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视域中制度文化建设的价值分析

2022-02-18 20:48赵贵臣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特色体系国家

赵贵臣

“制度文化建设”在这里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建设。由于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是制度建设的背景。可以说,完善的制度可以推动形成秩序,营造环境,孕育文化,反过来,社会文化促进产生相对应的制度理念和制度功能。制度除了人们主动设计的行为规范规章之外,广义上也包含着观念、风俗、道德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指人们根据特别的社会需要设置对应的制度规则。而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一般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活动阶段和活动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先进文化。这一制度文化依然处在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丰富发展着、完善着的状态。

一、制度文化建设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实践运用

制度文化建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高度和人类发展的广阔未来,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体系。

(一)以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为第一步的制度设计,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

习近平指出:“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从中央领导干部做起,以上率下,层层抓落实,常抓不懈,终于将群众反映强烈的个别“干部特权现象”扭转过来,这种制度设计所形成的文化影响力,迅速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我们党敢于自我解剖、自我监督、自我革命。诸如此类的制度执行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和渗透力,迅速增强了党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从党的建设、国家建设、人类社会建设等多个层面出发,分门别类地制定对应的制度机制,不断推动党、国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们的根本领导制度。”所以,全面从严治党是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只有建设纪律严明的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因此,必须加强党内民主监督,构建一整套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全面提升。国家建设必须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各方面工作制度体系,维护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安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发展态势和发展环境。人类社会建设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同体观念,这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赞同和接纳,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这种制度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启迪人们培育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制度文化建设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实践保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得以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制度文化建设也必须紧密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充实、完善和改进。

(一)在国家根本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要毫不动摇保持战略定力,不为外界蛊惑、引诱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根本制度,并坚定推进根本制度定型化、标准化、规范化,不断形成、扩大其中的文化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一步凸显党的统一领导制度,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人类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制度优势,这种制度所创造出来的制度文化优势的体验和感受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的头脑,融涵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铸就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激发新时代奋斗精神,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二)在国家基本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思想韬略

一切要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以我国基本国情为着眼点,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不断吸纳人类发展的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和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文化内涵、文化特征和文化辐射力,引导市场主体遵循与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诚信文化、契约文化和法治文化。

(三)在国家重要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本着一切为了人民,为确保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提供一切必要的制度支撑

通过编纂《民法典》,明确产权关系、债权关系,精准规制虚拟网络世界社会交往关系,有效维护合法权益,营造现实与虚拟社会关系都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社会环境,推动构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提高司法解释的现实意义。促进每一项重要制度所形成的制度文化建设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奋勇前进,不断扩展重要制度的文化对各阶层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塑造力、渗透力和引领力,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三、制度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主要驱动力

(一)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为前提

首先,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不同层级的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如何发挥公有制主体经济的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公有制经济制度执行的核心要义。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全面凸显了公有制经济的“压舱石”作用,稳定了国家急需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所以,必须毫不动摇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命脉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其次,非公有制经济方式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补充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充分证明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制度设计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要素,并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发展。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地摊经济”让人们一目了然地通晓非公有制经济的可贵之处。可见,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通过国家经济制度的贯彻执行,不断形成这样的文化思想:公有制经济制度掌控全局性的经济命脉;非公有制经济激活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塑造出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思想。

(二)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以反贫困制度安排为底线保障

党中央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巩固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成果。针对农村贫困人口采取精准的种植、养殖等技术援助,帮助转变落后的经营方式,突出低保户的救助等多种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目标。针对城镇居民贫困人口,采取就地就近增加就业渠道,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创新创业,鼓励发展绿色经济、旅游经济;扩大“地摊经济”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这些为实现脱贫目标而提供的制度设计,引领城乡经济快速发展,所形成经济发展重要制度的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和行动号召力。其次,要建立解决贫困问题的反贫困制度体系。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反贫困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围绕社会保障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医疗保障制度、教育资助制度、残疾人补贴制度、临时救助制度、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这一系列制度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确保对应人员享受到国家改革红利,凸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权益。这种反贫困制度体系的贯彻实施,让人们切实享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沐浴在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文化之中,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坚定走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制度文化建设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

(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理论上已经确认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对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规范、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其制度文化则蕴含着规范功能、教育功能、引导功能。在实践上已经指明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国一盘棋的治国方略,当机立断决定武汉封城、上海封城,全国动员八方支援,无论是武汉、上海前线,还是后方,发起了一场全民参战的人民战争,医疗前线阻断病毒传播,生产线上加班加点生产医疗急需物资,后勤保障动员起了社区党组织、志愿服务队,全国人民尽其所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了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形态。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形态,塑造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壮观的情境,令西方人士赞叹不已,剑桥大学的马丁·雅克敏教授认为:“中国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是其他制度所无法比拟的。”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所彰显出来的制度执行力、党的动员力、组织协调力和人心凝聚力等文化内涵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伟大的治国理政模式的创造。

(二)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

国家治理离不开国家制度。国家制度体系应该注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多层面、立体式、融合式、镶嵌式地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产生制度合力、制度效益,形成一整套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因果贯通的闭合式制度体系。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既不能脱离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也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文化土壤,否则,既难以发挥优势,也难以牢靠持久,更难以得到人民拥护。”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国,自有其自己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脉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必然途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的阶段。中国社会发展逻辑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具有高质量的决策效率,具有上下同欲者胜的执行理念和执行能力,具有全国一盘棋的全面统筹的协调能力,具有强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这种制度文化建设成果自然而然地烙印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因此“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将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呼唤,让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人的头脑,促进理论转化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物质力量,才能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特色体系国家
特色种植促增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完美的特色党建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