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下高校研究生健康教育探索
——以“活力中南”健康素养体系为例

2022-02-18 20:48蒋直平向美玲易险峰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研究生育人

蒋直平 向美玲 易险峰

健康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和顺利发展。随着《“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健康中国”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生是我国的高素质储备人才,其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个人、家庭与国家的整体健康与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对于研究生的健康高度重视,通过谋划全局、高位推动,研究生健康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由于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目前研究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还不乐观,和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有待提升的空间[1]。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大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升研究生健康素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价值。中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创新打造“活力中南”健康素养体系,着力提升研究生健康水平,积累了一定经验,可为高校提供参考。

一、“健康中国”战略下研究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健康教育已由传统的“治疗、预防疾病”提升到不仅要没有疾病,还要身心健康、社会和谐、环境舒适的四维健康理念,包含了一种“大健康观”视域下的思想观念层面的教育[2]。新时代,研究生健康素养的提升不仅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理念,提高有效应对身心健康风险的能力,还要让学生能熟练运用健康管理的基本方法,科学践行健康生活的方式。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的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中指出:“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3]马克思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身体发展的重要地位,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奠定了思想根基。身体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身体的发展,人的其他发展都将陷入困境,都将变得无意义。身体健康是身体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人的身体发展乃至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缺少健康体魄支撑,人的一切发展都将是空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康教育的推进对于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

(二)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做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十四五”《规划纲要》专章阐述“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央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奠定了“健康中国”的战略意义和科学内涵,也给高校研究生的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是健康知识的讲授者和传播者,也是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研究生健康教育既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做好新时代健康教育的必要之举。

(三)是贯彻落实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必然要求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等[4],对新时期的教育综合评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方案也对学生健康评价做了进一步要求,分别纳入了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中。在学校层面,提出要重视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兼顾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健康,要改变以往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只看分数而不管素质的片面教学标准,评价体系要做到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在教师层面,提出除了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和各个环节之外,还要突出教育教学的实绩,不仅要看课程成绩这一主要的评价标准,还要将学生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类竞赛等指标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去;在学生层面,提出要更加重视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评价,并把学生体质健康要达到国家标准纳入教学考核的内容体系中去。从中可以得出,学生健康在教育评价内容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强研究生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要选择。

二、“健康中国”战略下高校研究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做好研究生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健康素养,各高校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出了一些特色做法,起到了一定的育人成效。但是在社会形势的变化下,研究生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变化,高校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和挑战。

(一)健康教育规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一方面,学校对研究生健康教育缺乏系统的、长期的规划,缺乏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更多的是聚焦心理健康、生命教育、某项运动技能指导等临时性、专题性的指导,表现出被动性和短期性的特征[5]。另一方面,除开体育课程和临时性的健康知识讲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进行体育锻炼,缺少权威的、科学的专业指导,难以建构规范性的知识和行为体系。

(二)健康教育模式缺乏协同性、参与性

当前,高校开展健康教育整体上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缺乏主导力量及有效的融合机制,健康教育大都仅作为单一的课程呈现给受教育者。在大学的管理模式中,部分高校的体育公共选修课由体育教研部负责,学工部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信息网络中心掌握学生出入运动场所等行为的大数据,功能分散在不同部门或单位,服务管理不系统,缺乏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同时,很多活动以覆盖部分班级、部分群体为主,缺少全校性的健康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在学生中的整体覆盖率不高。

(三)健康教育内容缺乏丰富性、趣味性

当前各高校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虽都有一定的内容涉及健康教育,但主要开展形式仍以讲座、体育课等单一形式为主,在内容设计及教育形式上有待加强。在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更多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对相关活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方面缺少考虑。

三、“健康中国”战略下高校研究生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在“健康中国”的建设大背景下,中南大学聚焦大学生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宗旨,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的理念,注重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的激发,构建“大健康”与“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以“互联网+教育”为平台,以“学生班级+学生社团”为实践单元,打造师生全员参与,各部门协调联动的“活力中南”健康素养体系。

该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相关会议精神,遵循“健康教育科学化、健身活动趣味化、体育锻炼大众化”三大原则,打造大学生健康教育活动体系,着力提升学生健康素养。通过构建开展十余项品牌活动、建设数百个健康教育活动点、培养数千名“运动达人”、带动数万名学生参与的“十百千万”的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项目、全年不断线,让健康理念入脑入心,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关注身心健康、掌握健康知识、培养运动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中南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活力中南”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被写入了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年度学生工作要点等,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的顶层设计。同时,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育人工作督导机制,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考核,并开展“活力中南”特色文化育人立项工作,实施健康素养文化育人专项建设与奖励,优化成果评价,科学定义大学生健康素养培育,使健康教育得到真正的重视与支持。

(二)推进理念融合,发挥思政协同育人功能

研究生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要以理念融合为核心,构建研究生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格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论述为核心思想,以推动“健康中国”战略为契机,帮助和引导学生增强健康教育的深入性、科学性、文化性;始终高度重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提振精气神、激扬青春正能量、促进全面发展摆在首位;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及“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公民健康素养于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性、人生幸福观、体育精神等内容融入健康教育中,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发挥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1+1>2”的教育合力。

(三)加强部门协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有效的机制保障,不能仅仅靠单一部门的努力。“活力中南”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机制创新优化”工程,构建统筹协调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活力中南”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以学生工作部为主要牵头单位,校团委、学校体育教研部、湘雅各附属医院等多个部门协同支持,各二级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全覆盖参与的协同机制,组建了“党政管理人员+体育教研部专业课教师教练+湘雅附属医院及医学相关学院专家教授+工作室学生骨干”的大学生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及专业人才库。同时,发挥高校学工队伍的特色优势,通过组建涵盖学校领导干部、相关学科优秀教师、年级辅导员、班导师、班级/社团学生干部、学生积极分子的“活力中南”工作组,将健康素养提升教育的核心延伸到学生班级的“毛细血管”中,建立了学校党委全面领导、各职能部门全盘联动,从学校到学生全员参与的健康素养提升的紧密联动体系。

(四)深化平台创新,推进“互联网+健康教育”

国家正在开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信息技术及教育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以“互联网+教育”为平台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现代教育信息化体系[6],这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机遇与思路。“活力中南”健康素养体系构建同频共振的健康素养文化育人融媒体矩阵,依托中南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进文化育人与网络育人相结合。同时,学校开发“活力中南”趣味摸高机、共享器材站在各校区投入使用,结合中南大学“智慧学工”系统中的学生行为大数据信息及学生使用运动器材数据、参与“活力中南”系列活动积分等,建立了大学生健康教育智慧发展系统,分析研究学生运动习惯及价值取向,为相关研究及教育活动提供支撑。

(五)深化品牌建设,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科学化、趣味化、大众化的健康教育品牌活动体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一是推进研究生健康教育科学化,通过开展“健康微讲堂”“健康情报站”等活动,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在健康方面为学生提供专题培训和专业指导。二是推进研究生健身活动趣味化,开展“趣味健身赛”“减肥班”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各类健身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推进研究生体育锻炼大众化,通过建设“活力宿舍”“活力党支部”,打造“师生E起来”等,推动体育锻炼走进广大研究生群体中,充分调动起研究生群体的参与性。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研究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他们用“五招”育人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