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运算推理教学初探

2022-02-23 05:47夏乾冬陶家友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夏乾冬 陶家友

摘要:要加强代数推理的教学,首先要落实运算推理的教学。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运算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关注推理的元素。具体而言,要明晰运算对象,选择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依据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形成运算方法;调整推理路径,优化运算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运算推理;运算对象﹔运算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加强代数推理的教学,尤其是要加强初中代数中演绎推理的教学。究其原因,数与式的运算(变形)主要表现出程序化操作的特征(而没有表达为“因为……所以……”的推理形式),而且是代数的核心内容。这就容易导致师生在熟练的操作中忘记运算本质上就是推理(从已知的数或式出发,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形成运算过程,获得运算结果的演绎推理),并且忽视运算以外代数内容中的推理。由此,代数推理可分为运算推理和命题推理:前者更具有代数的特殊性,后者更接近推理的一般性。因此,要加强代数推理的教学,首先要落实运算推理的教学,让运算思维可见。

运算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一般包括明晰运算对象、形成运算方法、优化运算方法等环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推理的元素,以落实运算推理的教学。

一、明晰运算对象,选择运算律和运算法则

相比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运算对象的拓展,从自然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拓展到有理数、实数,从数拓展到代数式(当然,运算也从加、减、乘、除拓展到乘方、开方)。在运算对象拓展的过程中,运算律保持不变,从而得到相应的运算法则,并且实现从数的特殊运算结果向式的一般运算规律的提升。所以在运算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晰運算对象,从而选择合适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作为算理依据,为通过推理形成运算方法做好准备。

例1 计算:(1)—3+5;(2)(-1)100x5+(-4)÷2; 3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式子的运算对象分别是什么?应该依据什么进行运算?从而发现:(1)的运算对象是—3和5,运算是加法,根据运算对象的特征,可以依据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进行运算;(2)的运算对象有—1、100、5、—4、2,运算有乘方、乘法、除法以及加法,因此可以依据乘方的意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以及加法法则进行运算(当然,因为是多步运算,一般规定的运算顺序也是重要的运算依据,并且前一步的运算结果会成为下一步的运算对象);(3)的运算对象是两个分式,运算是减法,因此可以依据异分母分式相减的法则以及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运算。

二、依据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形成运算方法

要想得到运算结果,需要通过一定的运算方法(怎样算),展开相应的运算过程。而运算方法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想当然”的结果,需要基于一定的运算道理(为什么这样算)产生,也就是依据运算律和运算法则推理形成。正如课标研制(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谈到代数推理时指出的:“算律决定算理,算理决定算法,这个思想非常重要。”①所以在运算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依据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形成运算方法,即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这是落实运算推理教学的关键。

例2 计算:(1)(3+22)2;

(2)(-2a2)3+a·a。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内容结构图呈现思维过程,依据每一步的算理得到每一步的算法,展开运算推理,分别如图1、下页图2所示。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横式书写中添加每一步的依据(理由),第(1)小题的添加过程省略,第(2)小题的添加过程如下:

这样做,可避免学生跳步计算,增加运算的准确性。比如,第(1)小题的计算中很容易出现由完全平方公式认识不清导致的(3+22)2=3+8的错误,第(2)小题的计算中很容易出现由积的乘方法则认识不清导致的(—2a2)3=—2a6的错误]。而且,可让学生充分感受运算推理的严谨性,养成言之有据(有理)的习惯。

三、调整推理路径,优化运算方法

基于运算对象,依据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展开运算的方法通常不唯一,即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运算方法的选择不仅会影响运算的正确率,而且关系到数学知识结构和表征关系的理解。所以在运算过程中,特别是在依据运算法则按部就班地得到运算结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运算依据(包括运算公式)及对象表征(比如几何表征),从而调整推理路径,优化运算方法。

例3 计算:

对于第(1)小题,学生通常会依据有理数、正分数加减运算法则和乘法运算法则,按运算顺序完成各步运算,得到最终结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优化运算方法:先做分数乘整数运算,再做整数加减法运算。

对于第(2)小题,学生通常会依据乘方、开方的意义和小数、整数乘法、减法的运算法则,按运算顺序完成各步运算。但是,算出12.52—102=56.25比较烦琐,得到56.25=7.52比较困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依据平方差公式和积的乘方法则优化运算方法:因为12.52—102=(12.5+10)x(12.5-10)=22.5x2.5=225x0.25=152x0.52 =(15x0.5)2=(7.5)2,所以12.52—102=7.5。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几何表征,依据勾股定理和图形的放缩来优化运算方法:12.52—102表示斜边长为12.5、一条直角边长为10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长(如图3所示),该直角三角形边长缩小2.5倍后是斜边长为5、一条直角边长为4的直角三角形,显然其另一条直角边长为3,于是缩小前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长为7.5,所以、12.52—102=7.5。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