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强余:项目纾困“最后一道保障”

2022-03-01 13:53华南
中华儿女 2022年1期
关键词:埃塞俄比亚业主工作

华南

2022年1月1日,中交一公局集团东非区域总部副经理兼埃塞办事处国家经理韦强余,又一次在距离祖国直线距离7000公里、相差5个时区的“北非之角”埃塞俄比亚迎接新年。

刚刚揭晓的中交一公局集团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韦强余名列其中,在同事眼中,这个荣誉实至名归。在埃塞俄比亚项目斗转星移的日子里,驻外13年的韦强余,就像是项目遇到问题时“最后一道保障”。

2020年6月,《中华儿女》“最美丝路青年系列访谈和传播”活动“中交青年丝路风采”专题报道中,曾对这名海外项目“老兵”做过专访。这一次,我们请韦强余的同事们,谈谈他们心中的“韦总”。

“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丝不苟;工作能力强,别人能完成的工作,他能更高效地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他也能想办法完成;无私奉献,用自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做到极致”;

“项目曾经遇到困难,他带着大家苦撑局面”;

“如果大家有心事,他总能体察到,主动找大家谈”;

……

一句句平实回忆,有如绘画中的白描笔法,勾勒出远离祖国、在非洲项目一线奋力拼搏的韦强余的样子。看似平常,却隐隐闪耀光芒;看似平静,却涌动着外人难以体察的兄弟般的理解和温情。

一直保持奔跑的状态

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家。埃塞俄比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来源国、第一大工程承包方,都是中国。

快速增长的市场,需要海外项目开发人员成为多面手。2018年到岗的东非区域总部市场投资开发部三级商务经理付林,对此很有体会。在海外项目做商务工作,虽然不参与具体项目执行,除施工干活不需要亲自上手外,他们需要跟项目保持紧密互动,进行项目跟踪、评估可行性、制定落实项目方案、准备合同、核定商务条款、落实融资……出于工作原因,项目遇到瓶颈或需要领导出面解决问题时,付林经常跟随韦强余一起和业主开会。议标项目跟进过程中,需要和业主洽谈关于设计、报价、施工组织等比较专业的问题时,他也跟韦强余一起。付林时常惊讶于韦强余的快速反应和专业,“不论业主、设计师、监理提什么问题,涉及面多广、多杂,韦总能很快给出解答,专业且契合实际,对方也很满意”。

“有一次,我忍不住直接问,不论业主提出什么问题,您好像都不需要太多思考,直接就能给业主答复,条理清晰、用词得体,让业主满意。怎样才能做到像您一样?”付林记得,韦强余说自己“也是逐步积累”。

2012年,中交一公局开始在埃塞俄比亚传统公路市场业务外,尝试参与开发新业务领域。此时,已在埃塞俄比亚工作四年,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比较偏远的MC项目上完成历练的韦强余,正式调入埃塞办事处,从事市场开发和客户关系维护工作。

初到任上,韦强余曾经被泼了冷水,领导一句“先试用三个月,能干好就留下,干不好就换地儿”,让他既有压力,也平添动力。此后一段时间,韋强余通读每一个招标条款,比照以前投标资料,不断找同事学习和请教之后,完成第一份投标文件;翻阅以往几乎所有来往信函,对照每个用词、句式,一次次修改后,写就第一封公函;通过借鉴和查找不同资料,连续熬夜学习、补充新知识,形成第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翻阅以往项目合同基础上,系统梳理和学习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合同系列条款,拟出第一份合同草稿……他形容那是一段“步履蹒跚”的日子,他在磕磕绊绊中不断学习如何“奔跑”,一次次将陌生工作内容变成每天工作日常。

十年间,中交一公局在埃塞俄比亚开发的项目前期,韦强余几乎全部参与或者牵头完成。虽然早已从“步履蹒跚”到如今从容应对,但韦强余一直保持奔跑的状态。

韦强余常跟同事们讲:“每一个领域新产品开发都是一个学习和提升过程。商务人员要做到的不仅仅是程序上的工作,更需要从根本上了解项目性质、工作范围、主要风险管控点等。”随着中交一公局在埃塞俄比亚一系列项目实施和完工,一公局埃塞市场也在逐步积累众多新领域人才、资源和实施经验。

“韦总说,自己这么多年和业主谈判很多,和业主谈判最核心就是求同存异。我们和业主刚开始想法不一样没关系,要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提供解决方案,问问他们能不能接受;他们有什么设想,我们看可不可行,你来我往中寻找突破口,彼此达成共识。”如今已是中交一公局集团东非区域总部市场投资开发部三级商务经理的付林,越发觉得这些想法和做法,听起来简单,真正实现很难,“但我会努力做到像他一样”。

“他表现出来别人少有的耐心、冷静和很强的工作能力”

2020年9月12日,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的谢格尔公园友谊广场一期工程竣工,音乐喷泉、文化浮雕墙、腾飞花带、人工湖、艺术花园、棕榈画廊等主要景观呈现公众眼前。在竣工仪式现场,埃塞俄比亚总统萨赫勒-沃克在致辞中表示,友谊广场这个公共休闲场所与亚的斯亚贝巴的声誉相称,所有埃塞俄比亚人都为之感到骄傲。

