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豌豆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2022-02-28 09:58郝曦煜张仲鹃武晨清冷友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总产单产豌豆

郝曦煜 李 雪 陈 博 张仲鹃 武晨清 冷友斌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5)

豌豆(Pisum satium L.),又名麦豌豆、雪豆、寒豆、 麦豆等, 属于豆科 (Leguminosae) 蝶形花科(Fabaceae)豌豆属(Pisum),为一年生或越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1-2]。 豌豆起源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埃塞俄比亚, 经西域传入我国, 在我国已有2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3]。

豌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4],主要作粮食和蔬菜用, 豌豆蛋白、 豌豆拉丝蛋白、 豌豆纤维等深加工产品在人民逐渐重视健康的趋势下也备受青睐, 同时豌豆及其加工副产物亦可作饲料和绿肥[5-9]。 由于豌豆根瘤菌可以固氮,其残枝败叶、留在土壤中的根和根瘤残体等能够培肥地力、 改善土壤结构、加速土壤熟化,因此,豌豆可作为其他作物的优良前茬作物。 发展豌豆产业对我国保障全民营养健康、合理利用并保护耕地具有重要作用[11-15]。

目前,对于豌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评价、栽培技术和功能加工方面, 而有关其生产或者贸易的研究数据陈旧且分析单一[16-19]。 本研究通过对1960-2019 年我国豌豆的生产、 贸易和价值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并结合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豌豆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豌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我国豌豆的分布

豌豆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豆类, 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 地理分布广, 自热带到寒带的广大地区都有种植[2]。据FAO 统计数据,2019 年全世界约有99个国家生产干豌豆,栽培面积716.7 万hm2,总产量1 418.4 万t,其中加拿大、俄罗斯、中国、美国、印度是主产国;约有88 个国家生产鲜豌豆,栽培面积578.2万hm2,总产量2 176.6 万t,其中中国、印度、法国、美国、阿尔及利亚等国是总产较高的国家。

豌豆在我国种植广泛,遍及全国。 因其喜好凉爽气候, 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温带和高海拔地区的季风气候带,在我国已经形成稳定的种植区。 我国的干豌豆种植广泛,主产区包括云南、四川、重庆、江苏、甘肃、内蒙古等20 多个省市,而鲜豌豆主要用作蔬菜食用,大多分布于大、中城区附近。 ①北方干豌豆产区。 本区包括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北京东北部等。②南方干豌豆产区。本区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市)。 干豌豆主要在玉米、烟草、棉花、甘薯等夏季作物收获后的冬闲旱地及冬季果园中种植。 ③北方鲜食豌豆产区。 本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市)。④南方鲜食豌豆产区。本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 我国豌豆的种质资源与品种选育

2.1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豌豆资源

我国是豌豆资源较丰富的国家。 我国有计划、有组织的豌豆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始于1978 年。在1978年以前, 只有四川和青海等个别省区进行过豌豆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1979 年以后,我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及有关单位开展了豌豆品种资源研究工作,并对豌豆资源进行了抗旱性、耐盐性、抗白粉病、抗锈病、抗蚜鉴定,筛选出一批抗性好的品种资源[1-4]。 同时,对豌豆资源的营养品质进行鉴定,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测定,从中筛选出一批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淀粉含量的优异豌豆资源[20]。

目前,中国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着7 000 多份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豌豆种质资源, 其中我国特有种质约5 000 份(71%),国外种质约2 000 份(29%)[21]。

我国的豌豆地方资源中,红花、深色粒资源(褐、麻、黑)的相对比例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豌豆资源比较原始的现状, 同时也表明需要加强国外引种和资源改良工作, 以便更好地满足豌豆育种和生产的迫切需要。 国外引入的豌豆资源中,以育成品种为主,多为绿色皱粒和白色圆粒品种。 其中部分资源种皮和子叶均呈绿色, 具有培育适宜加工品种的潜力[22]。

2.2 我国育成的品种较多,但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从事豌豆育种的省区主要有青海、云南等。我国的粒用豌豆育种以培育早熟、高产、耐瘠、抗旱、抗病而且适应性广的大中粒品种为主。 菜用豌豆的育种目标兼顾软荚和制罐用2 种品种类型, 育成的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早熟或中熟、抗倒、抗病、高产、高营养品质和适口性好等特点。 我国豌豆育种的方法主要有引种、系统选择、混合选择、杂交育种等。育成品种包括科豌、苏豌、中豌、定豌、云豌系列等。我国在豌豆育种方面成绩比较突出, 但与世界豌豆育种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4]。

3 我国豌豆生产特征分析

3.1 我国干豌豆种植面积逐渐下降, 鲜豌豆种植面积逐渐上升

从图1 可以看出,自1961 年至今,世界干豌豆种植面积出现较大波动,在1963 年达到顶峰,种植面积为1 338.0 万hm2, 随后出现急速下降,1968-1981 年较为平稳, 随后又出现较大幅度上升,1988 年达到第2 个高峰,种植面积为981.3 万hm2,随后呈现阶梯状下降,表现出小幅波动至今。 1961-2019 年世界干豌豆平均种植面积为772.3 万hm2, 近10 年平均种植面积为694.8 万hm2。 世界鲜豌豆种植面积表现出稳中有升,从1993 年开始一直表现出持续上升趋势,到2019 年达到顶峰,种植面积为278.2 万hm2。

