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2022-02-19 03:54
关键词:行为习惯幼儿教师素质

赵 月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前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幼儿园、幼师、家长、幼儿等多个主体有效参与,制订多元化、趣味性的教育方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将结合幼儿教育实际,就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进行重点研究,以促进幼儿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有效养成。

在当今的学前教育中,有些幼儿园存在比较强的功利性,过于看重幼儿的智力教育,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德育则相对忽视。一味强调智力教育和超前教育是不科学的,这是违背学前教育客观规律的。因此,幼儿教师要把德育当成关键任务,尤其是要结合教育对象的行为特征和习惯表现,做到以生为本,加大对习惯养成教育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加投入,充分调动不同主体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性,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幼儿行为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完善,奠定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

一、融入体育教学,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学前教育活动有很大的开放性,而且很多教育活动需要从教室中走出来,不再需要幼儿“正襟危坐”,此时无疑是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契机,尤其是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频率比较高,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样可以充分保障幼儿在园期间的健康与安全,如在组织大家参加体育活动时,要认真检查运动器械的安全性,认真遵守技术动作要领,在事后要及时洗掉手上的尘土和污泥等,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幼儿出现运动损伤和患上疾病等。其次,幼儿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规则教育、互助教育,让大家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更要懂得互帮互助、保护他人的重要性,进而保障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安全。再次,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体育活动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坐立行走习惯、健康意识、健身习惯等,因为不正确的坐姿与行走姿态必然会影响幼儿的正常发育,所以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队列训练,纠正幼儿的站姿、走姿等坐立行走行为习惯。

二、融入游戏教学,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教学形式,也最能贴近幼儿的学习心理和求知习惯,所以将行为习惯教育与游戏活动相融合,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更有助于幼儿多项行为习惯素质的系统养成。首先,游戏都有相应的规则和纪律要求,所以幼儿教师可在讲解游戏规则时,组织规则教育、纪律意识教育等,让幼儿切身感受其中的学习价值与意义,在游戏内外养成遵守规则、严于律己的好习惯。其次,很多游戏活动都是集体性项目,其中涉及广泛的竞争与合作,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在游戏中加强团队教育、合作教育、集体精神教育,让幼儿懂得相互配合与协作,懂得尊重他人、学习他人,必要时更要以集体利益为重,放弃个人“英雄”主义,最终在集体中实现个人目标,获取游戏中的成就感、喜悦感。再次,在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也可以渗透相应的卫生习惯、文明习惯、交际习惯、耐力素质等教育,这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整体养成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融入生活教育,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应用要求,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样需要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将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融入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减少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强制性、机械性行为。对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发掘生活化教育内容,并积极关注幼儿的生活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幼儿的行为素质缺陷,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日常行为习惯的系统养成。同时,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生活教育中,需要幼儿教师加强与幼儿父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构建起家园共育的良好模式,将园内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全面地记录和总结幼儿生活中暴露出的素质缺陷,及时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可以丰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体氛围,提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发展性。

四、融入德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德育必须放到最关键的位置,需要幼儿教师重点关注。基于幼儿的学龄特征,大多数教育对象的德育素质结构上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环节,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幼儿教师积极关注和示范引导,促进幼儿德育素质的逐步完善。同时,幼儿德育素质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涵盖范围比较广泛,二者在教育内容上有很多契合之处,所以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和成效。例如,在“保护环境”的德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同步渗透环保教育方面的内容,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环境的育人情境,让幼儿积极参与和融入其中,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价值,认识到环境保护对自我、对社会以及对整个人类发展的现实意义,必要时可以创编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让幼儿参与到体验式学习活动中,收获更多的体验式学习成果。再者,幼儿教师可以直接从幼儿的身边整理教学素材,这样更有助于幼儿理解,如幼儿乱扔纸团、破坏校园花草树木、浪费粮食水源、无理取闹、谩骂他人的行为,幼儿教师都可以整理成反面教育素材,供幼儿进行个人反思与集体性探究,促进幼儿良好素质的系统养成。

五、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学前教育有时会被人看成是“看孩子”的场所,有时又会受到应试教育、智力教育等落后思想的影响,所以要想在学前阶段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开展养成教育,就必须通过多方努力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幼儿园方面必须提高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时配备相应的教师资源、教育设施资源,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减少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中存在的主观性、随意性等,提高各教育活动组织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家庭教育需要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合作主体,这是因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会延伸到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中,所以要通过家园共育方案的制订,引导幼儿家长积极关注孩子的行为素质,提高幼儿家长在幼儿行为素质教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学前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行为素质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发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和育人项目,并将其有效融入体育教学、游戏教学、生活教育、德育等环节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施加积极的影响,促使幼儿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养成,帮助学前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幼儿教师素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