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

2022-02-18 18:42
今天 2022年15期
关键词:幼小家校阶段

安 翔

(定西市安定区马家寺小学 甘肃 定西 743000)

前言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开始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习能力,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尽管在学前教育阶段也会将上述内容落实在教学活动中,但学前阶段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与小学阶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学前教育阶段的氛围更加轻松,且没有明确的规则制度管理方法来约束幼儿,更加注重发挥幼儿的天性,而且学前阶段的教学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主,课时短,与幼儿的实际情况更加匹配。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化,有一定的学习要求,且有学习任务,会进行不定期的考核,无论是知识量,还是课时上,相对于学前阶段来说,都更加严肃,学习的节奏更快。这个阶段,学生往往会产生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要基于不同阶段教学的模式与特征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降低学生在新阶段的不适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与融入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1.小学阶段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中,从一个模式转变到另一种模式中,从一群游戏玩伴角色中转变为同学角色,竞争角色中,这是学前阶段向义务教育阶段过渡的典型性特征。而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说,这不仅仅只是学习模式,生活模式,环境的转变。同时也包括纪律、作息、态度、方法上的全面挑战与全新适应。所以,很多小学生在最初的小学生涯中,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种适应是多方面的,包括接受新环境,认识新模式,跟上新节奏,融入新氛围等等。要实现这两个阶段的顺利过渡,就需要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同时利用有效的方法与路径,除了在教学上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之外,还要联合家庭的力量,家校携手,协作育人。帮助小学生从心理上告别园所的生活模式与学习模式,告别幼儿园阶段游戏化的生活与学习模式,从心理上,从学习方法上,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系统化的学习指引,更好地投入到新的环境与氛围之中。所以说,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当前幼小衔接的实际成效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能充分发挥出幼小衔接的有效性作用,影响幼小衔接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缺乏对幼小衔接缺乏正确的认知,没能配合好学校的教学要求,利用家庭的温馨氛围帮助小学生克服早期的不适感,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由于缺乏家庭的参与,或是家庭参与的力度与深度不足,也会影响幼小衔接的效果。二是,老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仅仅只是从教育模式上来进行重点指引,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由心理变化所产生的思维与行为影响,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情感关注,导致幼小衔接的作用不够明显,无法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义务教育的学校生活与学习节奏。

2.小学阶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策略和路径

2.1 从认知上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良好衔接效果的实现。首先需要从认知上进行,要帮助学生明确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的差异性,从认知上了解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是人生不同的阶段。从心理上告别幼儿阶段的学习模式与生活模式,接受新环境,投入新的学习生涯之中。认知上的衔接要从意识上着手,比如,就小学生涯进行规划,了解小学生涯的主要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任务更加多元化,新的环境更好,更美,同学更多等等。通过对环境的介绍,对学习内容的介绍,对前景的描绘来建立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对新学习,新生活的信心,并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独立能力。通过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提升认知,从意识上了解到自己已经进入了下一阶段,也是全新的阶段,那么,就需要新的精神面貌与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的环境与学习挑战中去,帮助学生及时的转变观念,树立起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针对学生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差异性,找出幼小衔接的切入点,为幼小衔接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

2.2 家校协作落实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的全面落实,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尤其需要家庭的参与,充分发挥出家庭的辅助性作用,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家校协作,从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全面落实幼小衔接,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与学习模式,节奏,更好地融入小学生生活。显而易见,要实现家校携手将幼小衔接落到实处,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学校利用有效的渠道来帮助家长掌握好幼小衔接的方法,并与学校积极配合,从而实现更好的衔接效果。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家校沟通的渠道与方法已经十分便捷,除了线下家长会,或是家访这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话沟通,尤其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平台优势与资源优势,来建立起家校沟通平台,全面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比如组建家校微信群,建立实时的家校沟通频道。通过家校微信群,老师们可以就幼小衔接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与家长进行实时的分享和指导,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家长可以通过线上渠道,来及时了解自家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生活状态,并就一些问题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寻找幼小衔接工作更好地切入点。而且,随着家校间联系的密切,家长对于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知,也会逐渐深刻,更充分的认知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在家校沟通平台上能够与更多优秀的家长交流经验,有利于对照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总之,通过加强家校间的沟通,深化家校携手,协同育人的大格局,给予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与引导,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落实,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

2.3 通过情感关注来落实幼小衔接

对于刚从学前阶段转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这种不适应性往往是多方面的,除了生活上,学习模式上,还有心理上的不适应感。对于一些平常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而言,无论是新环境,还是新老师,以及新同学,都会对部分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又加剧了不适应。从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状况,不仅影响正常的学习,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学生的信心。所以,小学阶段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重点,除了帮助学生明确差异性,以及联合家庭的力量之外,还要从情感层面来关注学生,从心理层面来疏解学生。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与路径,结合学生具体的身心情况来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模式,而不是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健康,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学生来说,被看见,被理解,被认可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有效方法。如何看见学生,理解学生,认可学生,那么,就需要深入沟通,通过大量的交流,从学生的角度,视角去看待学生眼中的环境,学习,以及困难,以此来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并给予相应的关注,肯定与鼓励。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最为尊敬,信服的角色,来自教育工作者的鼓励与肯定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话题引出,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比如,就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美食、动漫节目等为切入点,利用某个角色,某个道具,某个人物来进行话题的展开,来引导学生就自身对游戏,对活动,对美食,对动漫节目等的体验与感想进行描述,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发表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在话题展开的过程中,学生会由于受到关注而增强分享的欲望,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会很好地促进自信心的养成。同时,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或是点评,比如肯定学生的记忆力好,表扬学生的知识面广等。总而言之,通过深入的互动与交流,来激发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增长能力的同时也提升自信心,自信心提升了,就能够更好的应对新环境,新模式下的学习挑战,从而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正式进入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想与心理特征,利用多元化的渠道与方法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与心理状态,给予学生关注与激励,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同时积极联合家庭,通过有效的沟通平台,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家庭教育方法,了解幼小衔接学生的各种心理特征以及成长需求,发挥出家庭的关爱与关怀作用,给予学生更多情感上的支持。通过家校携手,将幼小衔接工作共同推进,落到实处,帮助小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投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

猜你喜欢
幼小家校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