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英语教师教育模式建设初探

2022-02-19 00:17李晓兰郑红霞
教育观察 2022年7期
关键词:校地师范生共同体

李晓兰,赖 漩,郑红霞

(1.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宜州,546300;2.河池学院图书馆,广西宜州,546300;3.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科学研究室,广西环江,547100)

当前,国内外新兴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雪顿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模式、改造取向下的新加坡教师教育模式、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苏格兰全纳教师培养策略等。[1]如何实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快速发展,是我国所有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201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2]为落实这一精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在“高校—中小学校”(U-S)英语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为契机,以面向地方农村基础教育培养造就合格卓越英语师资为目标,尝试建构“高校—中小学校—地方政府”(U-S-D)农村卓越英语教师教育新模式——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为深化农村卓越英语教师教育改革,推进地方高师办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参考。

一、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建设基础

(一)校地教学共同体的建构

地方二本院校与当地有天然的密切关系。近几年,河池学院英语教学法教师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主动与学校周边教育实习基地的一线英语教师联系,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信念,共同开展基于教师教育课程群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在共同完成广西高教本科教改工程项目“民族地区校地教学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工作后,又共同申报立项了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与实践”。团队内联外引,多方协商,还组建了由高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师和中小学校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共同实现G-U-S教师教育本土化——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3]“校”是指高校与中小学校的教师,“地”是指地方政府,包含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督导室和教科室研究工作人员。团队在“高校—中小学校”(即University-School,简称U-S)英语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建构了“高校—中小学校—地方政府”(University-School-District,U-S-D)农村卓越英语教师教育新模式。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的建构有效实现了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群的实践教学取向,促进了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经常性见习、实习、研习的常态化,助推了中小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4]

(二)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群教师队伍专业化

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校地教学共同体把高校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群的任课教师、中小学校优秀英语教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科室英语教研员组成英语“教师教育者”团队(teacher educator,即教师的教师),通过校地教学共同体的“共建日”“共建周”与“共建月”等一系列建设活动,有效实现地方院校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群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建设,依托“教师教育者”团队建设平台,整合校地共同体教师教育资源,在创建英语学科教学法实践教学新范式的基础上,地方院校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群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取得多赢效果:既提升了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又促进了校内外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英语教师教育者”文化冲突与化解

由于各自的背景不同,“英语教师教育者”之间难免存在文化冲突。因此,团队成员需要彼此理解,夯实共同体的合作基础。如何创生“英语教师教育者”团队和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团队借鉴U-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文化冲突的化解经验,有效生成“学术文化与工作文化的互补,批判文化与权威文化的理解,书写文化与口语文化的共生,合作文化与独立文化的互助”的良好局面。经过多次交流与磨合,共同体成员融洽相处、平等和谐、各司其职、精诚协作,顺利催生“英语教师教育者”团队的共生和谐文化,圆满完成一次次共建研讨活动。[5]

二、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建设探索

(一)指向地方基础教育需要,按需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是地方院校师范专业办学定位的指导思想。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的生源大多来自民族地区的农村,他们在习得英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及英语教育技能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对是否回乡从师任教,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存在困惑。如果教师教育过分强调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忽视教师专业情义的养成,仅仅培养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技巧,师范生却缺失了对教师职业情意的认知、对农村教师或农村感的认同、对教师内涵素养的体验,那么最终会导致师范生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性向等专业情意的失衡。因此,在2020年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地方院校按需重构,增设与完善了由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英语教学名家教学赏析、桂西北特色文化专题翻译、中国文化概要、中国思想经典导读、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课程,构成教师专业情意养成的课程群,使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与专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为地方基础教育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培养合格、优秀的、具有强烈社会使命感和持久稳定的职业追求的农村卓越英语师资队伍。

