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

2022-03-01 19:45山东省济宁市霍家街小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素养数学能力

山东省济宁市霍家街小学 郑 冬 李 媛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引起了教育界和各年级各学科教师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数学是具有丰富理论和严谨逻辑思维的科目,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学科的学科特点,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通过日常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等,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

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开展。教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重视知识输入环节,忽视输出环节和学生的反馈环节。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以学生能做对题作为教学目标,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数学定义和定律等,忽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习的权利真正交到学生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和指南针,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展学习和推进学习进程的动力源泉,小学生身体和智力都处于待开发阶段,对新奇事物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想象力十分丰富,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课堂前十分钟对整体的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堂开端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意识到课堂前十分钟的重要意义,在这十分钟内通过丰富多样的方法进行课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通过游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表演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调动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使学生参与到课程导入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结合生活开展数学教学

小学生因为年纪尚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数学知识又是来源于生活,对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将生活化教学法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原理,很多小学生由于缺乏观察力、想象力,认识能力不足,常常会忽视生活中的数学规律。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题,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和教室内,更应该落实到生活中。教师可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前,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甚至可以走向公园、博物馆等观察具体的事物,使学生真实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数感。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当做学习数学的媒介,引导学生勤思考、多联想,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与学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比如,在讲解三角形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教室内存在的三角形,学生会发现桌子腿的构架存在三角形,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定理。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巧用情境创设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断发生变革,传统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新奇事物容易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既不能使其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容易使其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上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授课手段和授课模式,增加数学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比如,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产物——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图片、动图、音频、影像资料等,也可以将互联网上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环境中加深对数学定义、理论、规则的理解,学生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开展数学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五、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授课模式

传统的授课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是否有疑问、是否已经掌握将数学理论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转变为由学生主导,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数学世界的时间,给予学生表达自己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果学生有解答不出的数学问题时,鼓励学生及时寻求教师帮助。教师也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当学生遇到数学难点时及时给予思路点拨。在师生之间构建双向、良性的沟通机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数学教学效果最大化,更高效地培养核心素养。

六、巧用翻转课堂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算术能力、解题思维和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让学生了解数学价值。小学数学具有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的特点,对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很难吸收教学内容,对数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更不愿意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灵活运用翻转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下放到学生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教师不再重复讲授所学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影像、视频资料巩固课前的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翻转课堂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七、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数学与世界联系的有效手段。数学模型区别于普通的数学算式,它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的最佳方法。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虽然基础,但也蕴藏丰富的数学模型,如总量模型、路程模型、植树模型、工程模型等。在使用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现实情境,想象情境中的各种数量,想象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多种组合的可能性。学生在利用数学模型解答具体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想,丰富了解题经验,培养了数学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地培养了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八、结语

综上所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和学生的学习生涯的。而小学阶段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时期,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创新授课手段和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生活化教学、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建立数学模型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世界,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应用意识等,从而提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素养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