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如何应对大脑声音

2022-02-28 14:01刘秋红王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高中生

刘秋红 王鹤

关键词:大脑声音;高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6-0024-03

【活动理念】

语境行为科学指出,每个人都有大脑声音。大脑声音还可称为想法、建议者、内心声音、思维。两岁后,思维出现,人类有了和动物不一样的问题解决方式。人类可以通过思维而不必事事亲验,以获得能力和经验的提升。对青少年来说,大脑声音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避免失误,增强信心,提高效率,但也可能导致自我否定、墨守成规,不敢尝试或者过度幻想等。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明白大脑声音即人类内心的声音;大脑声音存在是很正常的,人人都有大脑声音;大脑声音会给人们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 情感目标:接纳大脑声音的存在,体验大脑声音带来的感受。

3. 行为目标:初步学会与大脑声音的相处之道,用多种方式应对大脑声音。

【活动对象】

高中及以上学生

【活动准备】

学生校服,彩笔,A4纸。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我的动作,你的反应

1.游戏规则

(1)两两成组:单数组演A,双数组演B;

(2)B趴在桌上,A看向黑板;

(3)(ppt呈现)请A向B依次完成以下动作:

向B展现热情的笑容,持续3秒钟;

同B热情地握手,持续3秒钟;

表情严肃,向B做一个非常慢的打耳光的假动作,持续5秒钟;

(4)A和B面对面站着,B根据A的动作,结合自己的感觉做出回应。

2. 教师提问

(1)请演B的同学分享,面对A同学的动作,刚才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声音?

生1:我猜想他要和我握手。

生2:我认为她要打我。

(2)当你带着任务面对A同学特别热情或者有暴力倾向的动作时,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声音?

生3:我觉得好搞笑,忍不住想笑。

生4:我想笑,但又担心她生气。

教师总结:在这个热身游戏中,我们的大脑出现了很多声音。大脑声音,就是人们的想法、思维,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团体暖身,活跃气氛,带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认识大脑声音的存在。

二、团体转换:大脑声音的特点

1.视频播放:《永不停止的大脑想法》

视频文字:你不是你的想法。每天我们都有成千上万的想法、情绪、冲动、回忆和感觉。从我们每天早上醒来到我们晚上躺下睡觉,贯穿整天的时间。不管我们是谁,我们都曾有想法在脑海里打转,我们甚至在梦中思考和感受。

教师总结: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大脑声音永不停止,就像绵延的海洋。

2.教师提问

请五位同学代表大脑声音,结合刚才的热身活动说明其特点。

生5:我是大脑声音,我很高效,擅长解决问题。刚才同学对我笑,跟我握手,又打耳光的时候,我在想,可能是心理老师安排测试我的反应。

生6:我是大脑声音,我堪称劳模。刚才大家笑得很欢乐,我也一刻也没闲着,不停地思考下一步可能会怎样,平时我也是这样,睡觉做梦时我都在发声。

生7:我是大脑声音,我擅长报警,擅长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刚才对方手一挥我就想到,只怕是要打我了。

生8:我是大腦声音,我数学差。我的世界里没有一等于一,因为我最关注那些不好的消息。刚才对面的同学又是微笑又是握手,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拉着脸挥手过来的情景。

生9:我是大脑声音,我比较情绪化。当我心情平静时,我通常以正常的频率发声,当我心情激动时,我就“biubiubiu”发出警报。当他的手挥过来时,我的暴脾气“噌”一下就上来了,我想:看来不打你一顿就治不了你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团体转换阶段,旨在引导学生透过视频和趣味解说了解大脑声音的特点,对大脑声音形成初步印象,为下一环节呈现大脑声音的内容奠定基础。

三、团体工作:大脑声音的内容

1.教师入戏

师:接下来老师会入戏高中生小外,呈现她遇到的困难。十名同学扮演小外的大脑声音。当我呈现完后,同学们就上来拍着我的肩膀,面向全班说出小外内心的声音即可。

观察者:请两名写字比较快的同学充当观察者,在白板上记录小外大脑发出的声音。

教师入戏:我是小外,开外的外,我不是小歪。从我进入高中的第一天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我很认真听课,晚上有时还熬夜看书。我第一次考试考得还行,第二次考试退步了十名,我花时间最多的数学,才得了60分。成绩出来后,这两周我很难受,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大脑声音响个不停,让我无法集中精力,有时还影响晚上睡觉。

2.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小外发出的大脑声音:

(1)别学了,你不是学习的料;

(2)花了那么多时间学数学都学不好,说明你的方法肯定有问题;

(3)坚持得那么辛苦,去读职高算了;

(4)爸妈肯定很失望;

(5)别内卷了,内卷也没有用;

(6)想那么多也没有用,还不如继续学习;

(7)尽力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8)再坚持一段时间,说不定后面有转机;

(9)试试把所有可能的原因找出来,尝试去解决问题;

(10)三年才定胜负,向前看,不要怕。

3.教师提问

问题:当小外的大脑声音出现这些内容时,你们觉得小外可能会有哪些感受?这些感受会如何影响小外的行为?