(二)针对高等教师教育需求,合理调整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虽然由原来的重视专业课程,到逐步重视教师教育课程,但忽视了科学人文素质类课程。[6]在2020年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团队集共同体优秀成员之力,借鉴英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反思性研究经验,共同商讨优化了课程设置,促进了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融合,限定选修、专业任意选修、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相互补充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7]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群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课程是12个学分,英语教育专业选修课程42.5学分,外加6周教育见习12周教育实习。

(三)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强化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课程体系设置上,地方院校可借鉴把教学理论学习(知)、实践运用(行)、研究反思(研)“知行研”结合起来的职前英语教师教育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与实施未来英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技能的规训历练模式,突显实践取向。[8]这样可以使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直至生成教育实践性知识,蜕变为合格、优秀直至卓越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强化英语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基础上,突显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的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新模式建设。

三、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建设进阶

(一)构建英语教师培养新途径

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群有效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学新途径:校内实践教学侧重课堂教学改革,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同桌2人、前后桌4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交替呈现学生的这些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内心需求,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生成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校外实践教学把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经常性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置于同一个模式中运行,英语专业师范生掌握从师任教的初步技能前移,为其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缩短从师任教的适应期。[9]

(二)构筑英语教师培训新模式

在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下,地方政府为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机制,优先招聘高校英语教育毕业生担任英语课程教师。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校地教学共同体为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构筑培训平台:构建学习组织,夯实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借助行动研究,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科研水平;提倡终身学习,催生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自觉与意识。

(三)实现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

基于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在地方政府协调下,由校地统合英语教师教育资源,将英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育和职后培训纳入英语教师教育体系,形成层次性、连续性、完整性的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实现英语教师教育的三种培养样态在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中运行,催生校内模拟、校外实训,城市学校见习、农村学校实习的常规性实践活动,架构共建日、共建周、共建月,置换培训、顶岗支教的常态化英语教师实践教学体系,辐射带动高校所在区域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现高校服务地方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功能。

四、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建设效果

(一)校地教学共同体多维发展

通过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的创新,校地教学共同体成员相互影响,极大促进校地教学共同体的多元发展。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促进了地方高校更新英语教师教育理念、形成英语教育特色专业,提升了地方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助推了校地教学共同体英语师范生教师专业成长。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英语教师的学习态度与自信心、教学与研究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带动学生学习态度的提升和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10]有效促进校地教学共同体成员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成员同进步、共发展。

(二)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者多元进步

在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U-S-D英语教师教育模式实践运行中,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者在“共建日”“共建周”和“共建月”活动中与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实现“三方导师制”:地方政府为区域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机制,提高英语教师待遇,完善英语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地方院校充分发挥培养区域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功能。校地教学共同体成为地方中小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关注中小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切入点,唤醒中小学校一线英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提升中小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崇高境界,重构教师职业精神,使其敬畏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不仅能够实现高校与中小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合作与双赢,而且能够使未来英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科研引入教学之中,为高校与基础教育教师有效开展合作研究提供实践借鉴。[11]

(三)英语教师教育协同“被培养者”多样成长

在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U-S-D英语教师教育模式建构过程中,作为英语教师教育协同“被培养者”的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和区域中小学校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专业理论的陈述性知识与专业实践的程序性知识相得益彰,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者共同设计的英语教育专业能力训练目标、训练模式与要求的规训历练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贴合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成长,课外练习、课内演示、校内外比赛的“演练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提升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参加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奖率。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可以全面锤炼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全力提高英语教师教育的实践质量与培养质量,全新提升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就业率。区域中小学校的学生,包括农村学生,基本能够实现“上好学”的诉求,沐浴于区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之中。区域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得到充分唤醒,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自信得到充分提升。

五、结语

U-S-D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建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英语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建设团队会持续探索,深化农村卓越英语教师教育改革与办学模式创新,为建设新型农村卓越英语教师教育范式提供行动参考与实践借鉴。

猜你喜欢
校地师范生共同体
基于校地共建的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析——以六盘水师范学院经纬图书馆为例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爱的共同体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校地共建型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逻辑与现实
——以C9 高校为例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