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中药制剂感冒退热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2022-02-23 06:37刘义钊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过筛本品辅料

刘义钊,吴 萍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415700)

感冒退热颗粒原方系本院临床经验方,以汤剂形式在本院已广泛使用多年,其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发生。该方由黄芩、荆芥、麸炒柴胡、麸炒苍术、石膏、桔梗、知母、葛根、甘草九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祛风、解毒除湿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或湿热所致的发热、时行感冒、喉痹,症见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咽炎见上述症候者。本研究采用水提-湿法制粒制备颗粒剂,主要包括以颗粒的成型性、吸湿性、溶化性等为考察指标,比较筛选合适的辅料及用量,从而优选出最佳的制粒工艺;以颗粒外观、成型率和水分为参考指标对本品干燥工艺进行考察。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本品还测定其引湿性及临界相对湿度,以保证生产中车间环境适合本品包装;最后进行3批小试试验,以保证优选的制备工艺参数合理。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3 000 L直筒提取罐(上海远跃机械有限公司);JCG-300L型球形浓缩罐(上海远跃机械有限公司);CH-200型槽形混合机(常州力马干燥机械有限公司);YK-160型摇摆式颗粒机(常州力马干燥机械有限公司);JCT-C-II型穿流式热风循环烘箱(常州力马干燥机械有限公司);DXDK-80D型摇颗粒自动包装机(北京泰德科宇新技术有限公司)。

1.2 试药

黄芩片(批号:191201)、荆芥(批号:191101)、麸炒柴胡(批号:191001)、麸炒苍术(批号:191101)、生石膏(批号:191001)、桔梗(批号:191202)、知母(批号:191101)、葛根(批号:191102)、甘草片(批号:191201)均购自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辅料(淀粉、可溶性淀粉、糊精、蔗糖)均为药用级,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剂型的选择

根据《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1]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品临床使用需求情况,现采用传统工艺制备成颗粒剂。中药汤剂具有能随证加减的优点,但需临用新制,久置易霉变,服药量较大,口感苦涩,服用依从性较差。传统工艺制备的颗粒剂,由中药饮片经水提后制成,制备方法与原汤剂较为接近,用药物质基础不变,能够保证原有疗效。此外,颗粒剂药物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服用、携带和贮藏方便,剂量准确易控,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经济,既保留了汤剂作用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汤剂的上述缺点[2]。因此,本品的剂型选择颗粒剂。

2.2 感冒退热颗粒浸膏粉制备

根据前期研究获得最佳提取与浓缩工艺,按处方比例称取以上9味中药饮片适量,加8倍量水浸泡0.5 h后,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 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1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分别常压浓缩(90~100 ℃)和减压浓缩(60~70 ℃,-0.08~-0.1 MPa)至一定相对密度,减压浓缩,干燥,粉碎,得到浸膏粉。

2.3 辅料种类筛选

称取干浸膏粉500 g,共5份,分别加入相应辅料950 g,混匀,喷入85%乙醇适量,混合均匀,搅拌制软材,湿法制粒,干燥,整粒,以软材性状、过筛情况、颗粒的成型率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优选最适合的辅料,结果见表1。

表1 辅料种类筛选

由表1可知,在成型工艺中,以可溶性淀粉、蔗糖及其组合为辅料均可制粒,但可溶性淀粉及其组合制粒过筛时细粉较多,成型率偏低;以糊精为辅料制粒,过筛黏筛网,不可制粒,其组合辅料制粒稍黏筛网,颗粒流动较差;以蔗糖为辅料制粒,所得软材软硬适中,易过筛,成型好,所得颗粒的流动性较好。故本品选择蔗糖为辅料制粒。

2.4 辅料用量筛选

称取干浸膏粉500 g,共5份,分别加入蔗糖适量,混匀,喷入85%乙醇175 g,搅拌制软材,湿法制粒,干燥,整粒,以软材性状、过筛情况、颗粒的成型率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优选最适合的辅料用量,结果见表2。

表2 辅料用量筛选

由表2可知,成型工艺中,干膏粉与蔗糖的比为1∶1.8~1∶2.1时,所得软材疏松,软硬适中,易过筛,但以1∶1.8和1∶2.1制粒,成型率偏低。故选择干膏粉∶蔗糖为1∶1.9~1∶2.0混合制粒较适宜。

