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皮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2022-02-25 09:55王晓明张智强
中成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相药量悬液

王晓明, 张智强

(1.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64;2.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301)

柚皮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芸香科植物中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纤维化等活性[1]。常温下柚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44.52 μg/mL[2],可能使得药物难以溶出,进而导致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低下[3],药效大打折扣。目前,柚皮素制剂新技术有脂质体[4]、纳米混悬剂[3]、自微乳[5]、磷脂复合物[6]等报道。

纳米制剂作为一种固体胶粒给药系统,可显著促进药物体外溶出及体内口服吸收,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之一,其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药物载体或组织工程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7-8],已通过FDA认证,正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并作为药物辅料正式收录于《美国药典》。本实验采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纳米沉淀法将柚皮素制成PLGA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处方,再对其冻干粉末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进行考察,以期为相关新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

安捷伦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AR2240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QL-901型涡旋混合器(上海之信仪器有限公司);MS-S/MS7-S型磁力搅拌器(北京大龙磁力搅拌器);JC-S12型方形水浴氮气吹扫仪(青岛聚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Nanosep®超滤离心管(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 000,美国Pall公司);TL-ST150型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江苏天令羽仪器公司);Master-sizer型粒度分析仪(英国马尔文公司);透析袋(美国Sigma公司,相对分子质量8~14 kDa)。

柚皮素原料药(批号170216S,纯度>98%,武汉贝尔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柚皮素对照品(批号110867-201607,纯度99.5%,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型号75∶25、60∶40、50∶50,上海市协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泊洛沙姆188(批号WPE1566D,德国巴斯夫公司)。

清洁级SD大鼠,雌雄兼具,购自河南省动物实验中心,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豫)2016-0001,于实验室饲养至体质量为(300±20)g。

2 方法与结果

2.1 柚皮素-PLGA纳米粒制备 由于柚皮素在大多数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差,只在丙酮中易溶,而且PLGA在该溶剂中也易溶,故选择丙酮作为有机相溶剂。参考文献[9]报道,称取20 mg柚皮素和一定量PLGA溶于5 mL丙酮中,作为有机相;取一定体积分数泊洛沙姆188溶液加到圆底烧瓶中,水浴加热至40 ℃并磁力搅拌,作为水相,用5号针头注射器吸取有机相,采用液下方式注入水相中,超声处理20 min,减压旋转蒸发法浓缩45 min,迅速放入-20 ℃冰箱中进行固化,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蒸馏水定容,形成混悬液。

2.2 柚皮素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Water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78∶22);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为35 ℃;检测波长271 nm;进样量20 μL。

2.2.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柚皮素对照品10.00 mg,置于10 mL量瓶中,加入乙腈超声溶解,定容,作为贮备液(1.0 mg/mL),精密量取1.0 mL至10 mL量瓶中,流动相定容至刻度,逐步稀释至0.05、0.5、1.0、5.0、10.0 μg/mL,在“2.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以柚皮素峰面积(Y)对其质量浓度(X)进行回归,得方程为Y=3.548 2X-0.100 4(r=0.999 9),在0.05~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3 供试品溶液制备及方法学考察 精密量取2 mL柚皮素-PLGA纳米粒混悬液,转移至50 mL量瓶中,加入适量乙腈破乳,流动相定容,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取2 mL续滤液至10 mL量瓶中,流动相定容,即得供试品溶液。

取同一份混悬液,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在“2.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柚皮素RSD为1.39%,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取供试品溶液适量,同一天在“2.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6次,测得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0.22%、0.14%、0.39%;连续6 d,每天1次,测得日间精密度RSD分别0.77%、0.38%、0.42%,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取混悬液2 mL,加入贮备液0.5、1.0、1.5 mL各3份,加入乙腈超声溶解,流动相补充减失的质量,在“2.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柚皮素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8%、99.16%、99.51%,RSD分别为1.96%、0.89%、0.47%。

2.3 包封率、载药量测定 量取2.0 mL混悬液至超滤离心管中,12 500 r/min离心60 min,取续滤液,HPLC法测定游离柚皮素含量(m2);精密量取2.0 mL混悬液至50 mL量瓶中,加入适量乙腈破坏纳米粒,流动相定容,过0.45 μm微孔滤膜,取2 mL续滤液至10 mL量瓶中,流动相定容后测定柚皮素总含量(m1),计算包封率、载药量,公式分别为包封率=[(m1-m2)/m1]×100%、载药量=[(m1-m2)/m总]×100%,其中m总为PLGA、柚皮素总质量。

