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隔绝 让生命的微光在合作中闪亮

2022-02-28 07:35王妍妍
教育家 2022年50期
关键词:网课夏令营亲子

文 | 本刊记者 王妍妍

“我们在光影墅相遇、相知,也在光影墅告别,但我们还会再相聚。”这是一位孩子写在“社会情感能力提升”夏令营活动展板上的一句话。21名来自甪直镇的孩子,从不敢发言到勇敢发声,从被动等待任务到积极主动承担,从被迫参加夏令营的郁闷到结束分别时依依不舍,在互相陪伴中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网课期间,因紧张的网课学习以及缺乏正常的师生互动与同伴交往,孩子的情绪会莫名烦躁、低落、焦虑,社交能力也严重倒退。长期居家生活也容易引发亲子冲突。这些都影响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在团队组织的活动中,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爱联社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傅莉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着补齐短板的机会。“我们的夏令营主要围绕五大社会情感技能展开,将主题课程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它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发展同理心,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团体中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热爱生活,不惧挑战。”傅莉认为,这是单纯的学科教育和知识灌输无法教给孩子的,相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孩子们自信、积极、友爱的模样逐渐展现出来,给他们未来的道路带去了更多的自信与光亮。

面对真实的自我。2022年,新时代苏州儿童“幸福港湾”实践项目——甪直镇“困境儿童心成长”项目启动,由甪直镇妇联主办,苏州市吴中区爱联社公益服务中心负责落地实施。该项目以困境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辐射普通儿童,并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通过个案辅导、亲子课程、儿童社会情感系列课程和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儿童的五大社会情感技能。

7月举办的“社会情感能力提升”夏令营活动便是其中精彩的一环。活动期间,孩子们通过体验式学习,在游戏、角色扮演、趣味互动中探索五大社会情感能力的内容: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社会认知、做负责任的决定。通过“情感轮”“生气温度计”认识探索情绪,并学习管理情绪的方法。通过互动游戏体验“说话被打断”的感受,学习如何“积极倾听”。通过团队头脑风暴“牙刷的N种用途”以及观看心理学的“两可图”,帮助孩子启动创意思维,看见更多的可能……

在实施环节,孩子们各自分小组、取队名、确定团队口号。傅莉清晰地记得,这些成人眼中非常容易的事情,到了孩子这里,却成了难事。起初,他们消极怠工、拒绝合作。特别是其中一个小组,每个孩子都很有想法,导致队名迟迟定不下来。眼看规定时间已到,负责活动的教师却没有催促孩子,而是继续观察和引导,让每个孩子重新思考。在新一轮沟通中,有个男孩随口说出一句诗,其他人觉得很有意境,认为可以从诗中提炼精华作为队名,最终“山河万秋队”被确定下来。这段经历让孩子们感触颇深:原来团队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社会实践过程中,孩子们还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当孩子们面对错误沮丧、相互推脱的时候,爱联社公益服务中心的教师会引导孩子思考“现在要怎么办”“下次应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鼓励孩子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

“每一个细节对教师来说都非常重要,他们会关注孩子积极发展的一面,然后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孩子。”傅莉表示,每个孩子都在尽全力展现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生活,不管是机遇还是挑战,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他们愿意直面错误,勇于承担,并积极解决问题。

抓住闪光点,寻回自信和力量。“摆烂”是近两年的流行语,意思是做事时不尽全力,任由其往坏的方向发展。在活动中,傅莉通过观察发现有孩子一开始就秉持“我不做了,就想摆烂”的心态。“那些想要‘摆烂’的孩子,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想‘摆烂’,可能是他提出想法或者建议后总是被否定,这时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或者是迫于压力和自尊心不想参与了。”傅莉极力为“摆烂”的孩子正名,教师也尽全力帮助这些孩子打破常规思维,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能力,毕竟团队的成功需要每个人全力以赴。

