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相融促“双减”,语文素养显提升

2022-02-21 04:54李月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双减古诗词

李月云

【摘要】现如今,古诗词教学日益被重视,但是依然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过程模式化、重知识轻体验等问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应该如何提升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是改善古诗词教学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尝试。诗画同源、意象吻合为学科融合教学奠定基础。由诗到画、由诗“板”画、由画作诗、由画猜诗等策略有利于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政策;古诗词;美术;学科融合;策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一件让教育界沸腾的大事,家庭、学校、社会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都有一些新的尝试与探索。其中,对学校而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学校内学好、学足显得尤为必要。“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是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打造高效课堂?下面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寶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人类文化的灿烂瑰宝。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古诗词教学由于它独特的教育意义和传承文化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古诗文总数增幅高达80%,小学阶段共收录古诗词111首。小学古诗词教学虽然日益被教师和学校重视起来,但仍然普遍存在一些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过程模式化、重知识轻体验、评价方法落后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其中,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是“双减”政策背景下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新尝试。

一、诗画同源,为小学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奠定基础

(一)追根溯源,“诗画合一”具有历史渊源

诗歌是语言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虽然二者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但二者内涵相合,在精神归属和意境追求上是相通相融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诗画相通”的理论就产生了。它概括了文学与美术之间极其密切的关系。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苏轼曾写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进而提出了他著名的“诗画一律论”。“诗画一律论”的提出,真正从理论上确立了诗歌与绘画两者交融的关系。可见,诗和画本来就是相通的,诗与画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二)探究实践,古诗词中的意象大多能与美术教材相吻合

我们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词进行梳理,发现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美术元素。例如,二年级上册的古诗《咏柳》,其中包含“柳条、柳树、柳叶”这些意象与岭南版的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叶子》和《给树爷爷画像》的教材内容相吻合。同是二年级上册《绝句》,其中的“黄鹂、翠柳、白鹭、小船、雪”这些意象能与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的“花衣裳”》相吻合。可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多都能够与岭南版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自然融合,这为古诗词与美术融合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二、小学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由诗到画,让诗歌的意境还原成具象

古诗词中通常具有明确的意象,由意象联想开去,根据诗意想象画面,通过想象画面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接着由诗到画,让学生通过画画的形式将诗歌的意境还原成具象,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例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古诗《元日》时,在学生通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之后,会问:“我们边读边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节日情景呢?”学生大多能抓住古诗中的“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这些节日习俗进行想象,回答道:“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孩快速地点燃爆竹,捂着耳朵往家里跑的情景”“我仿佛能看到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畅饮屠苏酒的情景”。短短的四句古诗在学生的眼中变成了热闹、祥和的节日场景。接着,笔者让学生将想象的画面付诸笔端,一幅幅生动可爱的节日风俗画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由诗作画,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更能够对古诗进行再创造,学生的理解力与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训练与提升。

(二)由诗“板”画,勾勒诗歌所体现的意境

古诗词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寥寥数语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而诗歌中所使用的典故或者字词,古今异义的不同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存在困难。如果教师具备美术的功底,能够将古诗词所体现的意境通过板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笔者曾听过教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赠刘景文》,教师在理解诗意的环节中,通过寥寥几笔,就把“荷尽”“菊残”这样萧瑟的情景画在黑板上,加上教师语言的引导,学生对这首诗的意境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也明白了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劝勉友人珍惜时光、积极努力”的进取之意。

(三)由诗作画,由画作诗,让学生在图文中自由穿梭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更具优势,学生对于图画具有天然的亲近感。此外,即使教师反复讲解古诗的意思,学生可能也理解不透彻。在执教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想象的画面大胆地画出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色彩丰富,空间感很强,通过画画再一次理解、感受诗歌,鼓励学生给自己的画作配上文字。于是,学生出现了这样诗意一般的语言:看似接天的莲叶碧绿碧绿的,其实,荷花们也在发挥它们的光彩。火红的太阳,照在它们的身上,荷花变得独一无二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此稚嫩、如此清澈的语言已经具备诗意的美。这难道这不是一首精妙的儿童现代诗吗?由诗作画,再由画写诗,学生在诗情画意之间自在穿梭,实属妙哉。

(四)由画猜诗,点燃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导入环节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笔者先出示这样一幅画:在篱落疏疏的小径上,两旁的树正吐出嫩芽,而未形成茂盛浓密的树荫,有一个小孩正在急忙地追着黄蝶跑,转眼之间黄蝶飞入了大片菜地之中,没有了踪迹。然后让学生猜猜是哪一首诗?学生通过“儿童急走追黄蝶”很快能猜出此诗就是《宿新市徐公店》,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图画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就达标了。课堂上,教师无须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懂了。

三、小学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的价值

“双减”政策背景下,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通过语文与美术融合的古诗教学实践,发现在古诗教学中融入美术元素能够改变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体验、想象、表达、创作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古詩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过程模式化、重知识轻体验,使得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具有畏难情绪,普遍觉得古诗词很难理解,因而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美术的元素,将会进一步丰富课程的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古诗词的学习。同时,学生绘画作品的呈现,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不仅可“读”还可“画”。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再次让学生体验到创作带来的快乐。这种学习方式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

通过语言符号与线条、色彩符号的融合,将古诗中精炼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还原成具体意象。这既是学生理解古诗、品味古诗意境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学生对文本理解之后的创作,是学生表现美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一步落实国家要求的美育。从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来看,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更善于将古诗中所描绘的意象转换成形象直观的绘画。通过绘画表现古诗的意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

(三)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求知、探索,在课堂上丰富学生的体验。将美术元素引入传统的古诗词课堂,将会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参与课堂的局面,还给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为此,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为流畅自然,呈现的绘画作品也是独具匠心。此绘画作品是学生学习古诗文本之后的再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具有自我成长的驱动,也有成功的自我体验。由此可见,学科融合式教学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四)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古诗教学中的“细品古诗、想象画面”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想象建构诗中的意境,正体现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去补充、联想和创造,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借助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张开想象,去补充完善诗歌的画面。这也正是不断发展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而“重构诗境,创画情景”环节更是体现了学生“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脑海中建构画面之后再付诸于笔尖,通过构图、色彩、线条等的融入,创作出一幅精美的作品,反映出学生审美与创作能力的发展。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表达、文学欣赏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正是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总之,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是“双减”政策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的积极尝试。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另外,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还将进一步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大大提高了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语文学习。通过学科融合式教学,让经典古诗在学生心中扎根,还学生一个诗意童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崔增亮.小学古诗教学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宋可好.小学美术教学与语文融合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肖贝.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张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双减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