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2022-02-24 16:00陈世槐
金沙江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土墙老式石磨

◎陈世槐

对老屋的眷恋,就如夏季疯长的野草,密密麻麻缠绕了整个心绪,睁眼眼前是老屋那质朴的青瓦土墙,闭眼梦里还是老屋的青瓦土墙。

在家乡的乡镇工作期间,老家从直线距离来说,其实离我并不遥远,可是却山一重水一重,脚程距离怎么都需要两个多小时。加上乡镇工作繁杂琐碎,弄得我连回家看一眼都有点奢望。

今年春节过后,我拖家带口,踏上幼时就走过了无数遍的山路,爬坡上坎,翻山越岭,再次用脚掌丈量老家到集镇的距离。久不走远路,可多年来练就的好耐力还是有的。一路气喘吁吁且仍精力充沛,关键是归心似箭。

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岭,走过一个又一个山坳,老家的山头终于依稀可见了,脚步似乎更轻盈了。当我们翻过祖辈们称呼的“大马路”那座山,老屋就更加近了。当老屋的青色瓦屋面呈现在眼前时,我激动不已,如蹒跚的婴儿想急切的投入母亲的怀抱,我急切地想回到老屋,坐在早已被磨得无比光滑的门槛上,如孩童时候一样托着腮帮,远眺对面的大山,任由神思飞扬。再近一点,看见老屋背后一片灿若红霞,那是我读书的时候种的几棵杏树,已迎着春风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我飞快地跑向老屋,打量着这为我们遮风避雨、给我们带来温暖幸福、陪伴我们快乐成长的地方。破败的木门、被雨水冲刷得斑驳坑洼的土墙,还有院子里枯黄的野草,老屋就像一个被遗弃的老人,无力打点自己,任由时光在他的地盘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我的心有点堵得慌,顺势坐在门墩上,闭着眼睛,脑海中呈现出幼时这院子的喧闹景象。父亲在忙着收拾农具,母亲在喂牲口,我和弟弟也在为上山放羊做准备,收拾一张油布,下雨的时候好遮风避雨,累了可以垫坐。母亲总是在跟我们唠叨,无论天热天冷,不要随随便便坐地上,会生病,更不能坐在发烫的石头上。一年四季不同时,我们会往包里塞几个洋芋、梨、李子等家常水果,可以充饥解渴。那个时候,真的没有什么娃哈哈、饼干面包等这么丰盛的零食,再说也没有那么多的钱买这些零食,只能自给自足,有什么吃什么,没有就一天两顿饭吃饱,这反而让我们享受了最生态的绿色食品的滋养。昔日如在眼前,温暖满足如初。

睁开眼睛,艰难的打开已锈迹斑斑的铁锁。嘎吱一声推开大门,仿佛看到几头大肥猪闪动着耳朵在哼哼唧唧的争食吃,拴在柱子上的骡子不停地用尾巴赶着身上的蚊蝇,牛圈里牛们羡慕贪婪地注视着猪槽,那头大公牛口水都流到地下而不自知;我和弟弟在院子里眯着眼睛享受着温暖的太阳光,脚边是跑来跑去的小鸡仔,妈妈则用一把木瓢狠狠地打着那头爱吃独食的母猪。细细打量,猪槽前已然一片绿意盎然,台阶的缝隙中顽强的各种野草也在疯长,一切恍如梦。走上台阶,顺势坐在最高的台阶上,环顾四周,一切依旧,只是显得异常的干净和冷清,简陋的老屋似乎显得更加的冷清了。打开堂屋门,碗柜、神柜、饭桌、二十多年前爸爸从楚雄带回来的老式长虹牌电视,还有,还有那对又重又笨的老式沙发,都见证了这个家几十年的光阴。走进卧室,我从小装衣服的老式木箱,妈妈的蝴蝶牌缝纫机,那些从小陪伴着我温暖着我的老式棉被,还有,还有在爸爸笨拙的木工技术加工下做好的天花板。默默走过每一间房屋,细细打量着一切,锅灶、三脚架,还有那架早已退役的笨重石磨,年幼的我艰难的伸长双臂,用力旋转石磨的情节仿佛就在眼前。从石磨中溢出的白色汁液做出来的美味豆腐,是一年四季农家人难得的美食……看着我所熟悉的一切,温暖而又酸涩娘家,是儿女永远无法割舍的情结。老屋,和我们一起经历了春秋冬夏,见证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和成长,陪着父母多少次目送我们出门又多少次用宽厚的怀抱迎接我们的归来。而今,它像一位老者,像一个智者,在独自承受繁华过后的凄凉,喧闹过后的寂静。

在老屋度过了两天快乐的时光,该上班了。无论喧闹与安静,老屋,总是默默地接受。收拾好行李,细细打量这屋里的一切,再一一关上一道道的门,把我的目光也锁在一件件的旧物什上。

再一次的离开,留下老屋静静守候。

猜你喜欢
土墙老式石磨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一碗传承百年的“无锡老式面”
每当在土墙村听到一声鸟鸣
一截土墙
打草鞋 筑土墙——非遗传承点亮中岙畲族古村落
推磨
漫画书奇遇记
土墙
欧盟全面禁售老式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