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评价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作用

2022-02-19 03:54
关键词:劳动技能班级

刘 鹏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班级事务的主导者,在引领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时,要以提升学生劳动理念为中心,突出班级管理理念,以劳动教育评价为杠杆,促进学生形成班集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促使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变,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一、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实施劳动教育评价的必要性

(一)通过劳动教育评价,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目前多数学生在家庭中备受父母宠爱,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自我中心意识,缺乏自理能力,不能通过劳动正确地处理问题,有个别学生甚至厌恶劳动,认为劳动是不光彩的事情。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有的家长也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标准衡量学生,只要学习成绩优异,能够考上重点学校就可以了。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许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劳动,不能正确让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常常以劳动如何辛苦等语言去强制孩子学习,这就给孩子传输了不正确的职业歧视理念,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学生也不喜欢主动做班级事务,不喜欢打扫卫生,值日生不能履行职责,影响了班级管理。所以,通过劳动教育评价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劳动评价引导学生从事劳动,加深对劳动的情感体验,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班主任要通过劳动评价引导学生接受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教室卫生清扫活动,对学生在环境卫生清扫中的良好表现进行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劳动者是价值的奉献者,让学生理解许多美好的事物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在劳动美德教育方面,班主任也可以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如对劳动模范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不仅让学生领略劳动者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劳动是价值的创造,是奉献精神的体现。

(二)通过劳动教育评价,掌握劳动知识

劳动教育评价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有效的引领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有的学生不会科学处理劳动事务,不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也影响了班级的劳动文明建设。因此,教师要运用劳动教育评价,促进学生掌握劳动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劳动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动手劳动,乐于参与劳动,加快班级劳动文明教育进程。现代社会的劳动与科学知识密不可分,如在洗衣服时,可以和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正确选择洗涤剂,使衣服更加洁净;在校园中种植花草美化校园时,要考虑花草的生活习性,可以联系生物学科知识。在劳动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性评价与鼓励,对于劳动知识欠缺的学生则要委婉指出,引导其反思。

(三)通过劳动教育评价,提升劳动技能

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教师给予评价,促使其掌握正确的劳动技能。在劳动过程中,班主任无须事必躬亲,而是要在关键环节给予示范,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养成工匠精神。班主任要通过劳动教育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只有亲身参加劳动,才会掌握劳动技能。也可以在学校的协同下,联系企业、事业单位,让学生体验职业劳动,通过劳动评价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相关劳动技能,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在劳动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采取即时评价方式,既对学生的劳动要领进行指导,也肯定学生的良好表现,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学习意识。

二、基于班级管理的劳动教育评价策略

(一)任务清单式评价,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任务清单式评价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设计相关劳动项目,了解全体学生的劳动项目完成情况,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班主任可以根据初中阶段学生劳动的具体环节,将劳动项目设计为班级与校园两大部分,班级的劳动项目有教室及地面、窗户、讲桌、黑板等的卫生,还有班级的绿植养护、班级文化建设等;校园劳动项目是学校分给班级管理的相应劳动任务,如教学楼内的公共区域、班级卫生区的清洁工作,根据完成的程度进行考核评分。通过劳动教育评价引导学生完成班级及学校布置的劳动任务,能够促使学生坚持经常地进行劳动,强化劳动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此期间,班主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及劳动光荣的理念,还要注重通过个人与个人、组与组的评价与对比,评选出最优秀的个人及小组,不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还要促使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及劳动意识,以更好地形成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二)学业成绩式评价,激发班级竞争活力

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上进心,从而激活班级的竞争力,使学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营造良好学风。在劳动教育中实施学业成绩式评价,可以细化学生劳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对照先进找差距,反思自身劳动过程,产生竞争意识,提高劳动观念与技能。学业成绩式评价是指对学生进行劳动知识及技能的考核,根据其完成目标进行评价。班主任可以学校规定的劳动学习内容及劳动活动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评价细则,对学生劳动知识学习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遵循客观统一的原则,以此作为班级评优树先的依据。班主任要重视学生学业成绩式评价的作用,使劳动评价具体化,从细节入手实现劳动引导。可以分为A、B、C、D几个等级,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及格,D为不及格,也可以采取百分制评价形式,低于60分的为不及格,不及格的学生需要重新学习相关劳动知识,以提升学生对劳动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同时,评价要注重科学性,统一笔试可以利用班会及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劳动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仅依靠考试不足以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班主任也可以采取劳动实践活动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别人,也了解自己,从而产生见贤思齐的良好心理,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三)成果展示式评价,增强学生的劳动自豪感

初中学生上进心强,表现欲也十分强烈,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劳动情况及成果,开展劳动成果展示与竞赛活动。如可以开展劳动知识及技能比赛、手工制作比赛,采取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了解自己的劳动行为在教师和同学眼中的印象。如在植树劳动中,展示学生包栽的树木是否浇水充分、培土是否合乎要求等。总之,班主任可以配合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及美术教师等组织劳动教育活动,适时地展示学生的劳动知识学习与活动中的劳动成果,鼓励学生树立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劳动幸福感与自豪感的形成。

劳动教育评价对于班风、学风建设及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重视以劳动教育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劳动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以班级管理为中心,以劳动教育评价为杠杆,营造班级管理的良好氛围,与家庭和社会密切联系,采取劳动教育互动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班级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班级“四小怪”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