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分析
——以“社会历史的主体”一课为例

2022-02-18 18:42罗宏芳
今天 2022年15期
关键词:重难点议题思政

罗宏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引言

新课程标准提倡构建活动型思政课程,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实现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框架,教师通过精心选择设置议题、开展议题的探究、广泛讨论,有序开展课堂内容,更好地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本文就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五课“社会历史的主体”为切入口,通过设置情境、辩论赛的方式,构建活动型课堂,使学生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看待个人在历史中的不同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增强政治认同感。从而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价值,主动承担起作为弘扬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使命,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1.目前议题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从教师角度来看

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部分教师还是以高考为导向,倾向于考点知识的灌输。同时,较少教师受到议题式教学方式的系统性培养,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此,这就导致了其组织的议题活动设计流于形式、表象化、浅层化与课本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情境创设生搬硬套,与课本重难点知识不符,容易出现忽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的现象,未真正习得议题式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提高意识明确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心打造学习思政的氛围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打磨专业本领,不断突破自我瓶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终身践行。

1.2 从学生角度来看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思政学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药引子。兴趣的搭建是一个个性化的设计,每一个人的关注点不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地时间精力去挖掘学生潜在的兴趣点是个大工程。其次,就目前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始终有高有低,从情境的选取到问题的设置再到议题的选择等都要求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在这一点上是很难做到兼顾的,需要进一步地打牢知识地基,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如果班上学生的认知差异过大,那么师生间、生生间思维碰撞也难以形成,议题式教学效果就大大折扣。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运用议题式教学这一教学手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议题式教学发育尚未成熟、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欠缺、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差异等,这些问题的发现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议题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为更好地让新时代高中生将青春和热血融入党和人民奋斗事业中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辜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要致力于建构一种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致力于打造有激情、有温情、有哲理的高中思政课堂。当代青年学生思维敏捷、视野广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转变以往的“填鸭式”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站在情境中换位思考问题发生的背景、原因、现象、内容。在活动中汲取知识,归纳知识、感悟知识,体悟社会责任与担当。

2.1 重视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起点,也是打造课堂氛围的最佳时间。“起跑姿势”是否正确,严重影响后续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是本环节的重点目标。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打造全方位沉浸式思政氛围、整合各方资源,以此来增强教育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师生互动性。在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两会一年间 习近平和人民在一起》等相类似内容,教师一边简述视频中的重点内容,一边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设置五分钟小组讨论环节。导入环节可以丰富的形式展开,但所选取的视频、图画以及相关材料要注意时效性、科学性、激发性、引导性要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特点选择时下最贴近教学内容的素材。要突出主题教育抓住材料中重点,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注意控制导入时间不宜过长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2.2 精心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用情境创设引领议题教学“情境化”,借助情境的鲜活性和真实性,使得议题在生活逻辑和道理逻辑的交汇处展开思维的碰撞,在现实与课本之间建立起“议题线索”。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设置驱动型任务,调动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社会历史的主体”包括两个部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选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目教学情境时,可以搭建由小到大的人物故事线。这一目情境的搭建可以选择新冠疫情期间平凡人的故事,由小见大、从平凡人的无私奉献到抗疫英雄的无畏生死。以此来启发学生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源源不断地,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引用过多高大全式的人物故事,要尽量贴近学生,有时候平凡人的故事所折射出来的光芒并不比英雄人物要小。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大考中,人人都可以做出贡献,贡献或大或小。最后引导学生落实到自身行为,做好防护措施、听指挥,激励引导学生与祖国共奋进。如果议题设计过于宏大且生动性较差,就会导致师生之间难以共鸣,偏离议题教学的初心。在设计议题时要有机地融入学生生活要素,给议题的搭建添砖加瓦,可选择一些具体事例来支撑议题。

2.3 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促使生成性与预设性相结合

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两重性,生成性与预设性犹如鸟之两翼,不可顾此失彼。在活动型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经常过分强调预设性教学而忽视生成性教学,这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关。教师若沿用传统教学的方法,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手段,必然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比、降低学生学习思政的热情。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之下,主动发挥教学机智,探索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此不断地提高收放自如的能力,打造灵活且充沛的课堂。如在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目时,可以开展一场关于是英雄造时势和还是时势造英雄的辩论赛,辩论赛可以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提升辩证思维能力这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吻合。但开展辩论赛就需要教师在其中担当好主持人的角色,把控全场。辩论赛是非常考验统筹协调能力的,不仅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还要求教师有方向性地开展与学生之间的高效对话,防止学生们天马行空从而偏离教学重点,发挥教学机智促使教学动态生成。教学模式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极其容易被教师的教学魅力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

2.4 精选议题主旨 与课本重难点知识相结合

议题式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可行性借鉴模板和足够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一方面是因为每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具有差异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是因为议题内容的选择比较具有主观性,比较难以推广。尤其对于新教师而言他们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对其的认识不深刻,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甚至出现为议题而议题的现象,脱离课本重难点。一堂课下来引用了很多事例,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开展讨论交流。但结果是学生只记住了有趣的例子对课本知识仍旧陌生,这就是十分典型的顾此失彼的现象,分不清主次矛盾。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把握的基础上,选择出符合学情的研究内容,创新取舍把握精华部分。教学重难点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重难点知识是否讲解清晰到位也是考验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选取的议题应该要紧扣教学重难点,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如在教授“社会历史的主体”这课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人民群众、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为本课的三大核心观念,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点。那么议题的选择就要突出这三大核心观念,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可以选取扶贫故事中的时代楷模故事来辨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人民群众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力量。脱贫是要依靠人民群众一起脱贫,要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一起参与进脱贫攻坚战中来。脱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让学生充分体悟我们之所以能在2020年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正是由于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力量、群众路线的科学性三者同向发力。同时,教师在选择议题时应尽可能地遵循一条线贯彻到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就一个案例展开思考、理解知识、把握内涵,还有利于学生对议题的多角度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政课程的学习不再仅限于简单的背诵默写,更多地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议题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同时,议题式教学的运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面对新挑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精确把控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节奏做到收放自如、从容不迫。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精选与课本内容相贴切的议题内容。提高思政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内驱动力。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送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赓续力量。

猜你喜欢
重难点议题思政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