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牢织密自然灾害防护监测网── 省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关于补齐粤东西北自然灾害监测能力短板的建议》

2022-02-28 06:07/
人民之声 2022年1期
关键词:粤东相控阵臭氧

/ 图 李 军 张 帆

“相关项目的立项和资金安排尽管已经列入计划并提上议事日程,但我还是要强调,一定要尽早在粤东西北地区安装设置相阵控雷达。”作为《关于补齐粤东西北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能力短板的建议》的领衔代表,林良勳特别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尽快尽好地落地落实。“因为2021年7 . 20郑州特大暴雨和12 . 10美国龙卷风灾害完全可以通过相阵控雷达及早预警并大大减轻灾害损失,可见落实这项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林良勳代表补充道。

代表建议点出“短板”

广东是我国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雷暴大风、冰雹、龙卷风等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频发。作为一名气象专家,林良勳对广东自然灾害状况有着较为全面清楚的认识。近年来的统计分析表明,广东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有87%属气象灾害。以降水导致的地质灾害为例,广东年平均降水量约1 800毫米,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约80%的降雨集中在汛期。广东又属地形复杂地区,尤其是粤东、粤西和粤北丘陵山区岩石风化,短时强降雨及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局部地区毁灭性破坏。鉴于此,林良勳提出要三管齐下着力补齐粤东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监测能力的短板。

第一招:推进全省村村有气象、水文观测站网建设。广东全省有19 604个行政村,目前只有3 744个行政村有气象、水文观测站,远远满足不了农村防灾减灾的需求。建议针对水库、河流、雨窝点、灾害性天气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关键观测区,综合统筹乡村振兴、道路交通、旅游景区、尾矿库、森林防火等因素,开展村级自动气象站和水文站站网建设,补齐农村气象、水文监测短板,实现全省村村有气象、水文观测,行政村监测站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通过建设,将使每百平方公里自动气象、水文站的数量由建设前的3个提高到建成后的11个,不仅能有效提高农村气象、水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而且也能够为构建“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气象保障。

第二招:推进粤东西北相控阵天气雷达监测网建设。目前珠江三角洲各市共建有37部X波段双极化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而粤东西北还没有一部相控阵雷达,导致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差距进一步加大。建议由省政府投资在粤东西北建设X波段双极化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网,与珠三角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组成全世界最先进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监测网,实现全省近地面1 km雷达信号全覆盖,雷达探测空间分辨率达30米×30米,从而能够有效监测龙卷风、冰雹、局地强降水等中小尺度(局地、小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并及时对其预警,为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把气象及其次生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第三招:加强全省臭氧高空探测业务能力建设。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臭氧污染已上升为大气成分的主要污染源。生态环境部门主要在近地表进行臭氧业务观测,而对于垂直方向上臭氧的观测严重缺乏。建议以粤东西北的清远、阳江、河源、汕头4个气象探空站为依托,支持开展臭氧高空探测业务,监测对流层和下平流层臭氧的垂直分布,有助于准确掌握臭氧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臭氧污染的治理和防范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支撑,服务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人大全程强化督办

尽管对广东自然灾害基础监测现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但对于是否提出这份建议,林良勳代表一开始持审慎态度。在2021年省人代会前省人大农村农业委组织的一次气象工作调研活动中,该委有关领导在和林良勳交流时,了解到他的想法和顾虑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他鼓励和支持林良勳结合气象专业知识和我省气象监测预报工作实际,针对政策性农业、渔业保险气象指数需求,从气象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代表建议。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春生到省气象局调研

“我作为省气象局的专家,是湛江市选出来的省人大代表。湛江是历年来广东台风登陆最多同时又是干旱最为严重的地区,属气象灾害多发地区,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我提的这份建议迅速得到了湛江代表团15名代表的联名附议。大家都非常支持我这份建议,这让我很受鼓舞,也坚定了我推动建议办理落实的信心和决心。”林良勳代表回忆道。

会后,省人大农村农业委认真分析研究了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涉及农村农业方面的114件建议,认为林良勳代表的建议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关于“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做好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等目标任务高度契合,建议将《关于补齐粤东西北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能力短板的建议》作为2021年常委会重点督办代表建议项目,交由省政府组织办理。2021年3月中旬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了省人大农村农业委的意见,决定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春生牵头督办该建议。

督办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农村农业委持续发力。2021年8月,李春生率部分省人大代表先后到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督办建议,赴汕头、湛江、茂名、揭阳等市的气象、水文、生态等监测站现场考察调研,提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一直以来是气象服务的重点,省气象局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努力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智慧精准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大力开发实用性强的系列农业气象预报业务,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作用,全面提高农民群众运用气象信息和应对灾害预防、避险、救助能力”等督办工作要求。

一起纳入督办行动的还有省人大农村农业委重点推动全省气象、水文(雨量)观测站建设工程的落实实施,督促省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完善建设规划方案,优先保障粤东西北地区建设,实现全省村村有监测站的建设目标。

作为建议领衔代表,林良勳也没有闲着。他从2021年5月中旬到9月底,先后三次参加省政府、建议主办单位组织的相关调研考察以及座谈会,与牵头办理的分管副省长和主办单位负责人对话交流,提出进一步落实办理好建议的意见。

主办单位把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具体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到补齐粤东西北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能力短板是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切事,在落实办理过程中认真吸收代表合理化意见,扎实办理好建议。

建议督办落地有声

在多方的努力推动下,多项推进粤东西北地区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能力建设的举措纷纷落地见效,建议办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建设加快推进。省政府出台《推进广东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建设的意见》,提出气象要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将气象观测纳入农业“三区三园”建设体系,构建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站网。同时,意见明确通过推进行政村气象观测站建设,建设“粤东西北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网”,建立四维网格数字预报体系,以此加密全省气象观测站网,提升台风、暴雨等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支持中国气象局在广东成立了温室气体监测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广东分中心,推进温室气体监测评估业务体系建设。

气象、水文观测站网建设方案顺利完成并启动先行期建设。完善建设规划方案。省应急管理厅牵头会同省气象局、省水文局完善《广东省推进村村自动雨量(气象)站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优先保障粤东西北地区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建成15 900个(其中粤东西北地区13 928个,珠三角地区1 972个)气象、水文(雨量)观测站,实现全省行政村监测站100%覆盖。加快开展先行实施期建设。省应急管理厅联合省气象局、省水文局向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申请先行实施期项目立项,目前已通过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省财政厅正在进行投资审核,主要在全省30个雨窝点所在镇的428个行政村,完成105个自动气象站和323个水文(雨量)站建设,并将同步完成自动气象站、水文(雨量)站及其配套信息系统建设和雨量致灾智能分析应用系统建设。

粤东西北地区相控阵天气雷达网建设可行性研究有力推进。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已基本建成的26部相控阵天气雷达组网应用的示范效应,结合广东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衍生灾害易发频发地区分布,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粤东西北地区拟建雷达站点选址进行深入研究,按照全省X波段雷达观测网科学布局密度,编制了《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今后的布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臭氧高空探测试验工作有效开展。中国气象局支持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在清远国家高空探测站开展2021年臭氧探测试验业务。省气象局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在清远国家高空气象探测站开展了臭氧探测试验,掌握该区域地面至高空35 km以上高分辨率臭氧垂直分布数据,分析域内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区臭氧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开展臭氧的输送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粤东相控阵臭氧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某星载Ka频段相控阵天线结构设计与分析
一种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角计算方法
双面臭氧
空心复合绝缘子内部人工缺陷的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方法研究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又要出大招
我的潮剧梦
能分身的雷达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