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当代意涵

2022-02-18 20:48徐崇钊马铭阳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程度马克思主义人类

徐崇钊 马铭阳

在历史开始阶段,思想进程也随之开始。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自信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进行发展和创新。深度抓住文化自信的关键内涵,探究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现实意涵,明确文化自信和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自信,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进步。

一、文化自信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关键理论要义

从整体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是人民群众认识文化、探索文化、发展文化以及明确文化建设方向的文化世界观。虽然马克思在著作中并没有非常明确地写出相关文化思想,但人们可以从他的多部著作中发现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真理观”等多种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变化发展是非常相像的,都是将推进人类的全面化、自由化发展作为出发点,同时从根本上立足于现阶段的社会实践,通过更加深度的思考将文化思想发展到更深的层次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现实分析发现,文化自信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作为根本性的逻辑出发点,明确地表达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理论内涵。

首先,在文化自信的逻辑形成过程中将“文化实践观”作为根本出发点。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实际的发展根本是实践。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实践能够从始至终贯穿和渗透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而实践的根本观点也是贯穿和渗透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整体,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深度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支点。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视野下,文化是人类所创造和发明的,是人类通过各种积极的实践活动创造发展出的一系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体。从根本上来说,文化的根本是人类的活动模式,人类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实践方式和社会活动发展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文化,而文化的形成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人类只有实现最基础的生活内容,才能进一步发展层次更加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宗教、科学、文化等。也就是说,只有保证社会生产的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全体社会人员的消费需求并具有充足的准备时,人类才能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运用闲散的时间去创造和发展历史上传承、弘扬下来的优秀文化,即艺术、科学、政治文化等一切具有比较高文化价值的事物。不同文化能够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的社会现状,也可以说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现象,由不同时期历史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文化自身具有的“文化实践性”中体现出文化发展一定会受到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影响和干扰,同时也会受到不同社会发展条件下的影响和制约。

不同时代所形成的理论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历史的产物,理论思维所处的时代不同导致其产生的形式不同、思维内容不同。在不断发展的历史潮流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的时代,社会实践就需要更加强大的文化心理支撑,因此,文化自信逐渐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从根本上来看,文化自信本质是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内涵、文化积极性以及文化活力的充分肯定和认同,也就是说,我们要对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良好的发展自信心,充分明确新时代下文化自信的关键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实践观”视角下,文化自信是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文化自信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人类心理方面的“自信”,也在极大程度上涵盖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物质实践层面的“文化实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化自信是人类在不断认识世界和发展世界的统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将我国社会发展具体实践作为文化发展的实践基础,文化自信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体现出精神文化在社会实践方面更加深度的发展共鸣,能够从根本上不断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其次,我们应当充分明确,文化自信的本质价值是将“文化群众观”作为实际遵循规律。马克思认为,一系列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形成与进步的关键基础。社会生产实践包含了群众生产、精神文化生产以及物质文化生产。马克思曾写道:人类是自身思想、文化、观念的生产者和行动者,人类能够最大限度根据自身的思想意愿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和主动性,通过自身的文化思想观念在自然界中打造出一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文化世界”,在“文化世界”中,能够使人类的实际价值和人类的个性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解放。由此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关怀因素,这在极大程度上体现出人民群众是不断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历史进步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实现人类文化弘扬、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回首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优秀的精神文化发展成果,如果离开人类主体实践活动以及实践经验,那么其就在极大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动力和发展支撑。

正因如此,列宁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时曾经提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为上层阶级的人民所服务的,而是为广大劳动人民,即无产阶级人民所服务的,是为国家未来发展力量、未来发展主体所服务的。列宁在对权利进行分配过程中还进一步强调,要保证能在根本上使各种权利被剥削的劳动人民能够从根本上真正享受到新时代的文化福利、精神文明福利、物质文明福利以及民主福利。随后,我国最大限度传承和发展了列宁这一重要的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伟大无产阶级文化理应为人口数量最大的无产阶级人士所服务,从根本上进一步实现了文化实践与文化理论的统一,进一步创造出了文化自信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并将此作为文化发展方向,充分保持文化自信,将人民群众作为发展根本,充分发挥出人民主体精神的关键作用,全面明确“文化群众观”的文化价值内涵和文化价值主张。