2.4 单因素试验

2.4.1 PLGA型号 固定柚皮素用量20 mg,药物与载体比例1∶15,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用量0.5%,考察PLGA型号75∶25、60∶40、50∶50对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见表1。由此可知,不同型号PLGA制备时上述指标差异较大。

表1 PLGA型号对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的影响(n=3)

2.4.2 药物与载体比例 固定柚皮素用量20 mg,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0.5%,考察药物与载体比例1∶12、1∶15、1∶18对载药量、包封率、粒径、PDI、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见表2。由此可知,随着载体比例增加,包封率先明显升高后趋缓,继续增加时载药量下降明显,但对PDI、Zeta电位无明显影响[10];两者比例为1∶15时包封率、载药量较高,粒径、PDI、Zeta电位也较理想。

表2 药物与载体比例对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的影响(n=3)

2.4.3 油相与水相比例 固定柚皮素用量20 mg,药物与载体比例1∶15,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0.5%,考察油相与水相比例1∶6、1∶8、1∶10对载药量、包封率、粒径、PDI、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见表3。由此可知,当水相比例过大时,包封率、载药量下降幅度较大,可能是在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下药物转移至水相中所致;随着水相增加,粒径有下降趋势,而对PDI、Zeta电位无明显影响;当两者比例为1∶8时,上述指标均较理想。

表3 油相与水相比例对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的影响(n=3)

2.4.4 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 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纳米粒聚集有阻滞作用[11]。固定柚皮素用量20 mg,药物与载体比例1∶15,油相与水相比例1∶8,考察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0.5%、0.75%、1.0%对载药量、包封率、粒径、PDI、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见表4。由此可知,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为1.0%时,载药量、包封率降低,可能是由于其增溶作用使大量药物进入水相,导致载体未能有效包裹药物;随着其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粒径有减小趋势,但对PDI、Zeta电位无明显影响;当其质量分数为0.75%时,上述指标均较理想。

表4 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对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的影响(n=3)

2.5 正交试验 包封率是保证制剂安全有效的重要基础,也是PLGA纳米给药系统中重要的设计参数[12],故正交试验以其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PLGA型号(A)、药物与载体比例(B)、油相与水相比例(C)、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D)作为影响因素,因素水平见表5,结果见表6,方差分析见表7。由此可知,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A>D>C>B,A有显著影响(P<0.05);最优处方为A1B1C2D2,即PLGA型号75∶25,药物与载体比例1∶14,油相与水相比例1∶8,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0.75%。

表5 因素水平

2.6 验证试验 取混悬液适量,蒸馏水按1∶4比例稀释后放入比色池中,测定粒径、Zeta电位,结果见图1~2,可知平均粒径为(203.51±8.14)nm,PDI为0.193±0.021,Zeta电位为(-34.2±3.0)mV。再按“2.3”项下方法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测得两者分别为(84.06±1.66)%、(5.21±0.53)%,表明所得柚皮素-PLGA纳米粒分布均匀,包封率高,重复性好。

表6 试验设计与结果

表7 方差分析

图1 柚皮素-PLGA纳米粒粒径分布Fig.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naringenin-PLGA nanoparticles

图2 柚皮素-PLGA纳米粒Zeta电位Fig.2 Zeta potential of naringenin-PLGA nanoparticles

2.7 冻干粉制备

2.7.1 冷冻干燥工艺 在混悬液中加入冻干保护剂,溶解混匀后转移至西林瓶中,放到冷冻干燥机内,在-40 ℃下预冻6 h,开启真空泵,保持3 h,4 h内温度升至-25 ℃,保持3 h,4 h内升温至-15 ℃,保持3 h,4 h内升温至0 ℃,保持3 h,12 h内升温至25 ℃,保持3 h,即得,取出后迅速密封。见图3。

图3 冻干粉外观Fig.3 Appearance of lyophilized powder

2.7.2 冻干保护剂种类筛选 本实验选择甘露醇、乳糖、蔗糖进行考察,并考察其质量分数为4%、5%、6%时对粒径、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见表8。由此可知,以4%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时,粒径、包封率变化程度最小。

表8 冻干保护剂种类对粒径、包封率的影响(n=3)