生10:①-⑤可能让小外很难受,不再学习;⑥-⑩比较激励人,可能让小外坚持学习,尽快解决问题。

4. 教师入戏,描述感受和行为结果

师:我刚才坐在这里听到小外的各种声音。前面真的听得很难过,甚至有些绝望,胸口堵得难受,很想哭,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后来听到让我坚持找原因,再坚持坚持,我又觉得好像还有希望,想再去尝试一下。

5.探索人和大脑声音的关系

师:请A、B两位同学站出来,B同学扮演大脑声音,代表对小外影响最大的声音,A同学扮演整个人。请A、B用两人关系来呈现人应对大脑声音的方式。大家大胆想像和猜测一下,讨论时间为1分钟。随后请大家齐齐站起来,两两成对,呈现人和大脑声音的关系。

6.教师总结

人和大脑声音的关系,通常有以下四种:

跟随它:完全听从大脑声音的指导,大脑说什么人就做什么。

忍受它:很不喜欢大脑声音,但是自己不知道怎么应对,只能无奈忍受大脑声音带来的痛苦。

不关心:自己想做什么就去行动,不去关注大脑声音。

消除它:大脑声音带来的痛苦实在是太讨厌了,所以,用尽办法消灭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大脑声音。

7. 画画或涂鸦,呈现其他关系

师:请四位同学用1分钟时间对白板上刚才写下来的大脑声音进行涂鸦。涂鸦的要求是,不能擦掉、覆盖原有的字迹,可以随意画线条、叉叉等。现在开始拉开距离,观察它。

师:当我们完全沉浸在大脑声音中,就会受其影响,当我们和大脑声音拉开距离,仔细观察大脑声音的内容,我们整个人的感受就会不一样。请思考:事实上,大脑声音是什么?

学生:它们只是一堆文字和语言,并不是主宰我们生活的指挥官;是否听从大脑声音,需要结合客观情况作决定。

设计意图:教师入戏,引导学生进行思路追踪,展示大脑声音的具体内容,感受大脑声音带来的影响,并用身体雕塑探索人和大脑声音的关系。

四、团体结束:观察大脑声音

1.涂鸦练习

师:请同学们回想在我们过去的生活中,你记忆最深刻的一句大脑声音是什么,并在A4纸上写下来。仔细看着这句话,完全沉浸在这句话里,觉察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在这句话的周围随意涂鸦,但不能修改和覆盖。画完后将纸举起来,再次觉察自己的感受。

2. 小结

师:各位同学,人的大脑声音永不停止,它们以电波一样的形式不断活动。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部分文字: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有多少想法,有时我们甚至意识不到我们在想。我们很容易被想法吸引并自动作出反应。但想法不是事实,也不总是真实的。观察你的思想是一种需要练习的技巧,就像演奏乐器一样。其他时候,你可能必须非常努力才能与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不是我们的想法,但我们的想法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

师:想法就像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它一直在不停地工作。我们有时会迷失在想法中,为了避免迷失,最重要的是记住方向,灵活变通和大脑声音的关系,试着拉开距离,观察大脑声音,这会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练习与大脑声音拉开距离,为大脑声音的存在提供空间,明确自己的想法。

【活动反思】

高中生常常会有很多想法,加上现在网上信息繁杂,使他们常常迷失在想法中,陷入困境,无法行动。为此,基于学生现状设计了本节课,并根据语境行为科学的理论,将人类思维和想法的特点进行拟人化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身体雕塑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脑声音会对人产生影响,但大脑声音不等于真实,也不等于人;在和大脑声音相处时,要记住自己的方向,学会用多种方式处理和大脑声音的关系。

本节课引入了多种戏剧元素,学生在好玩的游戏中进行体验、感悟和思考,学会将大脑声音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认识,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处理自己和大脑声音的关系。

本课程内容比较深刻,角度新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參考文献

[1] Louise L,Hayes P H D,Jose P H,et al. The Thriving Adolescent[M].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2015.

[2] 约瑟夫·V·西阿若奇,路易丝·海耶斯,安·贝利. 走出心灵的误区[M].杜素俊,谷裕,陈梦雪,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