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理论在“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22-02-28 00:17施捷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美学服装

施捷

一、课程背景及目的

“服装专题设计”课程综合了服装设计表现、服装色彩、服饰图案、服装材料、成衣设计、立体造型等大部分服装设计的技术内容,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服装设计师、服装造型师、服装色彩搭配师、服装数码设计师、服装时尚买手等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均为技术岗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该课程兼具多义性的教学背景,一是美论发展对服装设计教学实践理论指导的本真表达,二是美学研究对服装设计教学实践现实图景的技艺贡献,三是美育融合对服装设计教学实践审美给养的价值追求。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六所分院和五所办学点开设高职服装专业,根据与专业负责人对话访谈,目前“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以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偏重从追求服装设计带来的“视觉美”及数字技术表现的“科技美”做教学设计,往往掩盖了服饰受众者对生活美的本质追求的价值引领,模糊了课堂“立美”价值内涵。中国社科院的刘悦笛曾这样解释:“‘生活美学’就是一种回到生活世界的‘本体论美学’,它所持的是崭新的‘审美观’‘生活观’‘艺术观’‘环境观’和‘哲学观’。”[1]故“服装专题设计”课程应力求将服装与生活、服装与美学、服装与美育之间进行有效联结,这既是课程教学进行落地实践改革的理念转向和坚定态度,也是对党的十九大“永远把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思想的贯彻与落实。

基于此,课程应设置两大目标。第一,培养学生掌握系列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进行专题服装设计,形成观察比较、时空联想、整体设计、创意审美等基本艺术设计素养,能在完成具体专题设计项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围绕艺术、技术、科学等知识素养以及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职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品格,聚焦生活美学理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适时展现美、科学创造美的职业精神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设置

“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归属专业核心平台课程,起着人才培养专业性和课程体系完整性的支点作用,与专业课程体系中前导的“专业(群)平台课程”和后续的“专业方向课程”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对学习者形成职业适应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课程的内容结构以不同类别主题化服装设计内在要素的交互交融为依据,以服装设计的构思方法、灵感来源、元素统合为主线,形成兼具递进与并列双重性的教学项目;根据专题设计的主要工作环节及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进行编排,序化四个教学项目,最终形成“发现生活美—理解生活美—体验生活美—创造生活美”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

三、课程模式实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学风景如何,取决于教师的眼界与站位。生活美学包括“对生活现象的捕捉,对生活方式的品读,对生活选择的剖析,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探究等不同层面”[2]。本课程倡导的生活美学理论绝不是高居于大众之上的极少数人的审美品味,也不是高度理论化的关于“美学”的思想给养,而应引导学生关注鲜活的美好生活景象,是普通人对生活朴素美的理解,是对生活美学及生活文化的一种审视与接纳[3]。

(一)第一阶段:发现生活美取向的认知训练

该阶段以“创意类专题服装设计项目(课堂模拟主题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主题选取要与“发现生活美”元素息息相关。发现生活美取向的认知训练是指学生在现实大众生活的基础上,从创意主题发现问题到面向不同情境、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艺术门类等元素抓取涉及灵感,进行主题对话,回到真、善、美统一的世界对生活美进行关注。

教学任务通过创意手法表现和传递服装设计的理念和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美的能力。首先,教师对具体的生活场景有效分析,激发学生寻找创意元素的突破点。如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了人们原有的生活秩序与生活方式,对成长中的儿童而言,更容易产生紧张、害怕、无助等情绪。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教师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出采用“治愈系”创意主题设计来帮助儿童减缓不良情绪。在人文层面上,启发学生积极挖掘“治愈疗法”中的生活美特质抚慰人心,同时也呼吁用创意设计美为社会带来“爱”与“善意”的正能量。其次,依据课堂模拟主题项目要求,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指引学生展开生活场景元素的提取。如将童装治愈的主体划分为观者和着装者两个方面,让学生试图了解和感受“治愈系”对象的生活场景与行为习惯,并通过个案分析,深入思考“治愈系”服装设计的表现语言以及与儿童的心理效应的复杂关系联结,对童装设计中的图案、色彩、面料、廓形等感知要素进行梳理与归纳,提取可以转化为童装疗愈的设计元素,尝试性提出“治愈系”主题童装设计的新思路与方向。学生带着“治愈系”主题进行探索与碰撞,并通过强大内驱力学习生成新的问题。最后,完成创意主题的方案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做好答疑和助推工作,提醒学生对应生活主题场景不断优化改进方案,直至达到预想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依次让全体学生体验到“有机会干”“有方向干”“有能力干”的学习过程,“发现生活美”的赋能作用也显而易见了。

(二)第二阶段:理解生活美取向的拓展设计训练

该阶段教学任务主要从“理解生活美”出发,进行企业真实主题项目拓展设计。教学项目以“美的欣赏”作为设计的逻辑起点,融合时代性与生长性等特征,思考大赛类主题目标设计风格,探索情感表达元素。教学设计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对“美的内在逻辑、美的行为内化”理解力,为学生收获“审美人生”做渲染铺垫。

