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超声及MRI检查在测量IDC病灶直径中与病理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

2022-02-25 05:17潘林林夏永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病理学乳腺病理

潘林林,张 雅,夏永康

(达州市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 四川 达州 635000)

乳腺癌是一类源自于乳腺腺体、淋巴、血管、脂肪以及乳头等乳腺相关的组织病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是乳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临床上常用手术、化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常见的手术方法有保乳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手术需要保证足够的手术切缘,同时尽可能减少切除正常乳腺组织,因此,在术前对病灶大小的精确测量十分重要[2]。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获得了广泛关注。该技术能够清晰显现病灶的形态及边缘,减少漏诊和误诊[3]。超声检查(US)可清晰显现肿瘤大小、形态等,同时该方法具有无创、低价等优势,患者接受度较高。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识别多灶、判断病灶范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研究显示其测量乳腺癌大小与病理测值具有极好的相关性[4]。本研究通过运用DBT、US、MRI技术对IDC病灶大小进行测量,旨在筛选出对病灶测量效果更佳的影像手段,为手术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达州市中心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IDC的女性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IDC;②检查前未行相关治疗者;③患者均为女性;④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兼有严重脏器疾病者;②存在精神病史者;③胸内存在植入体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01125)。患者年龄在35~70岁,平均(45.32±8.48)岁;病灶位于左乳腺51例,右乳腺32例;通过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ciety of Radiology,ACR)发布的乳腺影像数据与报告体系(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及病理活检评估患者结节恶性风险,其中0级和1级均为0例,2级6例,3级11例,4级19例,5级22例,6级25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行DBT、US、MRI检查以及病理检查,检查方法如下。

DBT检查:采用X射线乳腺摄影机Mo30(上海华线医用核子仪器有限公司)Combo模式。常规扫描双侧乳腺头尾位和内外斜位。X线球管在15 °范围内旋转,1次曝光/旋转1 °,利用原始图像进行层厚为1 mm的重建,对取病灶长度最大层面的图像进行病灶大小测量。

US检查:采用PHILIP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以7.5~12 MHz高频线阵探头做放射状扫查和纵横扫查,在病灶最大层面冻结图像并测量其最大径。

MRI检查:采用GE 1.5T超导性磁共振扫描仪专用乳腺表面线圈。使用相控阵探头平扫:层厚5 mm,轴位FSE T2WI,FSE T1WI,DWI。增强序列: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0.2 mmol/kg),开展轴位3D扫描。病灶大小取增强扫描早期任意层面最大径。

病理学检查:对病理标本进行间隔5 mm切片,直尺测量最大径值为病理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BT、US、MRI检查IDC病灶大小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学病灶大小

83例患者中共有88个病灶,其中1例患者为多灶性病变,2例患者为同时性双乳癌。88个病灶直径为7~42 mm,平均(25.36±4.62)mm。

2.2 DBT、US、MRI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通过DBT检查,病灶直径为10~45 mm,平均(29.78±6.32)mm。88个病灶中,14例DBT低估病灶直径超过5 mm,29例高估病灶超过5 mm,45例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异小于5 mm。通过US检查,病灶直径为9~47 mm,平均(28.95±6.78)mm;88个病灶中,12例US低估病灶直径超过5 mm,27例高估病灶超过5 mm,49例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异小于5 mm。通过MRI检查,病灶直径为8~44 mm,平均(27.16±5.39)mm;88个病灶中,11例MRI低估病灶直径超过5 mm,22例高估病灶超过5 mm,55例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异小于5 mm。见表1。三种检查结果之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DBT、US、MRI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

2.3 DBT、US、MRI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DBT、US、MRI与病理结果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DBT、US、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相关性

3 讨论

乳腺癌肿瘤大小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乳腺癌治疗手段有了更多选择,临床上正在推广新兴的保乳术、新辅助化疗等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对患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有严格要求[5]。部分施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会局部复发,其原因与病灶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要降低乳腺癌复发率,需要尽可能准确地对病灶大小进行评估测量,以顺利将肿瘤完全切除[6]。

目前,评估IDC病灶大小的方式主要包含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触诊等方式,其中临床触诊存在较大局限性,该方法干扰因素多,且依赖于医师的经验判断[7]。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病灶大小测量的金标准,但是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后,才能获得测量结果,无法为手术提供指导。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手段具有无创、仪器可重复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对于乳腺癌病灶大小的测量具有极高的价值。国内外均有许多关于DBT、US、MRI测量病灶大小的研究,但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尚未形成统一标准。DBT是结合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几何原理与数字影像的一种影像学方法,该方法能够迅速采集不同角度的乳腺投影数据,重建任意乳腺深度层面的图像,进而获取乳腺三维信息[8]。DBT能够减少因组织重叠而造成的漏诊,对乳腺癌的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有较大的提升,同时该方式能够将病灶边缘清晰显示出来,对病灶直径测量有较大意义[9]。超声检查除了具备影像学检查的普遍优势外,还有无辐射等优势。超声能够利用其探头旋转寻找肿瘤纵切面,且该方式不会对肿瘤进行放大,因此其测量较为准确,其与病理测量结果相关性一般优于X线摄影[10]。MRI被看作术前评估病灶大小最好的影像学手段,其对空间及软组织具有良好的分辨率,能够完成多方位、多参数成像,MRI动态增强还能利用血供特征对病灶进行清晰显示,对病灶大小测量具有很高的价值[11]。

本研究结果显示,83例IDC患者中共有88个病灶,其中1例患者为多灶性病变,2例患者为同时性双乳癌。88个病灶直径为7~42mm,平均(25.36±4.62) mm。DBT、US、MRI检查病灶平均直径 分 别 为(29.78±6.32) mm、(28.95±6.78)mm、(27.16±5.39)mm,三种检测方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DBT检查88个病灶中,有45例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异不明显,属于准确测量,US检查中准确测量的病灶数为49个,MRI准确测量的病灶数为55个,可以看出,MRI最接近病理学检查结果,US检查结果次之,DBT检查准确率较低,这与刘瑜琳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该结果的出现也再次证实了MRI在术前病灶大小测量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切除肿瘤组织的手术成功率,降低IDC复发率。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DBT、US、MRI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均呈正相关性,其中MRI与病理学结果相关性最好,US次之,DBT较差。

综上所述,DBT、US、MRI在测量病灶大小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三种检查方式对病灶大小的测量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呈正相关,其中MRI与病理学结果相关性最好,US次之,DBT较差。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各种方式均会发生高估和低估病灶大小的情况。

猜你喜欢
病理学乳腺病理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术前MRI检查对宫颈癌病理分期及宫旁浸润评估的诊断价值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乳腺贴真的能治乳腺疾病吗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张惠灏:乳腺肿瘤重在预防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