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学段儿歌教学探究

2022-02-18 18:42
今天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段儿歌赏析

王 婷 朱 华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11201)

小学低学段是指小学的一、二年级,也称小学低年级。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而创作的一种简短的“歌谣体”诗歌,它内容生动,充满了趣味性,且采用韵语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低学段学生尚处于注意力易于分散的直观思维发展阶段,教师的教学应尽最大可能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儿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则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1]在小学低学段的语文教材中,儿歌选材所占比例很高,这充分说明了儿歌是极其适合于小学低学段教学的内容。

1.儿歌教学的价值意蕴

1.1 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朗读,而儿歌的音韵美恰恰又赋予了儿歌朗读起来整齐动听的特点。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魅力,而且还会产生去学习这种语言文字的内在动力。[2]这就为教师教学拼音与生字,引导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语言学习提供了充足条件。在小学低学段的识字教学中,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意安排了大量的识字儿歌,如《姓氏歌》、《画》、《对韵歌》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大都选用儿歌教学的方式引导低学段学生去朗读生字、认识生字。

1.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而阅读习惯的培养正是需要兴趣作为它的最大推动力。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中“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文字语言首先得通过读,随之才能进入大脑,最后才能形成自己的内在感受。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且思维发展尚未完善,还不具有阅读语言与内容复杂的文章的能力,而儿歌篇幅短小却又充满了趣味性的语言特点恰恰是针对这阶段学生设计的。学生在学习儿歌时对语言文字产生的浓厚兴趣会成为促进他们阅读的强大动力。

1.3 培养学生的美感与乐感

儿歌教学不仅仅是满足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需求,儿歌的形象性鲜明,带给学生的画面感强,一句简单的儿歌呈现给学生的可能会是一幅极其美丽的画面。如儿歌《月儿弯弯》,“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这首儿歌里描绘的景物十分恬静美好,在学习时能给学生带来丰富而又强烈的美的体验。学生会在脑海里自觉想象并构画出儿歌所描绘的画面,这不仅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也能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这种感受可以形成学生在生活中对事物美的看法。至于儿歌所带给学生的乐感更是不言而喻了,儿歌本身就属于“歌谣体”诗歌,富有很强的节奏与韵律,学生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能提升自身乐感。

2.小学低学段儿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老套,模式固化

在小学低学段的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课堂呈现出"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授课形式。学生的思维大都是跟着老师走的,倘若老师教的了无生趣,学生学的便也索然无味。部分低学段教师在教学儿歌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带领学生一起读读背背,形成了一套固有的上课模式:第一,读和背构成了整个儿歌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中心,不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枯燥的要求学生反复地读和背。[3]第二,未带学生全面了解儿歌,未等学生进入儿歌情境,就要求学生说出对儿歌中词语或句子的理解与体会,说出它们妙在哪里。第三,在学生生活经验尚且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就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儿歌仿写,消磨了学生对创编的兴趣。儿歌教学本可以令课堂充满无限的想象与活力,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固化的教学模式,无疑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 教师指导失当,效果不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是组织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设计、解读教学内容的中心人物,对整个课堂教学有重要影响。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儿歌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儿歌教学的朗读,赏析与创编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常言道:“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对于同一篇儿歌,有些教师能上得行云流水,妙语连珠,而有些教师却上得一板一眼,使课堂黯淡无光,这主要是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强弱造成的。在儿歌教学的课堂上,部分教师在朗读时不注重添加适当的师生双向互动,忽略了对朗读方法与形式的指导;在赏析时不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与氛围,忽略了对儿歌特殊形式的讲解;在创编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的启发。这些指导的不当与偏差,都会使儿歌教学难以达到预先期待的效果。

2.3 学生压力过大,兴趣不足

在低学段儿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会对学生提出背诵与创编的要求,有些教师甚至需要学生当堂就能完成。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熟悉儿歌的特色时就被要求背诵出儿歌内容或编写出类似儿歌,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在知识上的获得以及技能上的养成,而不自觉忽略了学生精神层面与情感方面的成长,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与动力。语文是一门“有血有肉”的学科,它富有感情,富有美。学生在教学中收获到的不应只是知识,还要有情感态度的体验。因此,儿歌教学不应只在学生的知识上做硬性要求,而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3.小学低学段儿歌教学的策略

3.1 营造氛围,注重朗读

在低学段的儿歌教学过程中,朗读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学生能够在儿歌朗读中掌握字音,了解字形,感受字义。朗读不是指单纯的发声,它讲究方式方法,也具有多种开展形式。在儿歌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的朗读与学生的朗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学会儿歌朗读的技巧,感受儿歌韵律与趣味,教师在学生的朗读中了解儿歌学习效果,感受学生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儿歌时要合理运用教学语言,结合儿歌独有的节奏与音韵美,给学生营造愉快的朗读氛围。[4]在小学低学段的课堂中,学生喜欢有趣的,好玩的,有吸引力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儿歌时通过津津有味的朗读,绘声绘色的表演,惟妙惟肖的动作,能给整个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在加强自身朗读水平的同时也要丰富学生的朗读形式,开展不同的朗读活动,使学生的儿歌朗读读出花样读出趣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如在课堂上可以分集体朗读、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开火车朗读等等,在课外可以开展师生共读,同伴共读,亲子共读等等。学生在丰富的朗读活动中能舒缓心理压力,感受儿歌带来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朗读能力与阅读效率。

3.2 抓住特点,自由赏析

儿歌赏析是衔接于儿歌朗读之后,儿歌创编之前的中心环节,既是过渡也是环环相扣的重要部分。儿歌内容生动,且小学低段教材中儿歌的选材大都侧重以人物和动物为主要的描写对象。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因此,在进行儿歌赏析时,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儿歌独有的特点,从而对儿歌中的人物或动物形象安排表演,给学生营造真实欢乐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要变成小孩子,就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不要将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强加于他们身上。当学生在进行儿歌赏析时,可能想法与实际的课文主旨不相符合,教师不要急着否定学生,由于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对同一首儿歌的理解会不完全相同,教师在儿歌赏析教学时,便要尊重学生理解的差异性,不要固化学生思想。儿歌有很多种特殊形式,比如数数歌,游戏歌,摇篮歌,谜语歌等等。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儿歌赏析时,要抓住这种特殊形式的儿歌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摇篮歌是母亲对孩子的低吟浅唱,在赏析时感受到的是母亲温柔的爱与恬静的氛围;游戏歌则是充满了调皮与欢乐氛围的儿歌,在赏析时感受到的应该是活泼与趣味。儿歌赏析是一个过程,不要在学生还未了解儿歌特色的情况下就急着让学生理解感情,要待学生进入儿歌情境,感受到儿歌带来的特别时,再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赏析。

3.3 多读多看,轻松创编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学生儿歌的学习,不能单单依靠教师与教材,学生也需要从课外书籍中去积累去总结。小学低学段学生喜爱简短有趣的儿歌,教师与家长便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外能阅读到更多的儿歌。诚如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看的读的儿歌多了,便会在脑海里积累下丰富的素材。当教师要求学生去进行儿歌的仿写与编写时,学生也能有话可写,有兴趣去写,这也正好为学生今后第三阶段的写话训练巩固了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儿歌教学时,便可以注重对学生编写能力的培养。当然,孩子的思维是天马行空充满想象的,有时编写的句子可能千奇百怪甚至前后毫无关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与创新力。

猜你喜欢
学段儿歌赏析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睡觉儿歌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儿歌绝唱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七月的儿歌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