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辩论赛写作模式,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2022-03-01 19:45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辩题辩论赛苏武

杜 芬

(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江苏 徐州 221000)

辩论赛写作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写作模式,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受到广大考生重视,此种新颖、有趣的写作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至写作活动中,并融入创造性思维,以此还可推动学生语文作文写作质量的提升。

一、辩论赛写作意义

辩论即指双方借助一定的理由阐述自己对于某问题、事物的观点、看法,驳斥、揭露对方的谬误,力图双方达成共识或形成正确认知的语言实践活动。辩论过程中,要求正方双方需鲜明、准确的提出自身见解,同时利用严密的推理及证据确凿的事实对对方的见解加以驳斥,以此确定并强调自身观点、看法。以严格意义分析,辩论赛中辩论实则为双边活动,辩论双方持有各自不同观点,并形成对立,正反双方凭借自身严密的思维逻辑交锋。伴随近几年高考考场作文放宽文体选择范围,使得文体选择更为灵活,部分考生则创新性的将辩论赛模式“嫁接”至高考考场写作中,将辩题作为写作话题,借助对话形式的设计,使得反方、正方交错发言,由此形成一篇文章,实际上,此种写作形式为辩论过程实录,其中所形成的辩论稿即为在交际语境写作环境下所形成的一种写作形式,由作者完成题目的选择,再由作者完成正反双方的观点的选择,将整体思考视角作为基础,依据辩论题目所形成的综述式发言稿,与辩论过程实录存在一定差异。作为近几年所兴起的一种作文写作形式,部分考生针对此写作模式予以足够重视,针对此现象,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需对辩论赛写作予以重视。

二、辩论赛写作原则

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赛写作模式时,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重视如下几项原则的掌握,仅有如此,方可对所写作内容的质量加以保障。

其一,需以一定的理论高度出发,针对辩题作出有利于己方观点的界定,由此收获大部分听说的共识。写作过程中,通过立场的确立,除可对我方对于辩题的理解加以明确外,还可对对方对于辩题的理解形成一定限制。即指辩论过程中,需对对方所需论证的内容明确指出,并重视我方立论范围的尽可能扩大,同时还应重视回旋余地的保留,如以“现代文化对于中学生正面影响更大/现代文化对于中学生负面影响更大”此辩题为例,我方辩题为现代文化对于中学生正面影响更大。辩论过程中,我方对于现代文化词概念的释义为现代文化,为现代观念、现代制度、现代知识所形成的有机整体,以中华民族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并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经借鉴、创新、改革、发展等诸多发展历程所形成的新的整体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现代文化对于中学生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更大。

其二,应借助高远立论对己方阵地加以巩固,并对己方立场形成保护,主要即指承认众所周知的观点及显而易见的事实。随后以对己方有利的观点作为切入点,上升理论层次,使得对方精心设计的材料难以发挥。以我方熟悉阵地与对方展开交锋。如“校风对中学生人格塑造作用更大/家风对中学生人格塑造作用更大”在此辩题中,我方对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之恩予以感谢,并对子女人格塑造过程中,家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承认,并重点强调中学生此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对于教师在人格塑造方面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及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等加以强调,以此获得良好的辩论效果。

其三,在辩论过程中,需保持新奇的立意。仅有己方立意新奇,突袭对手准备薄弱之处,将会使得对方措手不及、仓皇应对,此种立意需在情理之中,并处于意料之外。为此,要求辩手对于辩题展开自己的思索及揣摩,提出新颖立意,方可使对方猝不及防,获得己方胜利。

三、优化辩论赛写作模式策略

(一)厘清辩论概念

辩论赛写作过程中,需先纵观辩题,主要内容即为先对辩题类型形成明确认知,是指辩题为以事物情况为依据直接明确自身观点的是非型辩题,或是在两项之间展开比较的比较型辩题,是涵盖“必然”“可能”等模态词的模态型辩题,或为未涉及模态词的非模态型辩题。需以明确辩题类型为基础,全方位扫描辩题中所出现的概念词语,在此过程中,不仅应认真准确定义概念性实词,同时还应准确找到核心概念,同时也应仔细品味修饰限制性虚词。此外,还应对辩题中概念间的关系加以了解,如所蕴含的条件关系为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或是充要条件,仅有完成全面、清晰的审题活动后,方可为自身辩论稿写作框架的形成提供必要构件。

