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介地理学视角看区域媒体发展
——以“红星新闻”为例

2022-02-18 16:49廖宇欣
传媒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版块红星成都

廖宇欣

一、引言

自然地理因素影响着地域人文风情也深刻影响着作为精神生产的媒介传播。改革开放后,都市报和城市晚报的兴盛正得益于区域地理资源。大量优质的地方报纸立足于本地,以贴近生活的报道逐渐壮大,形成了集团化的规模。在全球化冲击地域文化、移动互联侵占传统媒体生存空间、新的信息消费方式转向挤占受众注意力的趋势中,曾以纸媒产品为主打的区域媒体在网络传播时代面临着是“守”还是“破”的发展抉择。因此本研究从媒介地理学的视阈出发,考察区域媒体发展案例——“红星新闻”如何在时空、地方与景观、尺度三个维度中善用区域元素,为区域媒体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二、文献简述

“媒介地理学(Geography of Media)”最早于1985年出现在论文集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中[1],作为旧地理学转向文化地理学衍生发展出来的新领域,它关注地理因素和媒介之间的双向互动,既研究人如何在特定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中发明媒介、使用媒介和活化媒介,又研究人如何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媒介呈现地理、审视地理或突破地理[2]。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和尺度构成了媒介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也提供了考察媒介如何利用地理元素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框架。国外对于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多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出发,涉猎范围广泛:如关注区域、民族、国家文化认知的“电影地理学”;关注区域事件、地标建筑的奇观化围观的“奇观地理学”;关注媒介呈现中性别社会差异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地理研究等。国内对于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视听作品如电影、电视剧和对理论本身的研究,关注地理因素与媒介呈现之间的双向影响,也有对于具体媒体、媒介制度和其他媒介载体如书籍的研究。

三、具有区域特质的“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是成都传媒集团打造的新媒体平台,成立于2017年,由《成都商报》团队运营,主打深度调查和时政评论,品牌口号为“体会深度,看到态度,感受温度”。目前,“红星新闻”已经形成了以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各视频平台等为代表的多平台和以“红星新闻”“红星评论”“红星视频”为代表的多领域“新闻+政务+垂直领域”的巨型传播矩阵。

从继承善打“本地牌”的《成都商报》的起家,“红星新闻”从创立之初就带着浓厚的成都“血统”。首先,在历史源流方面,“红星新闻”继承了《成都商报》深耕成都多年办都市报的经验。商报在成立之初就精准定位自己的受众,专注成都市区三环内的主流读者群,收编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3]。商报的办报经验让红星在版面设置、报道内容等方面保留了众多的成都元素。“红星”一名的由来也正是为了纪念成都的新闻地标(成都传媒集团所属的主要媒体都集中在红星路)。其次,在人员构成方面,“红星新闻”立足成都,吸纳了众多四川地区的优秀新闻人包括商报原有的新闻中心和评论部。区域地理因素对人的影响体现在区域文化的不断渲染之中,而这也反映在作为精神文化生产的传媒活动中。最后,在受众方面,成都本土以及川渝区域仍然是“红星新闻”重要的用户阵地。虽然网络传播技术打破了传播的地理限制,但用户仍然会根据历史背景、消费惯性和品牌接近性选择媒介品牌。从《成都商报》出身的“红星新闻”天然地积累了大量的成都用户,虽然随着红星进一步发展,本土用户占比会在总体用户中下降,但这部分用户的基数仍然庞大且具有较强的用户忠诚度。

根据“五年一小步,红星向未来”的报道,2021年“红星新闻”新媒体品牌已拥有超越1.9亿的核心用户,其中“红星新闻”客户端用户数高达9700万,红星图文全网年阅读量400亿,传播效能占据国内前三[4]。可以说具有成都气息“红星新闻”在自身的媒体定位、版块设置和具体报道中以新的方式建构成都元素,取得了传播上的成功。

四、“红星新闻”的区域元素建构

空间、时间、地方、尺度和景观是媒介地理学借鉴人文地理研究形成的重要考察框架。通过这五大构件我们可以理解地理因素如何影响媒介生产,媒介生产又如何利用其增强自身生命力和影响力。结合“红星新闻”的具体实践和五大要素之间的关联度,下文将其合并成时空、地方与景观和尺度三个维度来考察“红星新闻”在版块设置、具体报道和媒体定位三个方面如何合理建构成都元素。

(一)时空:搭建共同认知的家园

媒介地理学中的时空概念既包含实体的物质概念又包含社会和心理的意识层面。媒体通过自身掌握的媒介资源能折射反映实体的空间和时间,打造大众共享认知意义的媒介空间和媒介时间。媒介空间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空间,媒体通过符号化现实空间元素,调动观者的个体情绪、经验和想象,赋予实体空间认知的想象力,成为人们认知环境的途径。媒介时间则是媒介通过自身传播特性改变大众对于时间的感知方式而形成的一种时间建构。媒体通过报道标志性的媒介事件也能改变受众对于某个时间段的感知度,形成集体记忆。通过建构有意义的媒介空间和媒介时间,大众就能与媒体产生共鸣,增加对媒体的情感和使用依赖。

