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人遗址遐思

2022-02-24 16:00文有贤
金沙江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元谋起源化石

◎文有贤

一直幻想,夕阳染红黄昏天际的时刻,一个人站在元谋人遗址的红土地上。一个人,让夕阳把我的半张脸镀亮,把纠结在我心中的一个个疑问、一个个惊叹镀亮。

远离与回望,忠实于脚下的这块土地,让鲜艳的血流淌在骨子里,让文字支付这块土地给予我的温暖,因为我是这块土地养育的儿子,心里思绪万千,遐想联翩。

那蚌,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紧扣在山坳里,因为生命获得了灵魂,也因为生命,裸露出了苍凉——条条曲折于村外的羊肠小道通向孤寂的山梁,初冬的枯草写意出元谋人遗址的沧桑。

那蚌,如果不是因为1965年的那个惊人的发现,它似乎一直沉默,人们很难知道在中国版图上有这样一个村庄。村庄向北,元谋人发现30周年纪念塔站在那里,辉煌与暗淡聚于一身。

时间走远了,历史走远了,谁在追忆过去、现在与未来?

生命如何起源?人类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是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的追问和探究。

一个世纪以来,元谋相继发现了一系列丰硕的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遗存,引起了全世界考古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古地质学界的瞩目。

1903年,日本学者横山又次郎所著书中就有在元谋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的记录——“熊之一种 (类似黑熊)产于云南元谋之洞穴中”(见张粟原编译民国35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地质学》),此乃迄今所知最早在元谋发现哺乳动物化石的文字记述。

1926年—1940年,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如纳尔逊、格兰阶、克勒特纳、卞美年、柯尔伯特、胡承志、裴文中、邱占祥、周明镇等多次对元谋盆地及元谋组地层第四纪进行过考察研究,在元谋龙街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处,并在元谋盆地东侧、县城马街南面5公里处,发现马、偶蹄类、象、犀牛化石,其中云南马为绝灭种,根据化石鉴定,将动物群及化石产出地层归于早更新世,并预感有可能保留早期人类化石的遗骸。考察中在元谋发现了冰川遗迹,测定为华南唯一有代表性的更新世初期地质。

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们对元谋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和孢子花粉的研究,不仅从古生物学角度证明了元谋人生存时代的古老性,还反映了元谋人生存时代的生活环境……

时间走到1965年。由赵国光、钱方、浦庆余、王德山等4人组成的西南地区新构造研究组,从北京辗转来到交通闭塞的元谋县,在元谋盆地里四处奔波,开展地质勘察研究工作。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天下午五点左右,钱方在上那蚌村西北方向800米处,牛肩包西南方向一个高4米的元谋组组成的褐色土包下部,发现了几颗半露出地表的云南马牙齿化石,同时发现其旁边还有一些化石,表面露出一些痕迹。当即用地质锤的尖端小心翼翼地进行挖掘,一颗化石的齿冠半露地表,牙根埋在土里,挖出后仔细观察,像颗人牙,再挖,在其旁边的10余厘米处,又挖出一颗类似的牙齿化石。同时还挖到了啮齿类动物的下牙床及其他一些化石。这时,浦庆余和王德山两人也先后来到牙齿化石挖掘处。当看到这两颗呈浅灰白色、石化程度较深的牙齿化石时,兴奋异常。两枚门齿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他们初步认为有可能是原始人类或猿类的一对门齿。

当年9月,研究组回到北京,钱方等人专门向黄汲清等专家汇报两颗牙齿化石的情况,并提出了初步想法,黄汲清认为还需要进行多方研究和鉴定。随后,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胡承志,中国科学院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裴文中教授等院士进行了深入研究。

