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名师,永远的学生

2022-02-23 01:41王开东
关键词:名气名声名师

王开东

名师如同一块金字招牌。但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名师教学平平的现象并不鲜见。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名师之“名”的差异。名师之“名”,可以有三种解释:名气、名声和名望。名气是社会知名度,不含道德评价,以“大”和“小”来区分。名声是社会评价,体现一个教师的思想、学术、操守、人格和价值,由社会赋予和公认,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以“好”与“坏”来评价。 一个教师有名气和名声,就会产生名望。但这个“名”不是权力赋予的,而是因名师的专业水平所生发的敬畏之情。名副其實,众望所归。真正的名师是扎根在课堂教学之中的,是师之大者。名气很大、名声不是很好、名望不是很高的名师,不是真正的名师。

二是名师的成功者心态。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名师功成名就,无须再去证明自己,因而就容易忽略学生和课堂。如果名师不能对学生持续保持热情,不能把汗水浇灌在课堂之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学生而言,遇见这样的名师或许是一场灾难。

名不副实是名师的耻辱。只有做永远的学生,才能做永远的名师。名师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潜心修炼:

一是专业追求。名师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名师的修炼如《西游记》中的取经,重点不在于经,而在于取;甚至也不在于取,而在于取经之路。征程即真经。专业追求应该成为名师永不满足的目标。

二是专业人格。名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追求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逐步迈向崇高的伟大过程,因此,保持专业人格极为重要。所谓保持专业人格,就是要做“大”教师,不做教书匠。这个“大”,是大格局、大境界,是看得远、看得深,是行得端、走得正。专业人格,还表现在要始终立足课堂,不东张西望,不三心二意,把课堂看得和天一样大,做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而教。

三是专业自我。名师的成长,伴随着自身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名师一定要不忘初心,寻找专业自我,实现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的统一。名师的专业发展,要见天地、见众生,更要见自我。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猜你喜欢
名气名声名师
名声和荣誉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问答
聚焦县域 深挖乡镇——名气2016年度营销峰会荣耀闭幕
名声
老街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