2.5 润湿剂浓度筛选

称取干膏粉500 g,共3份,各加入蔗糖950 g,混匀,再分别喷入80%乙醇、85%乙醇、90%乙醇各175 g作为润湿剂,搅拌制软材,湿法制粒,干燥,整粒,以软材性状、过筛情况、颗粒成型率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的润湿剂浓度,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润湿剂浓度为85%~90%制粒时,所得软材疏松,软硬适中,均成型良好,但90%乙醇制粒细粉稍多,成型率偏低。故选择85%乙醇作为本品制粒工艺的润湿剂。

表3 润湿剂浓度筛选

2.6 润湿剂用量筛选

称取干膏粉500 g,共4份,各加入蔗糖950 g,混匀,再分别喷入85%乙醇150 g、175 g、200 g、225 g作为润湿剂,搅拌制软材,湿法制粒,干燥,整粒,以软材性状、过筛情况、颗粒的成型率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的润湿剂用量,结果见表4。

表4 润湿剂用量筛选

由表4可知,润湿剂用量偏少,软材黏性偏低,易过筛,但细粉多,成型率低;润湿剂用量偏大,软材黏性增大,不易过筛,因此,本品颗粒成型工艺选择85%乙醇用量为干膏粉用量的0.35~0.4倍为宜。

2.7 颗粒干燥筛选

通过查询文献和以往的经验,干燥工艺是影响颗粒均匀性和成品率的主要工艺步骤之一,而干燥温度、干燥时间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以颗粒外观、成型率和水分为参考指标对本品干燥工艺进行考察。称取干膏粉1 000 g,加入蔗糖1 900 g,搅拌5 min,喷入85%乙醇350 g,搅拌制软材,制粒,共6份,分别直接升温至设定温度(70 ℃、80 ℃)后鼓风干燥2 h、4 h、6 h,整粒,检测,试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颗粒外观与成型率无明显影响,对颗粒水分影响较大。为确保产品水分符合规定,并综合考虑能耗节约、成本经济、操作可行等方面,故本品选择70~80 ℃干燥4~6 h。

表5 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考察

2.8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按表6配制不同盐的过饱和溶液[3],分别置于玻璃干燥器中,室温放置48 h,使其内部湿度平衡构成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称取已干燥至恒重的颗粒剂样品15份,每份1.0 g,分别置恒重的扁平量瓶中,精密称量,打开称量瓶盖,放入上述不同湿度的干燥器中,每个器皿中放3份,放置7天后,吸湿至恒重,精密称定,计算吸湿率,测定临界相对湿度(%),结果见表7和图1。

表6 不同盐饱和溶液在25 ℃时的相对湿度

表7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数据

图1 相对湿度(%)

由图1可知,本颗粒剂的临界相对湿度约为70%,因此,在该颗粒剂生产过程中,环境湿度应控制湿度在70%以下。

2.9 感冒退热颗粒日服用量的确定

本品日服饮片量为57 g,由工艺研究结果可知,提取的干膏得率约为7.5%,辅料用量为干膏的2倍,故日服饮片量可制得颗粒约12 g,因此,本品分装成4 g/袋,每次1袋,每天服用3次。

2.10 小试验证试验

为了验证优选的制备工艺参数是否合理可行,本研究按上述工艺制备3批小试样品,每批投料5.7 kg,结果见表8。

表8 小试3批验证结果

3 讨论

感冒退热颗粒原方来源于本院临床经验方,根据《湖南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工作指南》[4]的要求,并结合本品处方药味性质及临床实际使用情况,确定将本品中药饮片经水提取后制备成干膏粉,再添加辅料制备颗粒剂。参照《湖南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5],我们对本品中药饮片提取工艺、成型工艺和颗粒干燥工艺等工艺步骤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通过小试3批对优选的工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选的制粒工艺稳定可行,能够放大生产。筛选出的最佳成型工艺为:按处方比例称取中药饮片适量,加8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2次,第1次1.5 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1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60~70 ℃)的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蔗糖(干膏粉∶蔗糖=1∶1.9~1∶2),搅拌5~10 min,混匀,以85%乙醇(干膏粉∶85%乙醇=1∶0.35~1∶0.40)制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

猜你喜欢
过筛本品辅料
叮!这有一份“颈椎使用说明书”,请查收
药片为什么大多是白色的
仙鹤草:止血 止咳 补气力
焦糖布丁
热销面料及辅料
药片为什么大多是白色的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小牛粒
曲线拟合方法测定土工布有效孔径
美好小确幸:杏桃酸奶布丁小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