如学生以“全才更适应社会竞争/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此辩题撰写辩论稿时,先全方位扫描辩题,观察到辩题中存在“社会竞争”“全才”“专才”等概念性词语,同时包括一个程度副词“更”,由此分析可知,为“全才”“专才”经比较后,一决高下。明确双方辩题均为充分条件关系后,清晰准确理解概念即为关键,以此为辩题的一场辩论赛中,反方针对概念展开鉴别、诠释,即全才即为每种知识均懂得一些,但却无精通指出,杂而不精、广而不专,所以此类人才核心竞争力薄弱;专才即为拥有一门以上精通的技能、学科,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可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经此定义后,社会竞争中“专才”的优势得以体现,同时也为本方明确辩论优势,此即为纵观辩题及厘清概念之后所获得的成效。

(二)合理利用分歧

辩题能够成为辩题的关键因素即在于正方、反方二者间存在分歧,此也为正反双方交锋点,辩论过程中通过准确抓住分歧,除可促使本方在辩论时,专注于问题,还可推动有利于自身逻辑结构的建立。辩论稿逻辑框架设计时,需注意如下几点:其一,尽量扩大本方立论范围,对对方立论范围形成限制;其二,尽可能选择难以攻击的整体构思,即为“高立论”,可有助于本方展开高屋建瓴的辩论;其三,尽量全面的考虑双方辩论思路,知己知彼。随后,以上述几点为基础,做好“破”“立”,“立”即为对本方观点加以明确,可借助归纳法、演绎法站稳脚跟,再展开“破”,即为借助反证法、归谬法对对方的材料、观点加以否定及驳斥,通常情况下,以“立”完成开篇陈词,以“破”总结陈词。

以“学陶”为背景的一场辩论赛中,“当今社会求真越来越容易/当今社会求真越来越困难”为辩题,求真“困难”“容易”为双方分歧之处,开篇陈词时,可以观念更新、个性追求、科技发展等诸多角度立论,对求真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陈列,以此可帮助人们发现缺陷,并吸取可借鉴教训,借此可为本方提供“高立论”,还可对对方立论范围加以限制,反方指出,主观上每个人均有求真的愿望,“能做”“想做”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原因在于人在主观层面所提出的求真愿望、现实条件二者间存在矛盾。随后,正方双方在“求真”的客观条件、主观愿望方面产生分歧,总结陈词时,反方指出越发标准化的应试教育、以竞争为主的教育体制,所培养的并非为“真人”,实则为符合标准的人,同时,抛出具备杀伤力的论据,即维基百科作为一个以求真为主旨的公司却曾面临破产危机,发达国家之中美国的几亿人口之中,仅出现一个求真的斯诺登便被大肆追捕,此即为破中有立战术的应用。

以“男女分校有利于解决'男孩危机’/男女分校不利于解决'男孩危机’”此辩题为例,反方指出,男女混校的教学中,男生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通常遭受压制,而分校后,对于男女不同性格的培养予以重视,使得教育具备有效性、针对性,学生也不会因受性别差异因素影响,而丧失展示自我的机会,可推动男生、女生共同发展,此也为破立结合的有效应用。

(三)挖掘辩题,突破重点

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为引入辩论赛写作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需重视辩题的适当选择。教师所设计辩题,除应与当下教学内容密切关联外,还应对客观事实与语文逻辑相契合,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可辩性、知识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雷雨》此篇文章时,由于《雷雨》为现代剧本。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对于文本语言通常不会存在理解层面的障碍。因此,教师便可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展开深入研究,探析文本中存在具备探究价值的问题。如剧本人物语言所具备的潜台词均需读者细细品味方可通过现象看本质,对人物形象形成透彻理解。而教师为帮助学生对于人性的复杂及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应用的个性化语言形成深刻感悟。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可设立如下辩题,如“周朴园对鲁侍萍是真情/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假意”。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借助此问题的提出,可激发学生辩论意识,学生逐渐形成假意与真情两个不同的对峙阵营。此时教师稍加点拨便可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记录自身所辩论内容,完成文章的写作。