图1 世界和我国豌豆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1961-1992 年,我国干豌豆种植面积表现出阶梯状下降趋势, 由1962 年的峰值330.0 万hm2下降到1992 年的41.0 万hm2,1993 年至今表现出不稳定波动。 1961-2019 年我国干豌豆平均种植面积为136.5 万hm2, 近10 年平均种植面积为91.6 万hm2,占世界干豌豆的种植面积份额由1961 年的39.9%下降到2019 年的14.7%。 我国鲜豌豆种植面积与世界鲜豌豆种植面积的趋势表现相近, 1961-1988 年表现为比较稳定的小面积种植, 从1989 年开始至今持续表现为显著上升, 2019 年达到最大种植面积166.9 万hm2,占世界鲜豌豆种植面积比例由1961 年的3.8%上升到2019 年的60.0%。 从2006 年开始,我国鲜豌豆的种植面积超过了干豌豆的种植面积。

从图2 可以看出,近20 年世界干豌豆种植面积表现出波动性上升,欧洲、美洲和亚洲的种植面积显著高于非洲和大洋洲。 欧洲和美洲的种植面积波动较大,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变化较小。 世界干碗豆种植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欧洲和美洲的变化。

图2 世界和各大洲的干豌豆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3.2 我国干豌豆总产随种植面积呈波动性下降,鲜豌豆总产随种植面积上升而上升

从图3 可以看出,1961-2019 年世界干豌豆的总产表现出非常不稳定的波动, 1964 年总产量达到1 320.0 万t 后较长时间处在较低水平。1981-1990 年世界豌豆总产表现出阶梯状上升,1990 年达到近60 年的最大值1 664.0 万t,随后出现波动性下降,从2007 年开始出现小幅回升,2017 年达到第二高峰1 621 万t。 世界鲜豌豆的总产表现趋势较为流畅,从1961-2019 年整体表现为持续上升,部分年份出现小幅波动,从1993 年至今表现为快速增长,由771.9 万t上升到2019 年的2 176.6 万t。

图3 世界和我国豌豆总产量变化趋势

我国干、 鲜豌豆的总产分别与其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一致。 我国干豌豆总产量占世界干豌豆总产量的比例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由1961 年的40.4%下降到2019 年的10.3%。但在鲜豌豆生产方面,我国的鲜豌豆总产由1961 年占世界鲜豌豆总产的3.8%上升到2019 年的61.6%。

与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相似,2000-2019 年世界豌豆的总产也表现出波动性上升(图3)。但从各洲的总产对比来看,虽然欧洲、美洲、亚洲种植面积相近,但在总产方面,欧洲和美洲交替上升,而亚洲总产表现平稳并与欧洲、美洲拉开差距。 非洲和大洋洲总产变化趋势交替维持在较低值。

图4 世界和各大洲的干豌豆总产量变化趋势

3.3 我国干豌豆单产表现出小幅度波动性上升,鲜豌豆单产经历快速提高后表现平稳

从图5 可以看出,1961-2019 年世界干豌豆单产表现出波动性缓慢上升, 最高单产出现在2016 年(2 043.4 kg/hm2),最低单产出现在1963年(862.7 kg/hm2),提高了136.9%。 世界鲜豌豆单产表现出小幅度波动性上升,最高单产出现在1992 年(8 007.1 kg/hm2),最低单产出现在1963年(5 744.7 kg/hm2),提高了39.4%。

图5 世界和我国豌豆单产变化趋势

我国干豌豆单产较长时间内均低于世界平均单产, 近20 年中2002 年、2003 年、2011 年和2012 年与世界单产接近, 其余显著低于世界单产。 1961-1983 年我国鲜豌豆单产均低于世界单产, 尤其在1977-1983 年间与世界鲜豌豆单产的差距显著加大。1984-1989 年是我国鲜豌豆单产的快速提升期,一方面是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品种的单产水平,另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损失率。 1990 年至今我国鲜豌豆单产均高于世界鲜豌豆单产并保持了一定优势。

近20 年世界豌豆平均单产约1 710.7 kg/hm2,单产提高缓慢,年均提高约0.78%。 各大洲的单产变化表现出较大波动(图6)。2019 年欧洲的豌豆单产最高,平均为2 211.5 kg/hm2,其后依次是美洲(2 119.7 kg/hm2)、大洋洲(1 163.6 kg/hm2)、亚洲(1 146.4 kg/hm2)、非洲(855.7 kg/hm2)。 发达国家的豌豆单产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间接表明发达国家的豌豆生产技术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 欧洲和美洲的豌豆单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呈现交替上升趋势,均高于世界平均单产;其他三洲的单产均低于世界平均单产。 亚洲和非洲的产量较为稳定,大洋洲的产量年度间呈现较大变化。

