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探讨

2022-02-24 01:12戴玲
种子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植保技术农业生产绿色

戴玲

摘    要:农业是国家生存之本,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绿色植保技术也有了创新发展,为农业高质量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了绿色植保技术概念,讨论了绿色植保技术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关对策分析,为今后绿色植保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应建议。

关键词:绿色;植保技术;农业生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1-012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0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我国各行各业都开展了对绿色技术的研究,绿色农业也将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利用绿色植保技术,可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频率,提高农作物生长效率,减少各类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近些年绿色植保技术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科研人员提升技术水平。

1 绿色植保技术概述

1.1 绿色植保技术概念

绿色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绿色植保技术也是绿色发展中的一种,主要利用物理、生物等方式,综合治理农业之中易出现的各类有害生物,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1]。加快绿色植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现阶段的目标,通过绿色植保技术,降低农业产品栽培过程中农药的用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除虫除害,保证农产品健康快速生长,种植出让农民放心的无害化绿色产品,减少环境污染,这是农业朝着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我国政府对人民生命安全越来越重视,而农产品的健康与否和人民安全密切相关,因此,相关部门更加重视绿色植保技术,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扩大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范围。

基于目前我国的农业现状,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较为缓慢,很多地区均未进行推广,农业种植还是以传统农药、化肥等为主,这使得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存留一定的化学物质,出现各类农药超标,农产品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通过借鉴各地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应用示范,汲取宝贵经验,因地制宜推行本地绿色植保技术。

1.2 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的意义

1.2.1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种植农产品过程中往往利用大量的农药来除虫,以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达到高产目的[2]。这种除虫方式短期内具有很大的优势,减少大量害虫,但农药的应用会对土壤、水源产生污染,随着农药用量的增加,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在食用后会影响身体健康,产生很多副作用。绿色植保技术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可以实现农产品高产,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1.2.2 避免有害生物传播

农业是生存之本,保证了人民的生存口粮,国家对农业非常重视,不断扩大农业规模。随着农业发展,农作物的天敌不断出现,还易引入国外有害生物,如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等,大幅度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了有效解决外来生物传播病害,利用绿色植保技术,加强对农作物的检疫工作,灭杀外来物种,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1.2.3 提高农产品品质

利用绿色植保技术,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有害生物侵入,提高农产品品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问题,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提升了农产品品质,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的需求,保证了农作物健康稳定生长,避免了有害杂质的存留,是绿色无污染的产品,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

1.2.4 提高农民收入

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品质比普通农药栽培的农产品品质更高,并且对人体没有伤害,化学物质的含量更少。因此,人们在购买时,会优先选用此类农产品,产品销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因此增加。

2 绿色植保技术存在问题

2.1 技术水平低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农民对农作物技术没有进行系统学习,没有深入研究农业技术。在病虫害发生时,盲目清除害虫,未顾及生态环境,环保意识较差[3]。绿色植保技术在发展中受到各地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且农民在生产中也缺少选择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意识,影响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

国内有些地区农业发展较好,也有较高的农业技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将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成熟的技术。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但农民的接受能力较低,传统农业种植思维一时难以改变,不能有效地接受先进技术,导致技术推广缓慢。

2.2 区域差别大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每个地区地理环境相异,经济发展不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也有很大区别。一些地区受经济状况的制约,导致高水平农业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农业发展滞后;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对农业不够重视,轻视农业技术的应用,所需农产品均从外地购入,使得当地农业技术推广较差。由于情况复杂多样,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受到限制,推广绿色植保技术更加艰难。

2.3 技术操作难度大

绿色植保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技术操作方面,难度较大。在国内某些农业农村局对绿色植保技术进行推广时,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农民接受程度也很高,但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用生物防治手段来减少害虫,其效果较慢,在害虫天敌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利用物理手段进行防治,也需要区分害虫和益虫,不能盲目除虫。农民的实践能力较差,很难有效控制平衡点,保证绿色植保技术的正常实施。

3 推廣绿色植保技术的对策

3.1 强化政策引导

推广绿色植保技术,需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确定该技术的有效性,并颁布相关政策,引导技术推行。在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应用前,国家对农产品农药的使用,已颁布较多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等[4],但是要进行绿色植保技术推广,还需要出台更多相关政策,并以政策进行规范引导和控制。

现阶段,对于有危害性的农药,国家已进行严格限制,这也从政策层面上保证了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限制农药应用方面,虽已有一些相关政策措施,但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农药基本信息库,详细记录各类农药成分,严格限定高污染农药,并运用互联网技术,规范化设计所有指标,达到控制的目的,以此保证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