教师首先从两个方面重点解析大赛类专题服装设计的种类:一是从主办方的目的与意图(创意性、区域经济或行业行为性、商业性或企业性)来分类;二是从服装类别进行区分,主要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建立对参赛要求和主题设计概念的认知。其次,以“美的欣赏”取向助力学生获得参赛服装主题设计的方法,这是项目实践的重点。具体训练步骤如下:第一步,依据参赛类服装设计的三个主导方向(概念设计、时装设计、成衣设计)入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选题,收集配套信息。第二步,指导学生使用生活美学理论对收集到的灵感源进行分析,即从动态性的“鲜活的生活”中寻找设计的内在规律,挖掘可视化灵感表达元素,完成主题版。第三步,将美学研究的中心从关于美和艺术研究的问题转移到生活领域,使得当代审美文化转向具体化、大众化、普遍化和生活化,从而真正解决人们生活的最后目的和最终价值。因此,需要训练学生从艺术审美欣赏的角度转换到设计价值的理解,并完成参赛作品“发现—分析—欣赏—甄选—转换—确立—设计”流程任务。小组结合自身优势,根据大赛主题要求分工完成款式图、效果图绘制。第四步,教师以生活美学理论为原点,就主题选取的捕捉反映、审美发现、选用预留等表征现象与学生共情对话,记录学习环节中对“美的欣赏”的得与失。这种用“艺术”手法改变“生活”理解的呈现方式,是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学习者“理解生活美”的极致状态。

(三)第三阶段:体验生活美取向的创新设计训练

生活美学倡导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审美活动体验为依托进行课程教学实践。追溯实际生活经验是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抓手,强调突破审美对象外在形式进入学生真实世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发生内在联系,教学实践更表现出情感共鸣、意蕴领悟的特点。审美活动体验的基础在于“美的重构与创造”,生活美学理论强调的并不是从教师或课堂那里学到什么,而是倾向于指引与肯定,每个学生个体都能从体验生活美当中获得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批判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产生艺术通感和联觉,更快地理解专业教学内容,更好地读懂他人的工作成果或作品,打通专业、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他们跨专业整合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效能[5]。

(四)第四阶段:创造生活美取向的优化展示验证

该阶段是一个优化修改、陈列布置、展示分享的学习过程。教学任务是通过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和传递设计理念和信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6]。生活美学理论所倡导的美育观念、主体的诉求、目标的追求、内容的选择等,都与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所追求的一致。教师力求通过该阶段学习把教学的目光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最终走向正确的审美人生。学生首先对服饰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进行相互鉴赏、评价,体悟整个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情感流露与审美理想追求是否满足服装主题要求,提出优化完善方案。其次,依据主题传递的风格信息,亲手进行陈列布置,制作配套氛围感的道具或模型,呈现设计理念,并标注原创作品的设计说明,内容包括设计趋势、主题版、作品构思、作品名称、效果图、款式图、成衣照片等,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在美学基调上融合兼具科学性、健康性和环境兼容性的服装设计方法。这种新时代美育融合教学行动既体现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步设计前沿需求,同时也为学生铺设了“审美和文化素养”的跑道。最后,通过展示分享,采用“五能并进”学习评价方式,从“技艺迁移能力、课堂贡献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深度思维能力、挑战创新能力”五个方面监测学生团队及个人综合实力,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体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个性化认可,提高设计过程的反思能力。

四、课程反馈及评价

(一)促进深度思维学习,课堂教学目标与重难点高效达成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工具越来越多,知识周期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思维方式的引导显得比知识内容本身更为重要。“服装专题设计”课程通过四个阶段的学习,以生活美学为导向,直面教学真问题,完成了发现生活美、理解生活美、体验生活美及创造生活美“向美而生”的设计思维训练。同时课程教学落脚到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分析培养上来,从而促进教学对不同学习小组知识、技能理解水平提升的正向作用,引领各学习小组知识、技能理解水平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

(二)培养关联思维,有效培塑学生“微创新”应用的学习习惯

从学习者的作品口头汇报、项目产品完成中体现主题关联思维的形成。学习者从机械知识、技能训练的单项思维向多点思维转变,从孤立的知识点、技能点思考问题转向系统设计与制作的分析与应用。让学生对校企合作创新设计、新科技面料创新应用、美学精神意蕴传递有新时代的独特见解。

(三)设置多维度可观测指标,实施认可差异发展的课堂评价

“服装专题设计”课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五能并进”指标评价学习效果,结合校内课堂作品、校外企业产品真实数据倒逼学生的学习力,形成课堂教学实施和质量控制的闭环,使课堂学习效果测量更具客观性、全面性,以评价结果反馈指导教学设计,让课堂价值力持续、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美学服装
盘中的意式美学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外婆的美学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纯白美学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