图6 世界和各大洲的干豌豆单产变化趋势

4 我国豌豆贸易特征分析

4.1 我国豌豆出口以不同类型的鲜豌豆为主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表1),2017-2020 年我国豌豆出口总量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鲜或冷藏的豌豆、冷冻豌豆、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冻豌豆占出口总量的90%以上, 种用豌豆和其他干豌豆年度间变化不大。 鲜或冷藏的豌豆出口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 冷冻豌豆和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冻豌豆出口量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 随着出口总量的上升, 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冻豌豆出口量占比的上升, 表示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冻豌豆促进了出口总量的增加。 2020 年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冻豌豆占比达到53.5%,表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豌豆出口, 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冻豌豆占有绝对优势。

表1 2017-2020 年我国豌豆出口情况

4.2 我国豌豆进口主要以干豌豆为主

我国是豌豆进口大国。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7-2020 年豌豆进口量整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从2017 年进口量130.24 万t, 上升至2020 年的292.61 万t,提升了124.7%(表2)。 其他干豌豆常年占进口豌豆总量的98%以上, 其他类型豌豆年际间变化较小。 冷冻豌豆的进口量随年际间变化表现出小幅度增长后回落, 种用豌豆的进口量基本稳定在0.15 万±0.05 万t, 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冻冻豌豆的进口量在0.06 万~0.09 万t 之间小幅度变化。

表2 2017-2020 年我国豌豆进口情况

5 我国豌豆消费价值分析

5.1 豌豆具有较高的的营养价值

豌豆具有较全面而均衡的营养。 豌豆籽粒由种皮、 子叶和胚构成。 其中干豌豆子叶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质营养分别占籽粒中这些营养成分总量的96%、77%、89%。胚虽含蛋白质和矿质元素,但在籽粒中所占的比例极小。 种皮中包含了种子中大部分不能被消化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其中钙磷的含量也较多[23]。

豌豆蛋白质中清蛋白、 球蛋白和谷蛋白分别占21%、66%和2%。豌豆蛋白的生物价为48%~64%,功效比为0.6~1.2,高于大豆。豌豆蛋白质营养价值不能充分发挥的原因是其可消化性较差。 豌豆籽实营养丰富, 含蛋白质23.4%、 脂肪1.8%、 碳水化合物52.6%,还含有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B2等;鲜嫩的茎稍、豆荚、青豆是倍受欢迎的淡季蔬菜[23]。

5.2 豌豆具有较高的的保健价值

豌豆性味甘平,有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的功效。豌豆煮食能生津解渴、通乳、消肿胀。鲜豌豆榨汁饮服可治糖尿病。 豌豆研末涂患处,可治痈肿、痔疮[23]。

青豌豆和食荚豌豆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牙龈出血,并可预防感冒[23]。

5.3 豌豆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

除长期以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许多传统的加工方法外, 目前豌豆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中已开发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加工和保存方法, 这些方法在使豌豆的营养价值得到了改善[23]。

干豌豆可以采用精细磨粉的方法, 选用光滑圆粒豌豆做原料, 采用特定机械结合工艺将豌豆粒的种皮、子叶和胚芽三部分分离,然后分别磨粉,得到食用纤维粉、子叶粉和胚芽粉。 种皮部分磨成的食用纤维粉可用做面包或营养食品中食用纤维的添加剂,改善食品膨松性,促进人体消化功能。 子叶粉和胚芽粉在制作婴儿食品、 保健食品和风味食品方面用途很广,既是常用的天然乳化剂,又是赖氨酸增强剂。 另外,干豌豆还可以提取豌豆浓缩蛋白,豌豆蛋白粉可做面包等食品的增强剂, 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和生物价,还可制作粉丝、发豌豆苗等[23]。

6 我国豌豆发展趋势展望

6.1 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豌豆产业做大做强

豌豆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政策资金的投入力度。 针对豌豆产业设立专项资金,也可以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再分配,可以对豌豆的主产区拨付专项经费支持豌豆产业的发展, 也可以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办法。 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 就是依托科技力量和创新意识来促进豌豆产业由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转变,包括加快新品种的育种、提高豌豆生产工作效率等。 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 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完善生产种植一线的道路、农田水利建设[4]。

6.2 完善市场机制,推进豌豆产业持续发展

豌豆的市场机制整体还不完善, 加强市场建设除了重视豌豆的种植和生产环节以外, 还要致力于构建覆盖面广、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流通体系。 同时创新营销方式,着重改变市场营销方式,鼓励农户和经纪人组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增强销售力量,同时发展线下和线上营销渠道。 完善金融机制,拓展资金进入渠道,除获取基金会、银行等官方资金的支持外,引入企业家资金、农户自筹资金入股等方式,争取更多的资金流向市场,促进豌豆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4]。

6.3 建设生产基地,突出龙头企业带头作用

在豌豆产业化的工作中, 建设生产基地, 打造豌豆优势产区至关重要。 在发展产业化的同时, 注意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 充分发挥区域特色, 切实提高豌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培养和引进并举, 培育和发展大批龙头企业, 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规范生产管理标准, 带动和助力豌豆产业化发展[24]。

猜你喜欢
总产单产豌豆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