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2022-03-01 19:45江苏省南京市扬子一中松杨路分校蔡子聪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

江苏省南京市扬子一中松杨路分校 蔡子聪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和讲解基础音乐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现实层面来看,初中时期的音乐教学有许多问题尚待处理。本文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培养思路,旨在提升音乐教育质量,发挥音乐教育作用。

一、音乐核心素养

新时期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成为主旋律。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很多内容,除了基础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包括音乐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学生的外部事物感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属于声音艺术,能让人健康向上、美化情操、净化心灵,同时能让人感到轻松、愉快、充实。音乐独特的功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心情,有助于人类个性的培养,可以锤炼个人意志,并以此为基础,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培养要素

(一)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这里的审美感知能力说的是学生的表现要素、表现手段、表现形式和听觉特性的把握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体验能力。

初中音乐教育需要教师予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更高的关注度。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有必要主动传授学生更多的音乐知识和经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走进音乐知识,形成音乐作品内涵与创作背景深层次认知和理解。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增强学生的音乐作品认知能力,实现学生审美感知素质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教授《月之故乡》这一课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先欣赏作品,闭上眼睛感受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感情,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感受。之后,教师再进行音乐知识与技巧传授,增强学生曲调关注度与理解。通过聆听的过程,学生对歌曲包含的感情建立了深刻印象,学生与歌曲形成了情感共鸣。此外,在课堂教学期间,为实现学生审美感知素质的有效培养,多媒体设备是很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和这首歌曲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加深学生对歌曲创作背景和历史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作品认知能力,使学生形成作品审美情怀,提高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在艺术素养中,表现素养是很重要的内容,表现素养指的是学生的艺术表演、音乐唱作、歌唱、演奏等能力,充分表现出音乐中的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在过去的音乐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多数采用“师讲生听”的方式。学生在“灌输式”的课堂中根本听不进去知识,学不到有用的内容。被动的学习状态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这样的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艺术表现素质的提升,无法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为达成艺术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音乐实践机会,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实践当中,将课堂所学知识变成艺术表现能力。

例如,在《让春风带着歌声飞翔》的教学中,该单元的歌曲有着情绪欢快、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特征,歌曲中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要想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有必要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样才能跟上课堂节奏。不过,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多数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组织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理解知识,提高知识学习效果。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与表现能力,达成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文化理解力是指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从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方法,考量学生在各种文化语境中的音乐艺术学习效果。以此为基础,学生就能深化音乐作品当中所表现的情感内涵。创作音乐作品时,作者一般都会受当时的情绪、文化环境、社会背景影响。学生在音乐作品的学习中,如果想充分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提升自己的音乐理解力,有必要走进歌曲背后的文化故事,走进特定语境考量歌曲中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并表达歌曲的情感与内涵。

例如,在《嘎达梅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和作品有关的图片、视频资料整理到一起,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年代,以此为基础,学生进入到特定时代背景当中,深化了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学生就能有感情地表达和演唱歌曲,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

在核心素养教育大环境下,音乐教学不能只是考虑怎么才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教师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独特的音乐感知力与审美能力。教师需要营造教学气氛,创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能主动表演和模仿,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1.引入流行音乐

核心素养教育需要帮助学生积累艺术技能和知识,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形成评价、感受与欣赏艺术的能力与意识。学生有了表现和表达创意的意识以后,才能拓展与升华美学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民歌和流行音乐的关系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多数情况下的音乐教材歌曲都是民歌,而学生平时接触的大多是流行音乐。书本音乐素材和学生平时接触的流行音乐存在形式、节奏、曲风上的不同。为了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习,教师可以有意无意地将一些流行音乐融入课堂教学中,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2.巧用多媒体手段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多面、立体的学科,是强调语言和声音的混合艺术。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显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实践积累和沉淀。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有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很多学生平时都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听音乐能舒缓学生的压力,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流行音乐,帮助学生排遣生活、学习中的压力,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音乐,让音乐变成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创新教学模式

1.小组学习

自主发展学习能力是当前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打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授《参军去》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之后简单介绍这首歌曲的节拍、元素,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歌曲进行讨论。此时学生就会利用之前自学的音乐知识尝试打节奏和划拍。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产生了表现力和学习动力。最后,教师只需要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馈的学习结果,就能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效果。

2.因材施教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刀切的方法无法照顾每个学生,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教师使用统一的教学手段,势必会埋没不少学生的学习天赋,只能让天赋最好的少部分学生顺利掌握知识。在音乐教学期间,教师一定要留意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状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情况,做好教学策略调整。因材施教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针对性与质量。

四、结语

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较,初中音乐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更加突出。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同时要学会提升自己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素养和文化理解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音乐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音乐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