“红星新闻”在版块设置中,通过凸显成都元素的占比,集中城市信息、报道标志性城市事件和利用视觉传达城市风貌,建构了与市民共享认知意义的城市时空,打造了属于它和用户共有的城市家园,从而增强了喜爱成都、生活在成都的用户的情感认同和使用依赖。其客户端首页设置了四个与地域相关的版块:都市、四川、大运和极美成都。通过聚合各地政务发布账号和新闻媒体,“都市”和“四川”版块的信息能帮助用户及时得到政务信息、生活资讯和城市新闻,例如疫情防控信息、交通状况、城市政策和旅游资讯等等,搭建了城市信息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桥梁。“大运”版块通过对重大媒介事件——成都大运会进行专题报道,帮助成都市民了解了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感觉自己是城市发展中的一分子,也是重大城市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树立起城市自豪感。例如“共同牵手 点燃成都大运会激情”介绍了成都大运会这一重大赛事背后是无数人共同全力以赴的成果,像83岁的社区黄奶奶为孩子们讲述大运会故事、武侯祠金牌讲解员李志为游客介绍大运会等。“极美成都”以摄影作品展示了成都风貌,一张图就是一个故事,每张图配上几句简短的话,勾勒了成都生活的图景,数幅图又形成了一个个专题,成了城市风貌某一侧面的现实写真。“#打卡成都”“#早安成都”“#成都往事”等专题以优美图片配以简单文字描述呈现了在成都生活的所见所遇,日常生活的再现能引发生活在成都的用户以及对成都具有向往之情的用户的心理认同,构建出一个共同认知的家园形象。

(二)地方与景观:塑造符号化的城市意象

地方是媒介地理中的关键概念,在人文地理的范式下,地方具有三重属性:一是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二是人形成的对于地方的意识,是一种主观感受;三是作为人生存的场所。媒介对于地方的报道能极大地影响地方的第二意义维度,塑造地方感。地方感既包括地方客体的物理形式和历史特质也包括人自身经验、记忆和想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对于地方的主观认知。打造地方感离不开媒体对于景观的选择和描述。景观也是物质和观念的集合。物质层面上,它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象,观念层面上,它是人类解释的构成。媒体通过选择和描述城市地方与景观,塑造符号化的城市意象,既能丰富自身的报道内容又能与用户已有的地方感形成共鸣,还能吸引向往同类城市气质的用户群体的关注。

“红星新闻”在专题报道中善于利用时政新闻背景,借用成都网红城市的属性,塑造城市地标景观,打造具有美景、美食和活力的城市意象,丰富了自身报道的内容并吸引了爱好成都气质的用户的关注。在“城势而上”第二季专题报道里,“红星新闻”利用打造公园城市新闻背景推出了一系列打卡成都公园的报道,利用Vlog加图文的呈现方式带领用户沉浸式观赏了兴隆湖、马鞍山码头、拾光公园等成都新地标,深化了成都美景多宜居的城市气质。“留在成都,幸福过年”的专题,在防控疫情、就地过年的新闻背景下,报道了成都地标339的线上灯光秀、交子公园的元宵晚会、东郊记忆的春节集市等特色活动,还推出了成都年夜饭指南等报道,突出了成都休闲之都、美食之都的特点。“幸福成都 乐享生活”的专题报道在春季旅游热潮的背景中,介绍了成都乡村旅行、亲子旅行、古镇旅行等特色旅行景点和线路以及玩法,加深了成都旅游城市的标签。

(三)尺度:寻求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平衡

媒介地理学中的尺度概念是衡量媒介的传播偏向的区分标准,它具有四个相对概念层级:本土性、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四者之间的边界并不是固定和明确的,而是根据使用场合和语境来确定的。本土性包含的空间最小,全球性最大。对于媒体来说,本土性和全球性犹如媒体定位的两个面向,过度偏向本土会失去外部的成长空间,过度偏向全球会产生本土危机,如美国的新闻荒漠化。媒体只有结合自身的发展历史和资源巧妙把握其中的平衡,才能获得发展中的成功。结合“红星新闻”的实际情况和定位,以下研究讨论集中在区域性和全国性两个层面。

“红星新闻”作为继承了《成都商报》办报特色的新媒体平台,本身带有极强的区域性。它在自身的版块设置和报道内容方面都注重了成都元素的体现,这是其区域性媒体属性的表现。但正如它最初创建时的定位“面向全国”一样,“红星新闻”也渴望突破地域报道限制,得到新的发展。“红星新闻”的报道范围辐射全国,在全国主要城市都建立自己的记者网络。在特色的评论版块更是针对网络关注热点及时发表观点,这是其全国性的体现。但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进行有机融合的。在微信客户端、微博平台等即时性的传播平台,“红星新闻”主要推送的是全国热点新闻,适应扁平化网络空间中用户乐于快速知晓热点新闻的信息接受特点。在客户端,“红星新闻”设置了大量区域性版块和专题报道,适应本土深度用户关注周围事件的接受心理。正如同“红星新闻”在成立五周年之际提出的新三年计划口号“做一个强大的全国性新闻IP,建一个强大的区域性传播矩阵”,寻求尺度的平衡,能帮助媒体全面发挥自己的传播优势。

五、结语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地区信息区隔逐渐瓦解,在新的传播背景下,区域媒体必须转到合适的发展之路。“红星新闻”在版块设置中,通过凸显成都元素的占比,集中城市信息、报道标志性城市事件和利用视觉传达城市风貌打造了共同认知的家园时空;在专题报道中善于利用时政新闻背景,借力成都网红城市的属性,塑造城市地标景观,打造具有美景、美食和活力的城市意象;在定位中,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针对不同传播平台特点推送新闻,做到了区域性和全国性尺度平衡,走出了一条兼容并包的发展之路。其他区域媒体也可借鉴其发展策略,量体裁衣,找准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版块红星成都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红星花凤蝶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闪闪的《红星》
成都
闪闪的红星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