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培养研究

2022-02-18 20:48唐凤琼滕晓华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人工智能

唐凤琼 滕晓华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承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重大任务的施教者,引领受教育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可以预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功能得到集中体现,其角色定位帮助受教育者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能提效。下一步,人工智能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成为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助推器[1]。慎重忖量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深刻认识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协同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机遇: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审视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向度提供了契机。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类人思考、类人行为,融入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和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与人的智能反应相似的智能实体[2]。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能够较好地整合新型技术与传统教育,逐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的技术平台推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价值在新型技术之下面临巨大挑战,技术理性趋于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成为教育环境的约束变量,消解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话语权。人工智能不仅解构了教育者主导、单向度的教学模式,而且实现了新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全新的工作场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又将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提高运用数据的能力。在教育中,精准数据的提取为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等环节提供参考。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结合现实教学情境,有效利用数据而不是被数据牵引。特别是在师生互动、课后反思等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提高挖掘数据和运用数据的能力,并非将数据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而是作为教育者更新教学方式的依据,为下一个阶段的理论教学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加强数据的逻辑归纳能力。在教育情境中,人工智能不断对声音、行为、图像等模拟数据连续赋值,快速采集与分析错综复杂的庞大数据,进而透视整个教育过程的数据技术与思想行为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困境

人工智能时代,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加剧了各领域各行业的优胜劣汰,对传统教育也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向现代化转型[3],从而不断发掘推动意识形态进步的巨大潜能。目前,大数据信息、基本算力、深度学习三大核心关键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不多见,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这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革命赋能增效,也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以精准提取、无限容量、繁杂庞大、高效应用为特点的数据集合干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效能发挥

对庞大的、繁杂的、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是大数据技术的战略优势,突显实时交互式的分析能力和查询效率,但其劣势表现在对情感因素、人文素养、道德观察等认知能力分析还不准确[4]。这种数据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降低了信息技术的本身优势,减弱了意识形态信息的传递效果,给思想政治教育者传递了失真的结果。人工智能时代下,互联网传播的开放性、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冲击着国家对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价值导向,导致多样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存,这给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网络黑洞加剧了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导致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各种各样的潜在威胁。思想政治教育者理应胸怀“国之大者”,逐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科学地运用各类大数据,并结合传统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教导。

(二)精确的计算能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失语危机和情感危机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失语危机。大数据精确的计算能力与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网络技术深度融合,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可通过互联网检索工具随时便捷下载使用。受到这些便利和优势的冲击,传统的缺乏生动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则难以得到受教育者的持续关注,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尴尬的失语窘境。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情感身份危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教育对象人文素养、培养个人能力、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情感交流、体现教育者的教书功能与育人功能职责也逐渐被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推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直接情感交流就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二维向度转变成“教育者—人工智能技术—受教育者”三维向度。那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境对话、神态表情、肢体语言等情感碰撞反应,部分将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去主体化阻碍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鸣和信任,其结果既不利于受教育者的人格养成,也让教育者同时面临情感危机和身份危机。

(三)“单向度思想”的计算方法逐渐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功能

“单向度思想”源自于赫伯特·马尔库塞的经典著作《单向度的人》一书,反映了集权主义社会强力压制反对派和反对意见,不允许人们提出否定的、批评的和超越性的观点,将社会意识变成单向度形态,在此社会意识形态中的行为个体成为“单向度思想”的人。随着将“单向度思想”计算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反思和角色认知。其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逐渐被弱化。人工智能的浪潮来袭,信息技术迅猛进驻各领域各行业,致使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被部分技术分担,逐渐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正确价值观输出的获得感,角色定位变得更加模糊。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规训权力运行遭到渗透。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规训取向主要集中于提高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不断完善思想内涵,重点关注教育对象的社会适应性,相对忽视创造力的培养。而人工智能带来的创新式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所以“单向度思想”的计算方法导致规训权力与创新思维出现激烈的适应性碰撞。

三、策略:从行动理论维度审视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伴随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前景,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如何抉择?从行动理论维度回应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重塑教育者角色定位

人工智能时代,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信息检索、直播教学、录播视频等智慧教学新模式,为受教育者提供了越来越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传统的教学模式再次受到冲击,促使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加快了对信息技术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掌握新型教育技术的步伐。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调试对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的认知过程中,面临教育理念、课堂管理、教学组织、评价反馈、人机互动等诸多新境况,只有做到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进一步钻研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等等,才能将人工智能与当下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推动教育理念由“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受教育者为中心”转变,教学方法由受教育者的“接受学习”向“主动构建”转变;并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定位由教育教学一元“主导者”向自主学习多元“规划者”“引导者”转变,积极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教育理念的多元智能教学共同体,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者才会在人工智能时代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二)提升教育者信息化素养

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凸显优势和价值,在教育领域的被接受程度相对滞后。因此,让教育者了解、接受、使用并掌握好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重要前提。不断加强专业知识领域的话语构建与数字课堂信息化建设,其重要价值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革新信息化理念,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拥抱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最终目的,进一步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重建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利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机制,可尝试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能力等方面入手。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会将智能化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VR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并将各类信息技术纳入教研活动进行讨论。二是创设人工智能教学环境,通过信息平台向受教育者推送学习资源,指导受教育者借助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学习。教务技术管理者可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提取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课堂反应、教学效果等重要数据,为教学反思提供依据。三是结合线下教学,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提取的各种数据,进行教学总结,并拟订下一期教学计划,助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增强教育者的职业使命感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处理功能逐步外显,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教学、课堂管理、学情分析等带来显著优势。但是,当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享有信息源优势时,更要清楚认识到信息技术背后隐藏的缺陷,要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嵌入教育领域的时代变革中,用“人的情感”增强对受教育者社会性功能的培养,弥补技术工具带来的不足,有效实现价值观输出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一方面,强化人机互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挖掘海量数据的强大功能,并进行精准的分析,但数据从收集到分析再到形成报告的整个过程,都是“数量值”的传递和客观呈现,缺乏人思想的主观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做到人机互动,既要不断优化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提取的有研究价值的数据,还要有效嵌入情感元素,而且要重点凸显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服务的价值旨向。另一方面,打破传统格局,实施适度应用人工智能与教育人文关怀相结合的驱动策略。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插上“信息化翅膀”的情况下,人工智能起到革新推动作用,但在这场教育创新变革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务必“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此“舵”即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脉”即顺应现实经济社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断引领时代主流价值的导向。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人工智能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