谢格尔公园友谊广场项目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河岸绿色发展项目重要组成部分。从前期到竣工,韦强余始终密切对接项目进度,须臾不曾放松。

带领团队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超过45亿美元,其中传统公路项目约16.6亿美元,新兴业务领域包括:铁路项目16.3亿美元,机场项目5亿美元,房建项目2.79亿美元,工业园项目3.23亿美元,城市综合体项目1.39亿美元……这是韦强余在埃塞俄比亚工作13年的“成绩单”。

欣慰之余,韦强余对自己的评价是,“对工作的敬畏、对公司的责任,是一份担当,是一种甘于奉献,是一份对于成果的期待,也是对于自己逝去青春的一份交代”。在同事眼中,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韦总”日复一日的加班加点、对开发工作的极高要求,是一颗不断学习、不断工作、不断进取的心。

东非区域总部市场投资开发部副经理胡立勇,到埃塞俄比亚八年,和韦强余共同经历博莱机场项目、河岸绿化改造项目、革命广场工程等一系列项目谈判和开发。在议标谈判中,项目合同条款、工程范围、资金落实等各个方面都遇到过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每次出现问题,韦强余都会把问题研究得很透彻,无论工程专业内容还是合同条款,都一条条吃透,然后冷静细致分析每项利弊,再进行谈判,为公司争取利益最大化。“他表现出来别人少有的耐心、冷静和很强的工作能力”,胡立勇说。

“有能力,有担当,负责任,靠得住……我觉得这应该不只是我个人对韦强余的印象,整个东非区域和海外事业部,一提起他的名字,大家脑海里闪过的第一感觉应该也是这些。”与韦强余共事八年,胡立勇心中沉淀了很多细节,“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基本每天晚上在办公室加班,而且大多加到很晚,一般人真很难做到”。

夜幕下,韦强余办公室那扇亮灯的窗,也是同事付林心中定格的画面。在他记忆中,刚到东非区域总部上班时,事不多,下班后常到公司附近咖啡厅喝杯咖啡,或去当地餐厅吃饭。每次回宿舍路过公司办公楼,整栋楼办公室都黑着灯,只有韦总办公室灯亮着。“开始我以为韦总可能最近忙,因此加班。后来发现只要晚上路过办公楼,韦总办公室的灯都亮着。”问了老员工,付林才知道,“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上午和下午,韦总不一样,他的工作时间包括晚上”,“我来公司三年多,韦总和我们一起正常下班的次数,好像是个位数”。

与韦强余同住一个楼层的中交一公局集团东非区域总部团委副书记马腾说,每次回去最晚的都是韦强余,凌晨回到宿舍是常态,“他是个工作狂,中午最晚去吃饭的也是他”。

“不断在艰苦中磨砺,人生才能熠熠闪光”

远离祖国和家人的日子里,同事都感受过来自韦强余的关爱和温暖。付林记得抵达埃塞俄比亚公司报到第一天,韦强余很忙,上午出去办事,但下午回来后第一时间把他和另外一个新员工叫到办公室,询问两人基本情况,包括毕业学校、为什么选择到海外。“韦总介绍埃塞俄比亚当时基本状况,部门的职责和日常工作。第二天,他专门组织部门开培训会,详细介绍埃塞市场开发基本情况、展示之前开发成果,重点介绍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及市场开发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提升这些素质和能力。”付林的海外工作就在这样的温暖和关爱中起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海外员工难以正常休假,韦强余和同事们大多已两年没有回国,加之所在国疫情和时局均动荡不已,大家时常感到焦虑。烦恼或茫然时,韦总是他们的主心骨。付林说:“我们会找韦总谈心,他会和我们讲一些在海外工作的故事,告诉我们他产生类似情绪时怎样解决。我们总能在韦总的故事中感受到他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力量。”

大家幾乎没有见过韦强余表现出烦躁或焦虑。在付林看来,疲惫和寡言,或许是韦强余“重压之下的样子”。马腾判断,自己看到韦强余“几次独自在健身房使劲锻炼,那可能是他心情比较低沉的时候”。

韦强余说,自己压力大时,会放空自己;如果有时间,只想好好睡一觉,调整好状态,再处理难事。但在前方一线,难以有这样的空闲留给他。因此,同事们时常看到艰难谈判回来时、面对难题时,压力之下的韦强余常到办公楼里水池边,用凉水洗头洗脸,“强迫”自己快速缓解紧张情绪,再去思考难题,给出解决方案。

马腾说,项目多时,韦总经常一天与不同的业主进行几次谈判,“头发总湿漉漉的,好像没有干的时候”。

同事们都理解他,但他仍旧宁愿独自消化这一切,在大家面前总是积极、阳光。韦强余说,“这是我们这一代国际工程人所应该守望的初心和担当的使命”。马腾则看到这份守望和担当对青年的激励:“韦强余是大家的榜样。个人价值提升离不开辛勤努力,且要与国家需要密切相连。不断在艰苦中磨砺,人生才能熠熠闪光。”

责任编辑 赵汉琪

猜你喜欢
埃塞俄比亚业主工作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环球图说
职业“房闹”背后的“产业链”
“融入”的拍摄
TRAINING WHEELS
不工作,爽飞了?
开发商可以将小区的停车位高价卖掉吗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