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戏珠针法联合活血通络中药熏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2-25 09:55梁志杰周奎龙王志恒张慧婷宋阳杰杨晓敏
中成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针法熏蒸上肢

梁志杰, 周奎龙, 王志恒, 张慧婷, 宋阳杰, 杨晓敏

(1.邢台市人民医院针灸科,河北 邢台 054031;2.邢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北 邢台 054031)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逐渐出现上肢运动障碍,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脑血管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则会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大部分患者患肢表现为浮肿、疼痛、肩部疼痛等,肩手运动功能受到限制,血管运动性改变[2]。二龙戏珠针法对缓解肩手综合征的疼痛及上肢肿胀有明显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一种必要手段[3]。中药熏蒸可将药物直接用于患处,提高药物利用率,促进患者康复[4]。本研究考察二龙戏珠针法联合活血通络中药熏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邢台市人民医院的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8.02±5.36)岁,而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5.98±6.0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031)。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四届(1995)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分标准》[6];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7]。

1.3 纳入标准 (1)符合“1.2”项下诊断标准;(2)意识清楚,生命体征无异常;(3)年龄45~85岁;(4)病程2周~2年;(5)首次中风;(6)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对相关治疗药物过敏;(2)有脑血管病史;(3)多次中风;(4)其他疾病导致的肩部疼痛;(5)年龄不在45~85岁范围内;(6)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

1.5 治疗手段 2组均进行扩张血管、降压、护心、降糖、降脂、营养神经、持续吸氧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活血通络中药熏蒸,组方药材羌活、伸筋草、当归各20 g,防风、丹参、土鳖虫、威灵仙、桂枝各15 g,甘草10 g、黄芪30 g,每剂一次加水200 mL并煎至100 mL,放入加压熏蒸治疗仪药罐内,让肢体均受到熏蒸,每天2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龙戏珠针法,选取患侧下肢中平穴、中平穴直下1寸为主,配穴选取尺泽、内关、八邪及患侧肩三针加运动区等穴位,均采用东邦针(产自韩国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常规局部消毒后取28号毫针2根,选择飞针进针法,天、人、地三部行直刺法,施针者双手将两针同时推针至地部,停留片刻后同时退至天部,双手由中心向外画圆摇针3次(即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同时推针至人部摇针6次,再推针至地部摇针9次,然后以右手拇指、食指同时握住两针针柄,快速捻转3~6次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快速放开针柄,捻针同时嘱患者活动患侧上肢,依患者忍耐程度操作3~6次,留针30 min,针感酸、麻、胀,为远距离闪电式传导,隔天针刺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2组均进行4个疗程。

1.6 指标检测

1.6.1 血清CGRP、BK、ET-1、SP水平 于治疗前后采集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各5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GRP水平,免疫放射法检测BK、SP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ET-1水平。

1.6.2 FMA、VAS评分 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分值<33分表示严重运动障碍;33~43分表示明显运动障碍;44~54分表示重度运动障碍;55~64分表示轻度运动障碍,分值越低,上肢运动功能越差。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患者疼痛程度,10分表示剧痛不能碰触;8分表示持续性疼痛难以忍受;6分表示疼痛较重发作但可忍受;4分表示疼痛频繁发作但较轻微;2分表示偶发轻微疼痛;0分表示不痛,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6.3 临床表现恢复情况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统计2组水肿、关节疼痛、皮肤温度、乏力疲倦恢复时间。

1.7 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8]报道,(1)痊愈,治疗后病情完全恢复,水肿、关节疼痛、乏力疲倦消失,皮肤温度恢复正常,FMA评分≥64分,VAS评分≤2分;(2)显效,治疗后病情基本缓和,水肿明显减轻,关节偶尔疼痛,54分≤FMA评分<64分,2分6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血清CGRP、BK水平 如表1所示,治疗后,2组血清CGRP水平升高(P<0.05),BK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

表1 2组血清CGRP、BK水平比较

2.2 血清ET-1、SP水平 如表2所示,治疗后,2组血清ET-1、SP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

表2 2组血清ET-1、SP水平比较

2.3 FMA、VAS评分 如表3所示,治疗后,2组FMA评分升高(P<0.05),VAS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

表3 2组FMA、VAS评分比较

2.4 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如表4所示,观察组水肿、关节疼痛、皮肤温度、乏力疲倦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表4 2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2.5 临床疗效 如表5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2组临床疗效比较(n=60)

3 讨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于老年人,目前认为中枢受损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发病因素[9],在早期会出现运动受限、疼痛等临床症状,若及时治疗则能取得最佳效果,但发展到后期时会严重影响自身生活能力,因此预防及初期治疗可最大减轻患者痛苦。活血通络中药熏蒸可将中药成分通过较高的温度直接作用于病灶处,促进吸收,维持时间长[10],本研究所用药方中黄芪和伸筋草补气散寒;当归和丹参活血散结;防风和土鳖虫利湿、行血止痛;威灵仙和羌活除湿祛风;桂枝通脉温经;甘草调和诸药以活血化瘀、通脉络、散寒邪。另外,二龙戏珠针法可提高皮经之气,提高人体气机的运行,有利于缓解肢体疼痛,并使机体气血通畅,促进筋脉得到营养,从而加快人体组织的恢复,加强上肢运动功能[11]。

CGRP是一种由传出神经元合成的神经肽,它不仅是神经递质传递痛觉的信号,而且是强力血管扩张剂[12],主要分布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由感觉神经元的辣椒素分泌,与疼痛产生有一定相关性[13],还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选择性舒张血管,改善受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缓解患肢痉挛[14]。BK作为激肽系统中的终末效应物,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炎性反应,加强受体神经细胞的敏感性,从而引发多种炎性反应的发生,导致机体局部疼痛[15-16],陈文等[17]报道,风湿类疾病患者体内其水平均有所升高。本研究发现,针药联合可改善CGRP、BK水平,有利于抑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展。

ET-1作为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敏感指标,主要作用于血管收缩,脑部血流灌注量不足和神经元缺血缺氧与其水平异常有相关联系[18];SP是一种神经肽,大多存在于感觉神经纤维中,主要作用是对痛觉神经进行调控[19],本研究发现,针药联合可降低ET-1、SP水平,从而缓解炎性反应。FMA评分可反映瘫痪侧上肢运动功能,分数越低,代表病情越严重;VAS评分是最常用的检测疼痛的参考指标,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20],汪洋等[21]报道,中药熏蒸可促进患肢对药物的吸收,加强血液淋巴循环,加快代谢,从而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消除水肿,加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发现,针药联合可改善FMA、VAS评分,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二龙戏珠针法联合活血通络中药熏蒸可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CGRP、BK、ET-1、SP水平和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水肿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针法熏蒸上肢
关于粮食熏蒸安全距离问题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熏艾草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