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产妇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2-23 01:56胡容邢春凤刘桂林潘智鹍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导尿管性生活

胡容,邢春凤,刘桂林,潘智鹍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 护理部,广东 深圳,518100)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直接侵袭所致的疾病,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是产妇产后最为常见的产后泌尿道并发症之一[1]。女性尿道短而直,其位置又与阴道、肛门靠近,若阴道、肛门不洁,则极易发生泌尿道感染,尤其是产妇。调查显示[2],3万多名妇女中,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为2.05%,其中2%~9%的产妇在产后尤其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无论是自然分娩的产妇,还是剖宫产产妇,都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后出现尿路感染的情况,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较大[3]。因此,分析社区产妇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对控制社区产妇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690名社区产妇为研究对象,先分析影响其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后比较护理管理对社区产妇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控制效果,旨在为日后社区医院有效控制产妇尿路感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下辖的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接收的690名产妇进行研究,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 年龄20~43岁;② 单活胎;③ 对分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 高危妊娠产妇;② 产前伴有尿道感染;③ 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 有精神系统疾病史。

1.2 方法

依托38家社康中心管理系统,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社区产妇的临床资料,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产妇,最终确定符合要求的产妇为690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工具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专家意见制定调查表,将690名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经产状况、流产史、家庭尿路感染史、妊娠期性生活、血红蛋白水平、导尿管留置和分娩方式等信息统一填写在调查表中。统计690名产妇中产后发生尿路感染的例数,并计算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对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妊娠期贫血的评价标准如下:血红蛋白水平的正常范围为110~170 g/L,<110 g/L视为妊娠期贫血。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尿道感染发生率

690名产妇中,共172名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4.93%(172/690)。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在年龄、家庭尿路感染史、妊娠期性生活、妊娠期贫血、导尿管留置方面的尿路感染发生率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例(%)]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9~43岁)、有家庭尿路感染史、有妊娠期性生活、有妊娠期贫血和导尿管留置均是社区产妇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2。

表2 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以69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共172名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4.93%。可见,产妇是尿路感染的易感群体。产妇由于分娩过程中出现生理功能和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的改变,导致她们比其他群体患尿路感染的概率更大[4]。尿路感染的复发概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尿路感染在痊愈后2周内可再次复发,需做好预防措施。尿路感染可能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少数患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极易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产妇产后需对其加强护理管理,减少产后尿路感染的发生,促进产妇快速康复。而只有先掌握导致产妇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然后再提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才可确保护理管理的质量,预防或减少产妇尿路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经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年龄(39~43岁)、有家庭尿路感染史、有妊娠期性生活、有妊娠期贫血和导尿管留置均是社区产妇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随着年龄的增加,高龄女性的各项机能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龄产妇患尿路感染的风险。房爱素等[5]的研究结果表示,有家庭尿路感染史的产妇比无家庭尿路感染史的产妇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这可能与遗传因素导致尿路黏膜局部防御能力较低有关。妊娠期性生活也可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尿道口周围的细菌会在挤压作用下侵入膀胱,致使产妇发生膀胱炎,进而诱发尿路感染。有研究显示,血红蛋白水平偏低的产妇往往抵抗力低下、机体防御功能较弱,也致使其成为尿路感染的易感群体[6]。此外,导尿管留置操作具备一定的侵入性,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概率越高[7]。医护人员在导尿管留置期间必须确保无菌操作、导管固定稳妥、尽早为产妇拔除导管等,以降低尿路感染率。

尿路感染发生率属于客观指标,能够作为反映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临床实践已证实,尿路感染的复发率较高,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尤其不利于育龄期女性的产后恢复,故加强对该群体患者的护理管理对有效防治尿路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张岚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目标管理可实现对目标导向指标的具体化管理,可客观监测护理质量,切实落实相关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目标管理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主张管理者依据实际情况与患者协商制定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护理方案,并让患者积极参与到目标管理中,提高患者对护理方案的重视程度和依从性。李江霞[9]的研究中也指出,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既可改善护理操作的执行情况,又可显著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集束化护理管理是一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方法和措施来规范护理操作,从而达到有效治疗临床疾病的目的。可见,无论采取哪种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均可达到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的目的,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模式,才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护理对策。① 知识宣教:产妇在住院期间定期对疾病、产后康复等医护知识进行宣教,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予以其针对性的知识宣教,告知其产后护理、产后功能锻炼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例如指导自然分娩的产妇尽早下床行适当的功能训练;嘱剖宫产产妇长期卧床休息,加强切口护理、按摩手法等知识或技能的宣教,促使产妇快速康复。家庭尿路感染史是不可干预的,可在孕检过程中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告知产妇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尿路感染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对于高龄的危险因素,社区医院可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提倡社区居民适龄生育,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② 尿路感染防治:对自然分娩的产妇,指导其进行每日排尿训练,告知其排尿练习对防止尿路感染发生的重要性。产后排尿后,及时为产妇清洁会阴部,勤换床单和被褥,增加床位和病房内的消毒次数,鼓励产妇多进食利尿的食物,增加尿量和排尿次数。增加病房探视次数,询问产妇是否需要排尿,未排尿者需叮嘱其多饮水,以促进排尿。定期用温热水混合少量的会阴部专用清洗液进行会阴部擦洗与外阴部熏洗。掌握产妇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为其选择合适的、无刺激性的导尿管型号,尽可能减少导尿管对产妇尿道、膀胱黏膜的损害,插管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每日评估导尿管留置的必要性,留置期间格外注意导尿管是否固定稳妥、弯曲或扭折,尽可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③ 个人护理指导:对于有家庭尿路感染史的初产妇,叮嘱其勤换内裤,做好外阴清洁工作。每日坚持饮水,确保2~3 h排尿1次,每日晚上用温开水冲洗膀胱和尿道,避免细菌在尿道内繁殖。告知孕妇在妊娠期避免或节制性生活,孕前3个月和孕后3个月需格外注意,性生活后需立即排尿并进行外阴冲洗。④ 饮食指导:关注产妇产后的饮食状况,鼓励其产后多喝温开水,多食用温和水果、高能量和高营养的食物,遵照少食多餐的用餐原则,确保营养均衡吸收,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综上所述,年龄、家庭尿路感染史、妊娠期性生活、妊娠期贫血和导尿管留置均是社区产妇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社区应针对此情况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导尿管性生活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性爱和谐有秘诀
性生活有“ 八 忌 ”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