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2022-02-19 03:54阚晴晴
关键词:小浩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阚晴晴

小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成长阶段中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业打好基础,更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方法,旨在更加密切地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纠正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一)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亲近时,学生会更加信任教师所说的内容,更加乐于学习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道”,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如果学生出现不配合的情况,那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没有了价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需要主动地与教师沟通,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告诉教师,寻求教师的帮助,而班主任需要在获知学生的问题后,针对学生的特点,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所说的问题学生,就是常见的有各种行为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行为无法达到社会普遍的标准,也无法达到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这类学生产生的原因更多的是教育不当。有心理专家针对问题学生进行分析,认为这部分学生因为长期缺少关爱,承受了很多挫折和心理压力,从而出现了一系列行为问题。这些学生常常对教师有一种敌对的心理,长期处在焦虑的情绪中,存在学习困难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充足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积极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多多给予鼓励和支持,给他们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问题学生的自信,使其问题逐渐减少,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概率。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健康发展问题,而采取强硬化的班级管理方式,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学校规定和班级管理制度,这种非平等的管理方法与教育模式会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而现代化教育更加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出发,重视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生双向交流与互动,班主任应与学生平等对话,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如,小浩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很多教师提到他的时候都表示头痛不已,经常有任课教师说小浩上课不遵守纪律,不仅自己玩,还常常打扰周边的同学。面对小浩的问题,班主任不应该采取严厉批评的方法,而是应该从朋友的角度与他交谈,让小浩吐露心声。经过班主任与小浩的耐心交流,了解到小浩之所以上课不守纪律是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班级中的很多同学都担任过班干部,他也一直想当班干部,却一直没有机会,于是他就开始“捣乱”。于是,班主任问小浩:“那你认为你这样的做法,是否可以帮助你获得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呢?”小浩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不能。”班主任继续问:“你认为为什么其他同学能够被选作班干部?”小浩说:“是因为他们平时各项表现都很好吧。”于是,班主任便可以在这样的沟通中抓住教育时机,鼓励小浩改掉毛病,并告诉小浩:“老师相信小浩也是很棒的,一定能够改正自己,用自己的努力换来自己希望得到的,对吗?”在这样的沟通中,小浩打开了心扉,端正了学习的态度,开始主动地纠正自己的行为,上课时更是主动举手发言。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陶冶纯真、美好心灵的摇篮

班主任是班级大集体的“家长”,是班级活动的领导者,工作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出黑板报、带领学生看经典电影、组织班会活动、开展集体游戏活动等,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并且能够主动地遵守活动规则,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中获得更加愉悦的心理体验,起到疏导学生心理的作用。

如,我们班的晓彤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平时很少主动与其他学生互动,经常可以看到晓彤站在班级的窗户前,看着操场上其他同学玩耍,而当有同学叫她下来一起玩的时候,她总是摇头拒绝。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晓彤具有轻微的社会交往障碍,内心比较自卑,虽然内心渴望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但是又担心自己太笨拙成为同学们的负担,影响了其他同学玩耍的心情。针对晓彤的这种心理发展情况,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参加比较简单的游戏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游戏,但是告诉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最关键的并不是输赢,而是能够在游戏中交到朋友,获得快乐。在集体活动中,班主任和同学们都会鼓励晓彤积极参加,并给晓彤以鼓励和支持,在晓彤不会的游戏环节中,同伴都会主动帮忙。参与集体游戏活动,让晓彤感受到了来自同学与班主任的关注与鼓励,树立了与他人交往、互动的自信,帮助晓彤增加了社交的勇气,走出了心理的阴霾。

(三)建立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对小学生来说,学校和家庭是最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能单单依靠班主任的力量,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只有班主任和家长有效沟通,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当前存在的问题等内容告知家长,使家长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在校的状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班主任从家长处获知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发现的一些小问题,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下班主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揣摩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小浩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我的爸爸是谁
一个被妈妈厌恶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