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驱动沿线国家能源产业合作发展研究

2022-02-25 10:48蓝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蓝燕(1986-),女,江西赣州人,旅游管理硕士,广州工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产业经济。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领域主要矛盾是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能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随着新能源产业技术的逐步成熟和需求增长,全球新能源产业技术扩散也逐步加快,通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本文研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产业合作发展趋势、发展模式及其发展路径进行深刻研究与分析,剖析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模式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合作发展路径进行评判。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路径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1.018

1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产业合作的基础

(1)经济发展目标比较一致。我国为众多发展中国家中的经济大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同时,我国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不得不寻求能源资源出口国合作。而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东各国家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充足,为了促进经济总值的增长而寻求长期的贸易进口国。于是,能源资源给我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其他国家一个合作发展的良好契机。

(2)经贸合作不断深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与东西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巴基斯坦等国的友好合作态度更加增进了我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国际交流与情感。经济贸易呈逐年增长趋势。在建立了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彼此的信任的情况下,再进行能源产业方面的合作也会如鱼得水,并且会给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带来巨大的收益。

(3)产业互补性强。我国与中东等国合作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产业互补性。比如说中塔两国产业互补性非常强,我国石油等资源的开采技术先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济支持雄厚,但是石油资源相对匮乏,通过产业互补,有利于国家之间进一步进行更深层的产业经济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上是一个具有高度自给能力的石油净出口型地区,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极大的合作发展空间。特别是波斯湾沿海国家的石油自给率总体高于环里海地区,有望成为石油资源供给核心区域;乌兹别克斯坦是经济带内唯一的产销平衡型国家,但是与其他各国家仍然可以进行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合作发展;而中国和印度则为典型的石油净进口型国家,石油资源缺乏,但是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极大,因此,我国和印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其他国家进行能源产业合作发展非常有必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产业合作有利于以下几个方面:(1)是合作双方能源发展的战略要求。既能各取所需,又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维护国家间的长期友好发展。(2)保障合作双方的能源利益与安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的合作发展给双方均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保障了国家的能源供给,维护了国家能源的安全。(3)有利于双方构建出良好的合作机制。通过能源产业的合作,我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相互平衡,相互寻求更为合理的方法。

2“丝绸之路经济带”驱动沿线国家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模式及问题研究

2.1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模式

一是联合开发模式。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即是采用此种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可以非常好地利用两国的技术资源,我国石油资源相比于俄罗斯匮乏,但俄罗斯需要我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中俄合作可以很好地达到两国共同发展的效果。

二是技术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技术合作为基础,以科技合作为主线,以能源产业为平台,通过各国技术交换、技术互补和技术贸易三种科技合作方式的自动,从而实现国家之间以技术贸易为先导的产业合作。但是这种合作模式的前提是建立各国之间的信任,只有各国之间坦诚相待,才能实现国家先进技术的交换,进而进行技术互补和技术贸易,从而达到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目的,推动各国乃至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

三是多层次模式。即:第一步,编制合理的规划,制定合作的协议;第二步,政府审批协议,判断合作是否可以进行;第三部,签订企业合同,形成合作承诺;第四步,企业进行融资贷款,该阶段还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第五步,项目执行。这种编制规划的合作发展模式可以形成科学的布局,合理地分配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的合作企业,并且形成政府协议,为国家之间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提供保障。

无论是哪一种合作发展模式,双方政府应为合作搭建沟通协商平台,项目建设应坚持商业运营和市场化原则。

2.2产能合作面临的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发展产业链条主要包括:能源勘探开采—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几个环节。在此产业链中所出现的问题,内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缺乏相互信任和理解的问题。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不一样,因此不能同一而论。但是由于一些国家之前并未进行过国际间的合作,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还未建立,只有迈出第一步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谋求长期的合作发展。第二,地区安全问题。地区安全问题在国际上已经存在了很多年,特别是中东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得不到保障,为此各国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我国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会一直配合中东各国进行地区安全管理。第三,外部阻力。比如说来自美国方面的经济施压,这种手段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十分不利。除此之外,还有机制体制不完善、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以及产能合作的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

3“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产业合作发展路径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多机遇、多发展的区域性能源产业合作发展中心,虽然近年来经济带沿线国家在能源产业合作中摩擦不断,但是毋庸置疑,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合作发展的机遇良好,本研究对其合作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度地探討与分析,其主要合作发展路径如下几方面。

