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2022-02-23 04:55李厚军周毅云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实践研究新时代

李厚军 周毅云

摘要:新时代培育和弘扬家国情怀,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并不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将会有效地培养和弘扬家国情怀,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课程使命和价值追求。

关键词:新时代;家国情怀;实践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培育,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充分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在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和培育家国情怀,以此来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生根。

一、新时代依托部编教材渗透家国情怀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培育和弘扬家国情怀这一育人目标驱动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轻松愉悅的教学环境中,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还应回归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为家国情怀的渗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

例如,《维护国家安全》一课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拍摄军用机场先进装备并上传微信朋友圈的做法是否恰当?我们有何启发?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用微信发朋友圈,非常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时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也就水到渠成地达成了。

(二)依托教材内容,挖掘课程资源

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就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无论是正文内容,还是“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的活动设计,都随处可见家国情怀的身影。教学时,有机整合其内容并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例如,《集体生活成就我》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针对集体生活对自己的影响展开讨论,然后组织学生分享集体生活对自己取得的成就产生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有关集体合作的游戏,让学生在了解集体优势的基础上,将集体升华到国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自觉地将教师所讲的关于集体的知识升华到国家,从而意识到要将自身的力量贡献给国家,让国家变得强大。

值得一提的是,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确实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育人资源,但也需要教师熟悉教材、深挖教材,善于从中寻找符合学生心智特征、思想特点和情感深度的有用素材,通过引导学生的深入探究,构建起润物细无声的家国情怀课堂,从而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在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蕴含的丰富资源的基础上,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方特色资源也是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方法。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如:当地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杰出人物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在实地探究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全方位认识和了解国情,增强国家认同感,从而达到渗透家国情怀的目的。如:参观黄飞鸿纪念馆、叶问纪念馆、梁启超故居等等,通过了解真实具体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达到渗透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三)创新课堂教学,力求润物无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培育和弘扬家国情怀这一目标指引下,教师需要重视研究和创新“家国情怀”的教育方法,通过创建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家国情怀。

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以图片、视频、影片等方式立体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直观形象地体会和感悟其中的家国情怀和精神文化。也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加强对家国情怀内涵极其价值的思考。此外,也可以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感受家国情怀。

比如,在学习《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有国才有家》国防教育宣传片导入新课,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将看过视频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教师直接采用视频的形式导入课堂,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同时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通过学习,学生明白:对伟大的祖国而言,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把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在讲授《爱在家人间》一课时,老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体现父爱和母爱的歌曲、名言警句、人物故事等,等一上课就组织学生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成果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以此来导入新课。

此外,在教学环节的设置方面,课堂的前五分钟可以安排“时政播报”环节,让学生分别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时政新闻,可以讲新闻、谈感想,也允许提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互动。时政播报进课堂,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处理运用信息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自己喜欢的阵地上,和国家、社会之间的距离越贴越近。学生收集资料、处理素材的过程本身就给他们自己上了一堂爱国主义的好课,这远比教师的灌输效果要强得多。

当然,“时政播报”环节,学生在素材选择、观点陈述方面,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时刻留意新闻报道,注意查找背景资料,见解全面深刻,引导要积极正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渗透家国情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思辨课堂,引导学生直面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明辨是非,把握好社会主流和前进方向,越是看似与现实生活冲突的话题,越不能回避。

(四)拓展课堂空间,践行家国情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适当地精心组织和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让学生感受家国情怀,升华思想境界。

比如,在讲完《活出生命的精彩》之后,教师在归纳小结部分就可以跟学生明确: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不是说教和喊口号,而应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我们在家里要懂得关爱亲人,在社会要知道关爱他人,都是在践行家国情怀。

为此,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综合性课后作业:制作“家庭美德卡”。通过亲子互动,不仅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学生也明确了自己对家庭应承担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也得以有效地深入。

此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让学生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关爱老人、和老人聊天等等;如果條件不允许,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到家后去帮助家人做一些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此来培养他们孝顺家人的精神。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国情怀实践活动,将理解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中,加深了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并促使他们不断地践行家国情怀。

二、结语

帮助学生培育和弘扬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既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初中生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积极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培养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艳.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以《道德与法治》为例[J].才智,2017(21):79.

[2]李斓婷.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小课题作业可实施性的调查——以广州市某中学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005):198-199.

[3]徐幼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探究[J].文渊(中学版),2019(002):438

[4]褚依哲.家国情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浸润[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2

[5]陈洁.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1(2):46.

[6]姜波.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之思[J].新课程(中学),2019(1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实践研究新时代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