1972年2月22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发现“元谋人”重大新闻,《人民日报》报道:“这是继我国北方发现的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古人类和我国西南地区第四纪地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这两颗猿人牙齿化石的发现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北方是猿人阶段人类进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这次在西南地区发现猿人牙齿化石,又为我国南方的广阔地区内寻找猿人化石,提供了重要线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在《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上发表了《云南元谋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一文。此后,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化石的生存年代距今为170±10万年。早于“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猿人,是我国人类历史的开篇,从而把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元谋人”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开篇被载入中国历史教科书的首页。人们在元谋人遗址还出土了7件石器,在地表采集到10件石器,均为刮削器。在化石层出土了大量的碳屑和两件烧骨,这表明元谋人在当时已学会用火了,元谋人亦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在遗址中还找到一些有明显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说明当时已会制造骨器和简单的工具了。

元谋,这块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一举成名,那蚌村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圣之地。

群山茫茫,热地芬芳。在生物进化和人类演化这本大书中,元谋这块红色的土地注定是无法轻易翻过的重要一页。它是人类原始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让世人不得不回眸它的神奇与独特。

从1.8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到800万前的腊马古猿,再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滇中,这块神秘的土地究竟包含了多少生命的玄机。从腊马古猿化石到元谋人化石,几乎可以拉出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进化链,这块古老的土地可以破解人类起源之迷吗?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们就在不断探索自身的来源,从达尔文提出人类来自古代猿类的观点之后,人们才开始走向正确认识自身起源的道路。经过100多年来全世界学者们的不间断的苦苦寻求,人类起源的图景已逐渐清晰起来。新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早期人类的进化不再是单一支系,而是丛式发展的,然而也使原以为清晰的人类起源模式又罩上了新的迷雾。人类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已经极少有人不相信,但人类是从何种古猿类演变来的?人类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人类是从何地起源的?这些问题都长期困扰着人类学家们,人们始终没有放弃对人类起源的探索,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使学者们感到欣喜。

在云南这块红土地孕育出中国内地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还发现可能是人类祖先的云南古猿丰富的化石材料,这在中国乃至亚洲,甚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这里有可能破解人类起源之谜的丰富的中新世古猿化石,有中国最早的人类化石,有旧石器时代初期人类制造的工具,有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的石器材料,有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化石,更有遍布全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然而,古老的元谋就真是人祖家园吗?在国际学术界,关于人类的起源地是哪里,一直以来有着非常热烈的讨论,到目前为止,讨论仍在继续。

元谋人遗址在1965年被发现。天荒地老之后诞生的元谋人故地,一代又一代生长在元谋人遗址周围的那蚌人知晓文物的重要性,知晓元谋人的价值。这个300多人的小村庄,人均耕地仅有1亩,遗址保护面积768.15亩,相当于人均贡献了2亩元谋盆地中心的热坝肥田沃土。要知道在元谋,每亩土地的年产出不会低于2万元,那蚌村民为了“东方人类故乡”品牌,已经作出了最无私的奉献,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了三代人的60年。

多少年来,多少外地人冲着元谋人来,目睹元谋人遗址的风采。

到元谋拜谒“老祖宗”遗址,因为他们记挂着亲情、友情、爱情,记挂着家事、国史、民族发展史、战争史。

多年来,集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于一身,不存在同质化竞争的云南十大名片之首的“元谋人”,坐拥世界级、国家一流的历史文化资源,“元谋人”一直等待着中华文明溯源工程的辉煌揭幕。

生命是什么,它是如此的美丽神奇。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仰望星空,我们究竟从哪里来?俯视大地,人类发展的路将向何处延伸?探寻人类的发展史,拷量人类生存的意义,在物欲世界中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在物欲这外,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呢?

也许我们思索“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同时,是否可以思索人类自身的问题。

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梁启超先生说: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赋予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今天,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成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任务,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断推进,元谋人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更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擦亮“元谋人”品牌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元谋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人们有理由相信元谋人遗址的明天更加美好,元谋的明天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元谋起源化石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元谋,寻根的地方
播期、密度、施氮量对元谋冬繁青稞白粉病发病的影响
万物起源
2010年元谋MS5—2地震前地磁极化异常研究
万物起源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元谋干热河谷优良牧草的利用现状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