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地理教育中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

2022-02-23 06:40杨东姐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生活

杨东姐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文科中偏向于理科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知识体系繁杂,考试题目难度大,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地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成为了地理教育新的要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地理知识简单化、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存技能。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生活化教学模式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概述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最广,源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地理教学模式,使得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简单化和具象化,教师可以联合生活实际解释知识概念。地理课本中的气候变换、季节交替、天文现象、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等自然现象;人文地理中的人口情况、城市化发展、工农业区的区位因素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区域地理作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有效整合,学生不仅能了解自己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现状和人文历史文化,更能开阔自己的视野,认识到不同国家和文明的风土人情,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得教学教育回归生活,完成知识----生活------学习的转换,使得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个例,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生活化教学使得地理知识简单化,转换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使得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学生对于生活中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或者自然人文景观可以用地理学科的知识解释。在自然地理中讲到时差和区时,大部分学生不会理解,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新疆和东部沿海的时间差,进行解释,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样在人文地理中,学生对于某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把握不了,总会忽略关键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地形以及历史沿革等全方面讨论,并进行排除,得到正确答案。学生会在小组合作中学会自主思考,总结答题规律,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就能轻易得到答案。

2.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

生活化教学是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的内化和理解,给予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尤其是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中知识点的涉及范围非常大,答案有很强的灵活性,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跳脱的思维,一些题目是得不到答案的。而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会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地理的选修课本中会学到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防治,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地震、沙尘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逃生技能,学会自救,锻炼学生能的反应能力和面对灾难的抗压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归纳整合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素材,建立资源共享库

学生对于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一大原因就是学科知识太过复杂和繁琐,专业术语过多,而教材可見的图片、影像都明显较少,学生的知识概念处于一知半解的模糊状态。比如用语言给学生讲U型谷、断崖、山脊等,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做题中见到稍微有变化的就分辨不出来。需要教师搜集整合大量的图片;而一些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海啸、泥石流、洪水等的出现与破坏力可以用影像资料播放出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比如今年郑州的洪水带来的破坏以及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都是地理素材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学生会有更想了解的欲望。教师搜集的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可以在班级共享,学生自己搜集到的也可以分享,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库,丰富教学的地理素材。

2.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优化课堂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生动形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到人口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教师可以利用提问互动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问学生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口吗?/问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率以及对应的政策,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而在人文地理中城市的布局结构也是部分学生不易理解的,可是如果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带学生去近郊区的牧场看看,体验一下牧场的运作和工作量,学生会发现畜牧业排布在近郊区是因为低价便宜、交通便利、运输方便成本低,如果能考虑到对应的国家政策支持就是锦上添花的思维和答案了。现在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同学都有过旅游的经验,不论是去欣赏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学生都能体会到自然的魅力,在自然地理中学生看到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在沙漠上体验到的昼夜温差等都可以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会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3.授课内容与生活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惯用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概念可以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来解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关于新疆气温变化的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抱火炉吃西瓜、一场秋雨一场寒、“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黄梅时节家家雨”等气候谚语和经典诗词对应的自然地理现象如何用地理知识解释,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结语

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丰富了地理教学方法,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归纳整合地理素材,间资源共享库;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把授课内容与生活中内容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推进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佩佩.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闫明月.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3]熊小菊,廖春贵,胡宝清.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4):13-15.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模式生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