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治

2022-02-28 04:16
畜禽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出血点弓形虫虫体

张 佶

(高邮市高邮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高邮 225600)

0 引言

弓形虫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刚地弓形虫在宿主有核细胞中寄生而导致的一种原虫病,该病对很多动物都具有易感性,另外该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终末宿主为猫,各种畜禽、野生动物以及人类都是其中间宿主[2]。弓形虫对人畜造成的危害性非常大,动物感染十分普遍,常常表现为隐性感染,猪群常常出现大批量感染,且同时发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阻碍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3]。孕妇感染该病之后,常常引发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免疫力低下人员感染该病之后,还会引发死亡[4]。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高邮某猪场部分生猪不明原因厌食,弓背,便秘与下痢,现将该病例的诊治过程介绍如下,供广大兽医同行参考。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及其生活史

刚地弓形虫是引发猪弓形虫病的主要病原,刚地弓形虫为球虫目弓形虫科,弓形虫属。虫体主要包括滋养体、包囊体、繁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期等几个生长阶段,无性生殖期主要为前两个生长阶段,主要出现在中间与终末宿主体内。有性生产期主要包括后三个生长阶段,主要出现在终末宿主体内。

滋养体游离于宿主细胞之外,主要表现为弓型或者月牙型,而滋养体寄生于细胞中。常常表现为梭形,滋养体的两端一端为锐尖,一端呈钝圆,核分布在虫体中央,接近钝圆端。滋养体遭受宿主感染之后,常常导致急性发病,有正在繁殖的虫体常出现在宿主腹水中,而且呈现不同形态的虫体,有的宿主细胞胞浆中,有多个滋养体寄生在相同的囊内,这个囊被称之为假囊,囊内的速殖体有的为几个有的为几十个,更甚者多达上百个。慢性发病的动物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强,能够消灭掉很多滋养体核假囊,仅留有少数存在于寄生宿主的眼部脑内和骨骼中,虫体也能分泌某些物质形成包囊,虫体在其中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囊内的虫体称之为慢殖体。包囊可以在宿主体内长时间寄生,有的为几个月,有的能够达到好几年,更甚者在宿主体内终生寄生。

1.2 传播途径

弓形虫常常通过口鼻、皮肤、呼吸道、肠道以及胎盘造成感染。发病动物,还有携带虫源的肉类、血液、内脏以及排泄物、渗出物等都有弓形虫存在,而且卵囊还可经过蚯蚓、昆虫等造成传播。蜱以及吸血昆虫也是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1.3 易感动物

成年母猪多表现为隐性感染,虽然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然而会通过胎盘引发感染,进而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倘若未经胎盘感染,能够生产出健康仔猪,但仔猪吮吸母乳之后也会导致感染。哺乳阶段的仔猪,一般5日龄便会发病,育肥猪以及种公猪和种母猪,常常于4~5月龄出现感染并发病,特别是4月龄发病率更高。

1.4 发病特点

猪弓形虫病在流行特点方面呈现不断变化特征,从暴发流行向隐性感染进行转变,之后呈现散发性的特点,暴发性发生较为突然,症状也十分的明显,而且病情较重,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常常导致猪群大量死亡。急性型在猪舍当中不断出现相同病例,每次发病病例数能够达到10~20头;零星散发的,猪舍当中有1~2头猪出现症状,经几天之后其他猪圈也有1~2头猪发病,3周之内主要表现为零星散发,30 d左右逐步平息。隐性形长没有明显症状出现。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0℃~42.9℃,表现为稽留热,常常持续7 d以上,病猪精神状态不佳,食欲明显下降,静卧,鼻镜干,并分泌大量的鼻液,粪便干燥呈现焦煤样改变。乳猪以及仔猪常常出现水样便,无恶臭,并出现呼吸困难,眼睑结膜部位出现明显充血,有很多小出血点分布于耳部、下肢、下腹以及股内侧。伴随病情不断加重,病猪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难以行走,无法正常站立,并出现体温下降,发生死亡。怀孕阶段的母猪感染该病之后,常常引发流产或者死胎。仔猪感染该病之后死亡率能够达到40%以上,有的能够超过60%。

2.2 亚急性型

体温出现增高,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不佳,并有呼吸困难症状,一般在感染该病之后,2周之内有抗体产生,抑制虫体发育,病情逐渐趋于恢复,而且咳嗽和呼吸困难经一段时间之后也会逐步恢复。倘若病害部位在脑部,容易出现癫痫症状,并出现运动障碍,还有的病猪出现失明。

2.3 慢性型

症状不明显,但生长受限成为僵猪,有的病猪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下降,下痢呈间歇性,后驱麻痹。

