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与案例解析

2022-02-25 03:31李镗
语文建设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会学习作业设计双减

李镗

【关键词】作业设计,作业功能,学会学习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落实该文件的精神,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效益,实现教学转型,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绝不放到课下作业中。只有这样,才能把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当地压减下来。换一个角度,从作业本身看,亟须杜绝布置随意性的作业,努力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探讨作业管理的办法,实现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多种教育教学的功能,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设计高质量的作业,首先须要明确现代教育背景下作业的功能。传统教育认为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会运用该知识。

簡言之,这种认识停留在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上,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为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现代教育要将课堂由“教为主”转型为“学为主”,关键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正如顾明远教授所言:“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及学习伙伴。”课后作业本身是一种学习活动,它一定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延伸,那么作业自然应该有“拓展延伸、提升发展”的功能。沿着这个逻辑,作业设计必将被纳入教学设计中,成为其中一个有机部分,才能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比如七年级上册课文《春》中的“应和”一词被教材编者收入课文后的“读读写写”中,学生常把这个书面语词读错,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朗读两遍下边的词条,并注意这个词的用法。

【应和hè】(用于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同声应和、里外应和。(课文:“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设计说明】读准“和”在该词中的字音,理解词的词义和用法,积累书面语词汇。预设时间1分钟。

2.选一选,查一查。

第一步:选择下边语句中“和”字的读音。

A.hè B.hé C.huó D.huò

(1)把锅里的粥和弄和弄。

(2)请王先生与他的老朋友和诗。

(3)我们要和衷共济,渡过难关。

(4)先把泥和好了,再放进模子里。

第二步:核对答案,如有错误,查词典明确字义与字音的关系。

答案:(1)D (2)A (3)B (4)C

【设计说明】教师梳理多音字“和”的主要读音及用法,训练学生根据“和”在话语中表达的意思,读准字音;自对答案,让学生诊断自己掌握这个知识点存在的问题;针对错误,通过查工具书,掌握字义与字音的关系。第二步的内容既有诊断功能,又体现了差异性,程度不同的学生所用的时间会有明显不同。预设时间为5~8分钟。

上述作业既体现了巩固、运用(同声应和、里外应和),又拓展延伸到多音字的读音。学生难以选准四个读音,那么就要动手查工具书来解决疑难。这个环节的作用就是提升发展,让学生建立读音与字义的关系认知,并提示学生遇到字词学习的问题要动手查工具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这个作业设计有一定的生成性,即在学习、积累字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生成学习的能力。它符合母语学习的基本特点:用有限的学得指导无限的习得。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多数情况下是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层级性的作业,注意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效果,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关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习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自我管理,也就达到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即实现了认知心理学强调的元认知。如此,作业“提升发展”的功能也就深度地拓展了。

实现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既要有合适的载体——设计逐步深入、有层级性的作业内容,还要有科学的手段——形成性评价与反思内容的设计及其使用。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在“总体要求”部分提出:“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效发挥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作业设计中嵌进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可以促进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其学习行为、习惯与认知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业述评,而不只是简单地描述学业成绩。这样就可以借助评价的手段促进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提升,并且帮助教师通过批阅作业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认知问题,积累学科教学知识,促进其专业成长。当然,这种作业设计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

请看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课后作业设计案例:

1.朗读后,找出句中的比喻,并填写下边的表格。(记录完成前两题的时间)

(1)少女的心是纯真、烂漫的,如同漫山遍野的迎春花。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4)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向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5)雨仍然偶然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6)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参考答案】

2.上边6个句段中用了拟人方法的有()(),表示拟人的关键词语分别是()()。

所用时间:()

【参考答案】上边6个句段中用了拟人方法的有(3)(5),表示拟人的关键词语分别是(放在,吝啬)。

【设计意图】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辨别比喻和拟人,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文本对话,调动生活感受作出推断,以提高提取信息、解释信息的能力。所填内容由易到难。预设时间为10~15分钟。

3.阅读下边对句段(1)写法及作用的分析,关注横线下的批注,并从句段(3)或句段(4)中选择一个,分析其写法。(记录所用的时间)

句段(1):“少女的心是纯真、烂漫的,如同漫山遍野的迎春花。”写法分析:

这一句用了比喻(点明修辞方法),用“漫山遍野的迎春花”比喻“少女”的心(指出喻体与本体)。

迎春花是迎接春天的花,它告诉人们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了(调动生活经验),“漫山遍野”形容花开得旺盛(注意修饰词语的作用),也间接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分析喻体的作用)。

结合句中的“纯真、烂漫”的直接描写(关注对主体描写说明的词语),少女心灵的美好、充满生机、天真烂漫跃然纸上(揭示比喻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一句的写法是拟人中套着比喻,山是没有动作的,作者赋予济南周围的小山以人的动作行为,一个“放”字表现了小山的温馨;同时又用了比喻,用小摇篮不高、环形的形状,来表现济南坐落在小山的环绕中。拟人与比喻的使用不仅突出了济南的地貌特点,还表现了小山的可爱,为后文写冬天作了铺垫。

【参考答案】句段(4)中有两个比喻,前一个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由天至河水的空间,它蓝汪汪的,如同水晶般清澈透亮。后一个用地毯上的小团花图案比喻水晶中映照的小灰树影,地毯上的小团花图案有毛茸茸的特点,它表现出水晶般立体画面上小灰色树影的状态,树叶仍在,且未黄枯,从而突出济南冬天中的暖意,表现了济南冬天可爱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示例作为支架,引导学生运用修辞知识,掌握分析句段表达的步骤与方法。分析的要点为:指明方法、主体与喻体;结合词语,调动知识储备和生活感知,分析相似点;再点明这种写法在该语言环境中的作用。预设时间为8~10分钟。

4.对照答案后,填写下边的表格,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学习中的问题。

说明:全对为优,错1~2个为良,错3个及以上为进步潜力大,判断正误后在对应的格中画对勾。

反思内容:

(1)完成作业1~3分别用了多少时间?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回想学习课本上的比喻与比拟知识短文时的情况,发现自己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2)完成作业3后,你能写出这类分析语言表达题的基本思路吗?有什么问题想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吗?

(3)完成作业4后,找出自己的主要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

【设计意图】按照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重視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对照答案找出自己的短板,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思考如何改进学习,如何调整并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学生的自评与反思提供了学习效果与过程的反馈,这是教师改进教学的宝贵资源,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反思的内容进行学习指导,提高学生学业评述的质量。预设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上述内容围绕比喻、比拟这两个知识点设计了一个“三部曲”的作业学习活动:由修辞知识的掌握到运用知识分析语言现象;再到联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效与学习中的问题;形成了一个“知识—能力—学会学习”的渐进式发展链条。它照应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三个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会学习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数学课堂“学会学习”目标的达成研究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