最后,文化自信的发展方向要以“文化真理观”作为实际的发展依托。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真理属于主观与客观相符的哲学范畴内,而具体实践则是进行真理检验的唯一性标志。在“文化真理观”中,要求将社会实际需求或者人类的实际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进而推动文化深度发展。在实际的文化活动过程中,“文化真理观”具备一定程度的时代内涵性、文化价值性、思想开放性以及文化兼容性,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进一步引领先进文化创新和发展。从马克思对文化发展规律特点的实际性考察分析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文化真理观具体内容,文化自信要拥有较为良好的文化理论基础、文化价值基础以及文化发展基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文化自信的深度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科学认知以及理性的文化思考,从整体来看,这种真理性、科学性的文化认知以及文化思考会贯彻到人类的整个文化活动中,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类能够积极同腐败、落后的文化思想观念勇于做斗争,从而深度强化人类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使人类在维护自我文化的同时能够积极推进自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优秀革命文化和优秀先进文化并不是为了极大地满足某个人或者某个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而产生的,从根本上来讲,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先进文化以及优秀革命文化是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这些文化的产生从根本上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规律,满足现阶段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类社会进步必然产生的社会文化。

二、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实践路径选择的发展和延续

在文化自信中,不仅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理论发展内涵,还包括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性、社会科学性以及社会实践性等特点,文化自信的发展方式更加多样化、丰富化,文化创造、文化共享、文化包容以及文化实践等,都可以作为文化自信的发展途径和发展形势,并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实践路径选择的具体内容。

首先,要不断通过文化创造力深度提升文化发展以及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创造能力的高低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标志着人类在了解世界和发展世界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主体性、能动性的高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创造内涵,通过对一系列特殊对象的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批判和创新,并将求实、自由、人文、创造等创新精神作为发展基础,从而使文化主体以一种全新、自信的状态展现出来。由此可知,文化自信在极大程度上传承和继续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创造内涵,并从多方面提升了现阶段文化发展自我突破的内在动力。

其次,要在文化开放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交流借鉴。从现阶段的世界文化发展形势来看,文化开放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思想有着非常紧密地联系。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探索,逐渐分析出了经济全球化,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是必然的,人类在发展中也一定会受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而文化也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世界文学。世界文学的出现和产生说明现阶段人类文化已经由个体逐渐变为整体,文化开放性也是现阶段世界文化具备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新时代下,文化自信的产生在较大程度上深度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开放性文化观念,在建设我国文化自信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将文化开放作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借鉴的重要基础。

三、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核心价值指向性作用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发展相结合的过程中,二者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化自信作为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深度发展的文化意涵,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核心价值指向性作用。首先,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团结力和引导力,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打造良好的精神文化家园。从马克思的一生可以看出,它具有极其崇高的文化理想,具备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最终创造出了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从人民立场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展现出了现阶段人类社会的实际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出了真理性和创造性。在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共产主义信仰,那么马克思主义政党很快就会瓦解。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的深度发展,中国共产党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严格守护住思想阵地,从根本上加大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拥护和支持力度。我国的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步的关键,在极大程度上展现出了明显的社会主义价值方向,其最关键的任务目标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其次,应当及时抓住现阶段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进一步推进世界人类文明共同发展。因为交流开放使人类文明更加多样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充分抓住了世界文化发展的具体趋势和方向,从而使现阶段的文化自信建立了明确的发展指示:没有文化开放作为发展依托,就不能实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也不会推进现代人类文明持续进步。因此,我国应当在现有基础上打造面向世界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树立严格的中国文化立场,同时还要建立一定的世界发展眼光。除此之外,在发展的同时还要从根本上将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发展的关键主体,深度推进人类的全面化、个性化发展。文化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价值内涵,要想最大限度坚持和发展文化自信,应当将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关键主体,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生活以及文化氛围的需求,从根本上推进人民群众的全面、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人类自由发展,充分发挥出文化的力量对人类进行启蒙、教化和观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家的国力水平以及文明水平。文化自信在极大程度上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实践内涵和精神内涵,将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发展内容注入了人类的自由发展过程中。

猜你喜欢
程度马克思主义人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