3.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信息平台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的“乘数效应”,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国民经济增长。因此,只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完善了,合作发展才有可能进行。我国与东西亚地区在能源产业进行合作的前提是两国之间能源基础设施的建立。目前,我国已建设了一系列石油与天然气的输送设施,确保在与沙特阿拉伯等国进行能源贸易往来中畅通无阻。并且机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工程等项目的建成也给我国与国际能源产业的合作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虽然能源产业发展较难与信息平台建立联系,但是一旦将能源产业的资源信息导入信息系统,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能源产业合作发展难度将会大大降低,信息系统的接入会极大地促进沿线国家之前的合作,并且多边形的合作机制使国家之间有更多的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更多挑战。

3.2采取国家和产业间联动发展模式

所谓联动,即联合行动,是指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等不同层面主体以互为需要、互利共赢为目的,遵循市场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企业战略发展等内在规律。它是一种双向或网络式互动的良性发展系统,在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形成联动模式,使国家之间合作发展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协调能源的进出口贸易,平衡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价格。目前,较为成功的以联动发展模式的工程是洋山港区与浙江港口联动工程,洋山港区与宁波北仑港服务区域互补合作模式既提高了该地区港口的运输规模,又实现利益共享,形成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若将此联动发展模式应用到能源产业合作中来,将会极大地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国际能源合作交流。

3.3建立健全融资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众所周知,企业融资往往是限制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也需要资金保障。企业的融资体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因此,建立一套完整而又完善的融资体系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也是国家之间合作发展的前提。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提倡诚信至上,只有具备完善的融資体系的企业才有资格进行国际间的合作。并且我国与各国和平友好关系持续时间已久,更要做好融资方面的准备,以延续我国与各国的伙伴关系。

不论是在国际管理层面,还是技术研发层面,创新型人才总是稀缺的。在当今创新科技与创新管理模式风起云涌的时代,得人才者得天下。因此,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创新培训,对高校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进行招募,使国家与国际企业保持活力,也给能源产业注入新动力。我国能源产业不仅要培养技术操作人员,还要考虑工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由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师来评价能源等级,研发新型能源,同时培养研发人才。

3.4加强项目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基于我国近几年颁布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条例,生态与环境是我国与国外企业合作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能源产业的合作必然涉及影响环境的部分,企业应该坚持不违背生态与环境建设的原则,合理地进行能源开发与利用,鼓励生产新型能源,使国际能源产业合作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在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其他国家进行能源产业合作前必须考虑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一定要加强能源产业合作项目的生态保护与环境保护。

4“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前景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应加快合作步伐,进行能源产业共同发展,创新产能合作方式。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模式虽然有很多种,并且发展模式也已比较成熟,但是合作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机制,这就需要国家创新产能合作方式,寻求更好的发展,力求在能源勘探、开采、利用与能源产业交易等方面做到严密配合,在法律法规方面更加谨慎,合理的调整产业的管理制度,争取谋求更长久的合作发展。针对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比如中国与印度,既是竞争对手,同时两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又均处于劣势地位,缺乏国际石油定价话语权,长期受到“亚洲溢价”的影响,因此,未来中印两国应加强石油合作。针对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应该积极与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合作,力求最大化利用资源,加大重点领域合作力度。并且将成本消耗减到最少,寻求贸易出口国与中国等贫油国进行长期的国际贸易合作,建立国际能源贸易合作区,为长期合作打下基础。同时,需要不断加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国际间的合作本来风险巨大,特别是与中东国家合作,风险防控方面的管理措施应该更加严密。在风险防控方面,应该做到严加审查,精确分析,合理评估,优化方案。

另外,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及贸易、双边电网和超级电网建设等工程建设也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通过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减少贸易中的摩擦,方便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我国进行能源产业合作,加大进出口力度,减少外贸顺差增长过快造成的损失,减少其他国家外汇储备过多带来的经济损失。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转换和利用等环节需要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如今各个领域经济贸易的活力来源与保障,只有技术达到要求,能源勘探才能进行得更加顺利,对于能源的利用也会更加彻底,并且与现在提倡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接轨,使能源开采、利用更加清洁,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国家也就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将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国际合作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石油气能源资源丰富,因此,应主要在勘探技术、开采技术、冶炼技术等方面进行科学技术的提高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谢文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上合能源合作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01):67-70.

[2]李金叶,随书婉.“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塔产能合作研究[J].经济纵横,2016,(07):118-123.

[3]梅燕雄,叶锦华,张金良,等.“一带一路”能源资源合作基础与前景[J].中国矿业,2016,25(02):12-15.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趋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