3 诊断要点

3.1 外部检查

病猪体温高热达到40℃~42.9℃,皮肤表面出现紫斑,急性型出现鼻镜干,流水样鼻液。部分病猪出现食欲废绝,呼吸困难,精神沉郁等症状。

3.2 解剖检查

剖检心、肺、淋巴结肿大明显,出血点遍布肝脏和淋巴结,并有坏死灶,肺脏切面有很多泡沫流出,气管当中有很多黏液,肠道充血严重,坏死灶呈黄豆大小,分布于肠黏膜之上,大量的渗出液存在于腹腔与肠腔当中。

3.3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过程当中方法有很多,如涂片镜检,基于无菌条件下,对患病猪的脾脏、肝脏组织进行科学涂片,通过瑞士染色之后,实施镜检工作,便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弓形虫滋养体,有的为香蕉形状、有的为新月形、还有的为弓形,分为两端:一端呈现顿圆状;一端稍尖。染色之后胞浆呈现淡蓝色,钝圆端的胞核在染色之后表现为深蓝色。进行动物试验时,基于无菌条件下,对动物的脾脏、肝脏等病料组织进行采取,磨碎之后,将十倍灭菌生理盐水添加其中充分混匀,并在室温条件下进行1 h静置,将上清液取出1 mL,接种到小鼠腹腔,一般7 d之后,小鼠便有呼吸困难以及腹泻等症状,剖检后取腹水进行涂片、瑞氏染色、镜检,也能够看到大量的弓形虫滋养体。

4 典型病例

4.1 发病情况

2021年7月高邮市某民营养猪场饲养的1 000头生猪中有32头出现厌食、精神萎顿和弓背、咳嗽、呼吸困难等状况,并伴有便秘与下痢交替的情况,先后有3头猪发病死亡。用抗生素治疗发现没有明显疗效。

4.2 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4.2.1 临床症状

发病猪初期的体温都达到了41℃~43℃,呈稽留热,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有所减退,最后废绝。粪便上常带有一些黏液,出现下痢与便秘的交替。眼结膜呈苍白状,出现黄疸,呼吸起来较为困难,呼吸呈腹式或犬坐式,在吸气时虽然是深呼吸,但是气浅且短,有时还出现咳嗽和呕吐等症状,鼻涕呈黏液样或流水样。尿液则呈现黄色改变,该病进入到末期阶段。患病猪的鼻镜及其耳部还有四肢与股内侧出现斑点,颜色表现为紫红色,呼吸困难不断加重,无法正常行走,并出现体温降低,随后出现死亡。还有的患病猪,有痂皮形成于耳部病,并发生坏死,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

4.2.2 剖检病变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病死猪的皮肤呈弥漫性紫红色,肝脏肿大,稍硬,有针尖大坏死灶和出血点。肺脏为带有光泽的暗红色,肿大,间质宽度增加,肺的表面有较小的出血点(针尖大)和坏死灶(灰白色),切面有大量的泡沫样液体流出。脂肪发生变性,心肌肿胀,有灰白色的坏死灶,栗粒大小。肾脏黄褐色,表面有很多坏死灶(灰白色,栗粒大小)和出血点(针尖大)。脾脏呈褐色,肿大,并且有坏死灶(灰白色,小米粒大)和出血点(针尖大)。胃黏膜潮红充血,稍有肿胀,尤其是胃的底部表现更为明显。肠黏膜潮红、充血、肿胀,表面分布有一定量的出血斑或出血点。剖开病猪的膀胱后,尿液的颜色为咖啡色,黏膜的表面分布一些出血点(较小)。大量渗出液存在于腹腔内,肿大的淋巴结切开之后多为灰白色,并有出血灶和坏死点。

4.2.3 实验室检查

取病死猪肺组织和淋巴结组织触片,待其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并用姬氏染法进行染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形态呈香蕉形或半月形的速殖子,如图1所示。

图1 弓形虫速殖子

4.3 治疗

对发病猪,选择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含2%甲氧苄氨嘧啶、10%磺胺-5-甲氧嘧啶),按每10 kg体重注射量不超过2 mL进行肌肉注射,1次/d,连续注射5 d后,病猪症状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再次出现。

5 讨论

弓形虫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虫体生长过程主要包括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等几个发育时期[3]。弓形虫在猫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可发育成卵囊,卵囊随猫的粪便排出体外,孢子化后形成的孢子化卵囊具有感染性。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寄生可引起动物的急性发病,或最终在组织器官中(如神经组织与肌肉)形成包囊。动物吃到弓形虫包囊后同样会发生弓形虫感染。因此,养猪场的猫和野鼠可能是猪弓形虫病的传染源。据调查,该养猪场养有猫,并有野鼠存在,可能是本次发病的传染源。

弓形虫可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可引起孕妇流产或产畸形儿[1]。同样,母猪在怀孕期感染弓形虫可引起母猪流产或产死胎。因此,在养猪场要做好弓形虫病的防控工作,并严禁养猫,饲养员也避免与猫接触;保持畜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对流产母猪的死胎,排泄物要严格处理,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疾病发生。

猜你喜欢
出血点弓形虫虫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概述
孕妇和弓形虫那点事儿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怀孕了能养猫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