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书证融通的教学改革探索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2022-02-26 08:16蔡教武李良钰万其明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书证融通中山

蔡教武 李良钰 万其明 王 利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1 国家宏观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情况

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明确指出要在各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试点。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老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公布了首批5个职业技能领域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此后,第二、三、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相继公布,“1+X”证书种类累计达到447个,标志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 “1+X”书证融通的重要意义

“1+X”中的“1”是指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基本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X”是“1”的有益补体,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强化性特征,解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新技术技能的强化、补充和拓展问题[1]。《职教20条》指出,要在实施工作中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做好书证融通是实施好“1+X”证书制度的关键,书证融通的质量将直接影响“1+X”证书制度的实施效果[2]。这就意味着证书培训内容必须有机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得两者能够有效衔接融通。

3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1+X”书证融通方案

3.1 合适的“1+X”证书是有效实施书证融通的前提

由于“1+X”证书种类较多,院校师生对证书的选择有一定的困惑。“1+X”证书一般对应于某个岗位或岗位群,对它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建设方向,因此,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证书的选择。“1+X”证书的选择不应过多地受到学校现有的课程、师资和实训条件的影响,而应当抓住关键点:一是要对区域内的产业需求充分调研,明确区域内与专业对应的岗位需求,根据岗位需求筛选出相近的证书;二是对符合岗位需求的证书进一步考查其所涉及的技术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趋势;通过以上两点基本可以选到合适的证书。例如我校物联网专业可选的证书有7个,经分析,选择申报了代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又符合区域产业需求的“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传感网应用开发”和“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3个证书开展试点。

3.2 书证融通引领核心课程体系重构

职业院校选定了试点证书之后,应以教育部颁布的专业建设标准为依据,先将建设标准涵盖的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核心课程设置等[3],再将“1+X”证书的职业等级标准细化成多个知识模块,通过新增、强化、难度调整、保留等方法和途径对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调整,将“X”的要求逐一融入“1”的核心课程中,这样有利于重构“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相融通的课程体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选定的3个证书中,“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与“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基本对应,“传感网应用开发”需要在“无线传感网技术”等几门课程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需要在“物联网系统集成”等课程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

3.3 书证融通引领“三教改革”

“三教改革”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的核心内容[4]。以下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三教改革方案。

3.3.1 打造金牌双师团队

实现“1+X”书证融通,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首要前提。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过人才引进、成立课证融通团队和“1+X”专项师资培训等措施,打造金牌双师教学团队。一是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具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高技能人才3人;二是按证书技术类别成立单片机应用与开发、传感网应用开发技术、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技术3个校企混编教学团队,针对“X”证书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三是鼓励教师通过企业实践、“1+X”师资专项培训,提高“课证融通”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目前本专业共参加“1+X”相关师资培训50多人次,现有“传感网应用开发”“1+X”证书金牌培训专家1人、高级培训讲师1人、中级培训讲师2人;“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1+X”证书中级培训讲师4人,打造了国内领先的“课证融通”师资团队。

3.3.2 开发新形态的书证融通双元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和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撑,是教学改革精神的具体落实和现实呈现[5]。在“1+X”书证融通引领下,教材既要体现专业教学要求,又要融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联合培训评价组织及相关行业企业不断探索“双元”教材开发机制,以“1+X”考证涉及的各项技术在行业中的典型应用作为载体,注重开发新形态教材、活页式教材,同时配套建设对应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促进教材的立体化、活页化、工单化,有利于读者自主学习、实践。

3.3.3 协调推进信息化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1+X”书证融通背景下的教法改革,更加注重的是教学过程要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效对接。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法改革成了大趋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所有课程都采用“在线课+考证实训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提前在线预习,查阅资料回答教师预设的提问,课上师生交流互动,完成技能实操,课后通过在线作业巩固知识。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教”模式。

3.4 构建“产、学、赛、证”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基地

“1+X”证书的教学与培训离不开完善的实训环境,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基本要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持续加强产教融合,一是建设了教学、培训、书证融通、技能竞赛、技术服务“五位一体、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建有新大陆物联网学院省级校内实训基地1个、校级校内实训基地2个。二是依托“1+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机构及其生态链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1个、校级3个)。三是依托“中山职院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园”,引入涂鸦智能等知名企业,立足“产学研用”建设了广东省高校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研究所2个,为“1+X”书证融通的不断深入提供了产业和技术保障。

书证融通是构建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桥梁的关键所在。经实践,本研究所述方案可有效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中级)通过率保持在8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将近40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书证融通中山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
——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
在二元对立中实现多元融通——论张曼君的导演思维及其实践意义
中山君有感于礼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历史上的“中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