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浅析

2022-02-18 18:42刘保国
今天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有效性过程

刘保国

(定西市临洮县刘家沟门初级中学 甘肃 临洮 730500)

引言

实用性是数学显著的特征之一,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方各面都有体现,是一门与生活有紧密关联的学科。所以,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常问题的解决,甚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影响。鉴于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数学学科的重视,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到数学学习中,看到数学的重要性,体会数学学习乐趣。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通过先进的思想、思维推动初中数学的有效发展,进而在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1.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所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以适应社会需求、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为目的,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显著的教学效果[1]。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旨在满足教学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确保数学学科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纵观我国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其中仍有不少问题阻碍课堂教学的发展,不利于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有必要通过多元化方式的运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整个初中教学发展过程中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发挥着重要意义,体现出较强的推动作用。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是教师最关注的内容,也是教师花时间与精力最多的地方,而在现代教学中强调素质教育,在关注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在思维培养能力提升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给予重视,使学生多方面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对数学能力提升以及思维能力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完善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利于推动课程发展,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运用保障了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目标的更快实现。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2.1 不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成绩作为重要指标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依据,这样的衡量方式较为片面[2]。而在现代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成绩已不是唯一的考核指标,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外,还要对学生的能力、素养给予重视,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等进行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成绩上。实际教学过程中仅有小部分教师改变了思想观念,不过多的看重成绩,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但仍有不少教师比起学生能力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以及升学率,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2.2 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创新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形成创新意识才能不断进步、发展。想要在社会上获取竞争力,就不得不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最终的考试成绩、解题技巧等,忽视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初中时期作为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并未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忽视了相关教学目标的制定,导致学生的创新、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2.3 生活元素应用不足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有些知识内容难度系数较高,且具有一定抽象性,但如果将其放在生活中就很容易解释,然而,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忽略了数学的这一特性,仅通过传统的方式讲解数学知识,未引入生活元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足,导致教学脱离了实际,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不高[3]。

2.4 未有效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在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下其已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但很多数学教师对现代信息化技术没有形成正确认识,认为数学课程不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少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这使得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3.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3.1 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般来讲,学校给教师设定了教学任务,教师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以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讲解给学生,只有学生真正掌握才能提高课堂有效性[4]。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兴趣,从学生兴趣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使学生自愿进行数学学习,提高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而情景创设是有效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确保学生可以真正的掌握课堂所学,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新人教版《展开与折叠》这一课的讲解中,为让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感,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借助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等开展教学;其次,将几何体的平面图与立体图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随后,组织学生观看动态的折叠、展开视频,这样一来使抽象、立体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有利于开启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再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知识的掌握与记忆,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对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3.2 结合实际引发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主动投身于数学学习中,除兴趣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意识以及逻辑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问题的构建,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简化教学知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入到学习中,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例如:(1)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2)楼梯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等,通过与生活相关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联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3.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创新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5]。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知识的讨论与探讨可以进行思想碰撞,在不同观点的分析时,可以找出自身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实现共同进步。另外,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学习技巧,借鉴其他学生的观点,取长补短,这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利,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心里喜欢上数学。例如,在有关“物体位置的确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讨论物体运动路径,寻找确定位置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使学生更高效的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推动数学课堂有效性提升的实现。

3.4 开展实践活动,引导探究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下,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对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给予重视,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果,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调动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愿,为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有关“确定与不确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是本节的重要内容,教师想要加强学生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等角度出发进行探索。首先,教师可以将基本的知识内容讲解给学生,使学生熟知相关概念;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猜想;随后,通过摸彩球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又可以锻炼思维,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有效性以及学生学习有效性。

结束语

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课堂有效性,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等各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提高课堂有效性,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的提升,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有效性过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