组成一个良好的教育发展体系,形成一个庞大的团队,根据三方各自的能量及资源,把智慧和措施放在教育“一盘棋”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做到优势互补,各负其责,分工不分家,多心合一家的准则,使三方经常“聚会”,经常交流,经常通报信息,经常家访,经常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经常到学校感悟一下校园文化、参与相关活动,听取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意见和要求。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经常“串亲式”的走访,利用手机、微信及时向家长通报每个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使“三位一体”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和谐、美丽、温馨的校园,还给孩子们成才的一片蓝天。

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教育模式的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模式的设计我们依据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一是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结合是自然的、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支离破碎的。它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成为一个有序的开放体系。二是多种影响的渗透性:学校、家庭、社区构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不是一种机械的外在的纯组织性联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通过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的正面合力,达到教育效果。三是运行机制的内在性:调动各方教育力量,调动各自内在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志同道合,行动一致,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的正确实施上达成共识,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相互评价。四是形成合力的多态性:在社区开展了以小学生为主的智能开发与卫生保健、早期干预、健康教育等项目活动,形成了一个由街道、居委会、社区、教育、卫生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家教工作网络站,使学校、家庭、社区互相联动以形成多态的教育模式。

纵观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有着各自的职能边界和功能范畴,三者可以互补而不能相互替代。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相互作用,共同育人,才能实现时代的教育目的,使今后的孩子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猜你喜欢
个体育人家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家庭“煮”夫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恋练有词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