夏令营期间,每天下午的项目式学习和外出实践活动时间是孩子们最兴奋和向往的事情,教师会带领孩子们围绕“举办一场展览”的目标,展开社会实践与团队合作。孩子们充分运用所学的社会情感技能来完成任务,例如表达自己、尊重差异、倾听他人、团队合作、解决冲突、创新思维等,对家乡文化的热情与好奇心被不断激发出来。

傅莉告诉记者,项目式学习和外出实践活动有不同的主题。第一天,三个小组分别从声音、味道、古镇回忆三个方面去“寻味古镇”。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胆小害羞不敢采访,有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和居民有效交流。虽然困难重重,可是孩子们没有放弃。教师退居幕后,适时提醒。经过多次尝试、沟通和讨论,孩子们采访的问题更加精准,他们也变得愈发勇敢,主动向对方介绍自己。第二天下午的主题是“甪直古桥探秘”与“甪直国宝保圣寺”。孩子们深入探索甪直古桥、保圣寺塑壁罗汉的特点和历史价值。展示环节,每个组都富有创意,在团队合作中勇于尝试,用多种方式展示“心目中的古镇”。第三天的主题定为“小摄影师——发现甪直”。孩子们自由观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拍摄照片,将美好与感动定格,给照片命名。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孩子们跳出常规视角,发现了不一样的古镇。“当通过团队和自己的努力,完成目标的时候,孩子们体会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傅莉谈道。

在这里,“成长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能让孩子看见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和力量。每个小组可以写下“最想感谢的人”“哪些事情值得欣赏”等,写完后将其贴在“成长树”上。有家长欣慰地说:“这次夏令营让孩子发现了自己隐藏的优点,遇见了全新的自己。”

在体验中学会共情。冷漠、极端、孤僻、不合群等是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缓慢的典型表现。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学校需要线上教学,孩子们彼此隔绝,缺少合作的机会,无法体验现实生活中浓烈的情感交流氛围,沟通能力、社交能力、良好关系构建能力难以习得。

为了应对时代变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爱联社公益服务中心在有条不紊地通过活动提升孩子的沟通技能和自信心。今年5月,“困境儿童心成长”项目开展了一期线上社会情感能力亲子课程,教师通过亲子阅读、体验活动、专业讲授等方式,带领家长和孩子一起提升知识和技能。在“认识我自己——培养自信的孩子”线上课程中,教师带领父母和孩子阅读自我认知绘本《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之后,又组织大家了解“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还邀请亲子分别完成绘制“我的T恤”线上体验活动。通过“讲述自己的优缺点”“爸爸妈妈眼中的我”等环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亲子关系的“镜子”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看见自己,也帮助家长成长为更好的父母。傅莉则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家长讲解了“孩子的自信是如何形成的”,并邀请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互相送出促进孩子更自信的养育工具——鼓励与欣赏。

网课常态化下,如何在网课之外为孩子提供合作的机会?如何提高孩子的参与意识,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作为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傅莉认为,网课之外,家长应调整好心态,可以和孩子一起打扫房间、烹饪美食、锻炼身体等,把这段时间变成高质量的亲子时光。还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和邻居的小朋友多交流、友好相处,让孩子多感受真实的互动。教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小组任务,比如讨论互联网的利与弊、如何互帮互助等。

频繁的网课与线下教学来回切换,除了成绩,成人还要多关注孩子的自我管理、情绪管理以及人际交往。网课期间,孩子从思想上比较放松,意志力较差,这更考验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点燃内在的学习动力。“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讲,与父母长时间相处可以用‘相爱相杀’‘鸡飞狗跳’来形容。亲子双方都会觉得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在傅莉看来,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选择合理的方式积极表达情绪。疫情防控下的特殊人际交往也要多注意,毕竟孩子还是很需要人际互动的。

不管是线上的亲子课,还是线下的夏令营,对于爱联社公益服务中心而言,其最终目的是让社会情感能力的学习融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共情,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在爱的联结中幸福成长。

猜你喜欢
网课夏令营亲子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五味夏令营
『选』网课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