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小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问题浅析

2022-02-27 00:49全勇严靖华
新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宁化县山区农户

全勇 严靖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一直在摸索改革之中,如导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征地制度,保证农民权益等。虽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始终很难改变我国人多地少,经营土地零碎化,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农业经营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土地是农民生存的重要资源和保障,只有盘活农村土地,才能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和各地区便开始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旨在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良性发展。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已有30%的农户将自己的土地部分或全部流转出去,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35%以上,主要集中在平原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农村的规模化经营。但是,对于占据我国国土面积过半,拥有全国1/4耕地面积的山区而言,其土地多以地缘、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小规模流转,甚至大量的土地因无人耕种而撂荒。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提高到战略高度,意在促进农村的有效发展,而山区农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山区农村多有地势条件复杂、交通不便、资源禀赋条件差等特点,与平原地区以及发达地区农村相比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明显处于较低水平。众多学者对于山区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政策的解读与相关政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流转率和流转租金的影响,交易成本和市场信息对土地流转率的影响以及山区农地撂荒的原因,而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从微观农户视角研究土地利用行为特征以及土地流转滞后原因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闽西宁化县的山区农村为例,了解当地农户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其背后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差异化农业农村发展建议,以期为提升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宁化县地处闽赣边界,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之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盆地占总面积的96%,相比较为发达的福建省东部地区,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农村地区的纯农户和一兼户的比例仍较高,大量的农户仍旧依靠种植业养家糊口。但是,自2000年以来,宁化县的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不断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19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由2000年的97.9万亩降至79.9万亩,降幅为18.4%。而总耕地面积却没有太大变化,当地的土地利用率处于下滑趋势。

目前宁化县山区农村的土地流转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尝试打造过农业经营方面的龙头企业和大规模农业经营主体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山区地形以及个别农户不配合而导致的土地无法连片问题,是未能开展大规模农业经营的主要原因,加上农忙季节的劳动力短缺以及管理者的能力问题,使当地的农业生产重新回到小规模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小农经济。

3.1 自然条件影响

为理清山区农村小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利用以及流转问题,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访的形式对宁化县洋坊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全村共有180多户,800多人。村内的土地利用情况与大部分山区农村一样,土地零碎化程度较高,部分土地分散在山脚处且坡度较大,很难形成大规模连片的可耕种的土地。而且,按实际村内劳动力计算人均耕地面积仅为3亩左右,大部分农户拥有的土地超过5块,平均每户拥有4块以上,很难实现大规模土地流转。

3.2 自身观念影响

山区农户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对土地有很强的依赖性,恋土情结也比较严重。即使将土地撂荒,也不愿租借或转让给他人,极少部分流转的土地也是亲朋好友之间的无偿租借,且多为1~3年的短期租借和口头约定,没有正规的书面合同,很难形成稳定和规模化的长期流转。在探访中也发现当地的农户对于相关土地政策以及法律的认知较为浅薄,对土地的使用權、承包权、所有权的理解不够充分,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就会失去土地而影响生计。

3.3 外部环境影响

随着农民外地就业机会的增多,年轻人倾向于走出山村,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50岁以上的高龄劳动者。对于年轻人来讲,土地的重要性不比以前,农业经营也不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因此,田野间很难见到年轻人,村内的青壮劳动力处于持续流出状态。特别是城市化、信息化的发展让山区农村的年轻人看到了更多的外部机会,加速了劳动力的流出速度。而对于高龄体力劳动者来讲,因文化水平有限,只能守着自己的土地来维持生计。特别是在山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比较薄弱,手握土地也是一种抵抗风险的有效途径。

限于各种原因,宁化县山区农村的土地流转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山区农村的规模化经营与乡村振兴,提出以下建议。

4.1 完善农村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山区农村受制于自然地形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低,农业生产大多依靠人力,因此,土地的使用效率也处在较低的状态。总体看来,目前山区农村的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经验也无法直接套用于山区农村,要结合山区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适当制定一些兴农政策,改善农村道路,机耕道等基础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民的积极性,对于流转农户给予一定的惠农补贴;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的合法化,以确保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4.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导入现代化农业经营理念

无论在何地,影响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都是“人”,只有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为山区农村的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的人力保障。山区农村应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各项能力,优化山区农村的人才培养体系。比如开设一些农村电商、农业经济管理等乡村振兴的特色培训,为山区农村的人才培养提供精准化服务。

4.3 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生产积极性

虽然山区农村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但也有其它地方没有的先天优势,如绿色、无污染、纯人工制作、地域特产等让城市消费者青睐的属性。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已构建较为稳定的情报流通渠道与物流渠道。让人们对山区农产品产生更多的了解,提升了农产品商品化率。农业主管部门应大力支持山区农产品开发,借助“电商+直播”等新媒体营销平台,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渠道,提升山区农户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JAS19579)。

猜你喜欢
宁化县山区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山区修梯田》
宁化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不朽的丰碑 永久的纪念——宁化县打造红色遗址群
山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宁化县贫困空壳村村财增收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