国内外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有所差异,绿色植保技术在美国推广过程中,一般是当地政府进行经费预算,保证绿色植保技术推广资金充足,推广过程中不会因为资金问题影响工作進程。而我国对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已提升到政治层面,各项农业推广制度不断出台,投入资金较多。各地政府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政策修订及调整,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政策补助,以此加强农户的积极性,提升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农户通常对绿色植保技术不够了解,在推广新型技术时,政府可利用相关平台,出台政策措施,传达给农户,并拓宽农户了解渠道,使其对绿色植保技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3.2 加强技术研究

农业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绿色植保技术主要是利用不同的方式对农作物种植过程进行管控,达到农作物最佳生长状态[5]。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种类作物,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观察农作物生长规律差异、虫害防治方法、环境生态平衡等,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国家要大力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利用绿色植保技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绿色生态发展。在进行绿色植保技术研究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保证技术的实用性。技术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2.1 加强对农作物生长规律的认识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标记不同植株,研究其生长状态,并做好记录。此过程是一个数据积累的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植株培养试验,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农作物的基本生长特性,总结规律,为后续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依据。

3.2.2 研究人员应加强学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中也要利用各种先进设备,实现智能化、机械化生产。这就要求研究人员不仅要具备很好的科研知识能力,还要具有各类设备的应用和使用能力,以此推动农业智能化生产。在此过程中,各地要成立绿色植保技术的研究小组,各个成员均需具备学习先进技术的能力,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接受各类知识,从技术、管理、科研等方面入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快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

3.2.3 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业发展也需要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的多重防护,可进行远程控制,保障农业的智能化发展,实现科学有序生产,提升农作物产量。

3.3 制定科学方案

在绿色植保技术推广中,由于每个地区发展状况、环境因素不同,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应用于当地农业,以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制定科学方案,从农作物基本特性着手,分析生长过程中的基本情况,确定绿色植保技术方案,充分发挥方案的有效性。在制定绿色植保技术方案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3.3.1 建立统筹管理机制

绿色植保技术应用,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相关措施。在培育之前,要以绿色化发展为指导,关注农作物的绿色栽培、绿色灌溉等方面,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整个农业生产之中;在培育中,要对生物链的整体环境进行保护,土壤、空气、水质等方面均要涵盖在内,若有相关污染性物质存在,要做到及时处理,以统筹管理方式,建立绿色植保技术应用方案。

3.3.2 注重因地制宜

推广绿色植保技术,要根据各地区的环境差异,并结合当地政策,制定不同的推广方案,使农户对绿色植保技术有深入认识,这种方式也可以将先进技术很好地应用在农业之中。为有效地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农业部门应该根据本区域特殊情况,进行土壤检测,了解本地区土壤特性,确定可种植农作物种类,发挥出绿色植保技术的应有效果。对土壤性能进行分析,还应对种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方案,进行有效预防,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3.4 创建试点示范

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试点示范建设,开展试点研究,将研究成果运营推广[6]。试点示范建设中,不单单是建立简单示范区,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提供一整套服务流程,为农户提供绿色植保技术服务。目前,绿色植保技术没有广泛应用于农户种植中,因而要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建立合适的试点示范园区,根据当地发展特色,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让农户更加深入了解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方式。以示范园区为基础,为绿色植保技术推广提供示范基地,以及“一条龙”服务。

此外,示范园区还可以采取农药防治措施,试用相关农药品种,对农产品进行成果检测,确立合理的农药品种及用药范围,并推广结果,在示范园区内进行结果展示,为农户安全用药提供建议,防止不良商家为追求利润而欺骗农户,出现农产品安全事故。

在示范园区中,要根据虫害防治情况,建立完整的系统方案,根据不同种类产品的不同种植方法,提出不同可行性方法。面对不同农业生产需求,提供各类方案,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展开实施,使病虫害防治取得最大成效,同时为后期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也需要示范园区内工作人员对不同产品病虫害防治情况进行数据记录,有效分析数据,将统计数据录入到专业数据库之中。

建立数据库过程中,保证数据库的简洁性、科学性、可利用性,并不断完善,对于新出现的病虫害种类和防治种植技术,均要收录在内,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持,以此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使农业朝着绿色化发展的道路前行。

参考文献:

[1]高令华.大数据背景下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5):87-89.

[2]姚亚非.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与意义[J].吉林农业,2018(9):35.

[3]曹加锋.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J].种子科技,2021,39(16):133-134.

[4]胡玉梅.农业生产中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2020(16):92-93.

[5]后文刚.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J].乡村科技,2021,12(7):60-61.

[6]李亚敏.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探究[J].新农业,2020(21):84-85.

猜你喜欢
植保技术农业生产绿色
论农药危害性及绿色植保技术
初探无公害果蔬中植保技术的应用
关于园林设计中的绿色园林植保技术的主要应用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植保技术应用于小麦高产攻关中的作用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