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五通五融”协同育人体系

2022-02-24 19:42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产教辽宁园区

和 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已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协同育人仍然存在机制不活、动力不强、内容不深、模式单一、质量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接辽宁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以校企协同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强化与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合作,探索构建了“五通五融”协同育人体系。

一是打通产教双方管理界限,推动学校与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学校依托校区建在产业园区的优势,与园区管委会合作成立区校合作发展委员会,与行业领先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合作创建黄海汽车学院等5个股份制合作二级产业学院,与丹东新区、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园及园区内企业合作共建丹东新区创新创业学院,与丹东市政府合作并携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园区及园区内企业和相关中高职院校组建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

二是打通产教双方时空界限,推动专业与产业融合共振。学校坚持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深度对接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生产、装配和测试过程,组建与重点产业结构相适应、与装备制造产业链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9个专业群。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经济合作区企业协会,实施校企双群主任制度和双重管理模式。推行每一个专业群对接省内一家重点产业园、设置一个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的专业建设范式和每一个专业同多家企业合作、构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的协同育人模式。

三是打通产教双方技术界限,推动企业技术与教学标准融合互促。学校与园区、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新型智库和中试基地等,以“专业+企业+科研院所”为基本组织模式,以“技术服务+产品研发+教学实践”为运营模式,开展企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标准研究,并转化为专业教学标准和教材。

四是打通产教双方人才界限,推动教师与工程师融合共建。构建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技师)“双向流动”机制,实施“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机制,在校内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企业建立教师访问工作站。以强化专业领军团队建设和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性为重,推行了“校企双群主任+行业咨询专家”的专业团队建设模式。

五是打通产教双方供需界限,推动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融合适配。针对不同企业人才需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校企双主体推行“1种通用培养模式+N种成长成才教育模式”、掌握“1项核心职业技能+N项专业技能”、获得“1个学历证书+N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1次学习经历+N条就业创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分类分层、弹性化、个性化的教学体系,推进学习定制化、教学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帮辅精准化、培养多样化。

猜你喜欢
产教辽宁园区
辽宁之光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辽宁舰
园区的开放样本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