又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孔雀东南飞》此篇文章时,为引导学生分析焦仲卿此人物形象,教师便可设计如下辩题“焦仲卿深爱刘兰芝,若你是焦仲卿,面对母亲的专横暴戾,你会选择默默忍忍/自立门户。”再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项羽本纪》此篇文章时,项羽英勇非凡、才气过人、豪气万丈,然而最终却落得乌江自刎。教师针对此点可向学生设计如下辩题,“项羽为英雄/项羽为枭雄”,此类均为恰当的辩题。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而言,学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通常难以对写作重点加以准确掌握,而教师借助辩论赛写作模式的引入,可促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接受彼此观点,对于写作内容展开全面的思考,以此推动学生文章写作质量的提升。此外,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由多角度、全方位展开文章的赏析及辩论活动,还可推动学生形成独特的自身观点,强化逻辑思维。

(四)重视主体,因势利导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重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推动辩论进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结合学与用,实现和谐宽松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适当点拨,并准确找寻切入点,鼓励学生以主题依据展开辩论活动,促使学生可针对语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展开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话语权及思想情感予以充分尊重,对学生发展需求加以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彰显学生主体个性。教师在辩论写作活动中,除应引导学生以全方位及多角度的方式,针对问题本质展开深层次剖析外,还应鼓励学生以现代视角出发,解析历史问题,对历史中优良精神及品质积极传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苏武传》此篇文章时,文章中涉及诸多生动优美的细节描写,文章主要体现出苏武被扣匈奴19年期间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动人事迹,学生在文章阅读时,针对苏武此种做法则产生不同意见。如有学生认为苏武所秉持的忠义为一种盲目的从君主机制,为君主做出无畏牺牲,为一种愚忠的表现。然而也有学生认为苏武此忠义精神空前绝后,光耀千古。此时教师便可因势利导,设计“苏武爱国忠君的行为是愚忠/苏武爱国忠君的行为是空前绝后的忠义。”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准备辩论素材展开辩论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忠孝仁义与爱国主义间的关系加以探讨,并解析苏武个人所具备的历史局限性。分析文章中具体语句的内涵,部分学生持有愚忠观点,学生认为苏武得知张胜等人计划败露后提及,事虽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此表明苏武存在想要自杀的想法,由此可见此想法的愚蠢。苏武在并未想到事情的解决措施时,便产生自杀的想法。由此可见,在面对困难时,苏武较为懦弱,若自己真自杀将会落实畏罪自杀罪名,自己的冤屈永远无法洗清。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苏武的视死如归及坚贞不渝为莽夫行为。上述结论、分析均为学生经独立思考后所形成的观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形成的观点用于辩论赛写作中,以此提高学生写作质量,还可以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趣味性的辩论活动,可推动学生自身独特观点的形成,并张扬学生个性,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五)辩练结合,以辩论促进写作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而言,写作为一项重点及难点学习内容。教师在作文指导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理有据的完成一件事情的讲述及议论为难点之处,大部分学生对于作文写作活动均抱有畏难情绪,学生经苦思冥想后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致使学生所写作的文章生硬、缺乏依据且干瘪。此外,由于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不足,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写作内容不够充实的问题,学生写作文章新意不足,致使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语文写作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借助辩论写作模式的应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掌握写作方式,如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如下作文写作话题:有人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指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在无话时,也应重视自身见解的表达。分析此作文题目即将说话为中心。分析话长与话短二者间存在着鲜明的辩证关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即指若讲话内容充实,富有见解,则应多表达,若讲话毫无内涵且思想淡薄,则保持缄默是最好的方式,应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即指若学识渊博则应保持自身语言的简明呃要,若学识浅薄也不可失去表达的勇气。大部分学生在刚看到此文章写的题目时认为此题目没有文题,无从下笔。针对此现象,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辩论活动,借助辩论活动展开,帮助学生对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及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此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将自身辩论内容融入至语文写作过程中,由此实现高质量文章的写作。此过程中学生可形成丰富且鲜明的观点,对传统写作模式中所存在的内容不充实、文章千篇一律的缺陷加以改善,推动学生文章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对语文作文教学价值形成全面认知,重视语文教学内容的更新,促使学生可积极主动参与至教学活动中,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帮助学生了解辩论赛写作方式,推动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辩题辩论赛苏武
苏武庙
有力的反驳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辩论赛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