2.8 体外释药研究 取柚皮素及其PLGA纳米粒冻干粉适量,空白溶出介质制成混悬液后置于透析袋中(柚皮素含量为20 mg),两端扎紧,以0.75%SDS溶液为释放介质(达漏槽条件),设定体积为900 mL,转速为100 r/min,温度为(37±1) ℃,在预定时间点各取样3 mL,同时补加3 mL 0.75%SDS溶液,计算药物释放量,绘制体外释放曲线,结果见图4。由此可知,原料药在8 h累积释放度基本达到最大,但仍不足30%;PLGA纳米粒在各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度均高于原料药,36 h内达到81.07%,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见表9。

2.9 药动学研究

2.9.1 灌胃液制备及大鼠采血 取冻干粉适量(以柚皮素计10 mg),加入3 mL蒸馏水摇匀,即得灌胃液;另取柚皮素10 mg,同法制备相应灌胃液。取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40 mg/kg),柚皮素组于0、0.5、1、1.5、2、2.5、3、4、5、6、8、10 h眼眶采血,柚皮素-PLGA纳米粒组于0、0.5、1、2、2.5、3、4、5、6、8、10、12 h眼眶采血,采血量均约为0.25 mL,将血样置于肝素化的离心管中摇匀以防止凝血,2 500 r/min离心5 min,取上层浅黄色血浆,置于-20 ℃冰箱中,测定前室温解冻。

图4 柚皮素体外释放曲线(n=6)Fig.4 In vitro release curves for naringenin (n=6)

表9 柚皮素释药模型拟合结果

2.9.2 血浆样品处理 参考文献[3]报道的方法,并略作调整。取100 μL血浆样品至离心管中,加入1.5%甲酸50 μL,振荡后加入2 mL乙酸乙酯,涡旋6 min得混悬液,8 000 r/min离心20 min,分离上层乙酸乙酯至2 mL离心管中,置于45 ℃氮吹仪中吹干,于残渣中加入100 μL乙腈复溶。

2.9.3 方法学考察 取5.0 μg/mL对照品溶液,乙腈稀释至1 500、1 000、500、100、50、25 ng/mL,分别取100 μL,置于45 ℃氮吹仪中吹干,于残渣中加入100 μL空白血浆,即得血浆对照品溶液,按“2.9.2”项下方法处理,在“2.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以柚皮素峰面积(Y)对其质量浓度(X)进行回归,得方程为Y=0.025 4X+2.617 6(R2=0.990 7),在25~1 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取血浆样品适量,于0、4、8、12、16、24 h在“2.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柚皮素峰面积RSD为1.42%,表明样品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取25、500、1 500 ng/mL血浆对照品溶液适量,同一天在“2.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6次,测得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1.92%、1.55%、1.02%;连续6 d,每天1次,测得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5.92%、5.14%、6.63%,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取上述3种质量浓度血浆对照品溶液,在“2.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柚皮素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2.93%、100.48%、96.17%,RSD分别为5.16%、4.04%、3.48%。

2.9.4 结果分析 图5、表10显示,与原料药比较,PLGA纳米粒tmax延长(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12倍。

图5 柚皮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n=6)Fig.5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for naringenin (n=6)

表10 柚皮素主要药动学参数

3 讨论

纳米混悬剂粒径在200 nm左右时,可有效通过肠道Peyer’s patch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获得较高生物利用度[13-14]。单因素试验发现,柚皮素-PLGA纳米粒的粒径均在200 nm左右,而且PDI值均小于0.3,表明粒径分布较为均一[15],故正交试验只选择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

王元文[4]制备的柚皮素脂质体包封率较低,仅为72.2%,采用自微乳技术[5]尽管可提高溶解度,促进药物吸收,但需用大量表面活性剂或助表面活性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本实验发现,柚皮素-PLGA纳米粒包封率达(84.06±1.66)%,并且表面活性剂用量大大降低;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12倍,可能是由于制成PLGA纳米粒后能促进药物溶出;t1/2由(2.76±0.41)h延长至(5.83±0.73)h,增加了药物体内循环时间;纳米药物可通过肠道Peyer’s patch进入体循环[16],有助于降低首过效应[17],促进药物高效吸收;tmax显著延后,可能是由于PLGA纳米粒粘附于胃肠道壁或滞留于绒毛间隙,最终延缓了药物吸收[18]。

猜你喜欢
水相药量悬液
勘误
超临界CO2萃取热带睡莲鲜样两种产物形态的挥发性组分与抗氧化活性比较
两倍药量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水相循环对玉米秸秆水热液化成油特性影响的研究
输注不同量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参数研究
萝卜叶不同萃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近地面爆源爆炸成坑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相中的微量苯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