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角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2022-03-01 20:02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
学苑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小学生

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 夏 茜

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其具有比较强的文化传播力和感染力,通过音乐能够聆听不同故事,这些故事既有不同民族的故事,也有过去的革命故事等,均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目的。基于德育视角下,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尤为关键,同时,学生也非常容易去接受。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特别是和英语、语文等语言学科,其实际上侧重于对自身情感的交流,并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言性学科进行表达,以此来达到情感方面的有效沟通。通常情况下,音乐主要是以乐曲和视唱的方式来实现对自身情感的有效交流,进而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音乐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也不同,其一般是以学生唱跳为主,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让学生更多地听取一些高尚的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首先是音乐教材自身的优势。在小学阶段当中,音乐课本主要包括理论、实践以及趣味这三个方面,不仅需要为学生适当地传授相应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实感受,在选择歌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还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化,特别是需要充分地结合音乐的美感和趣味性,以便学生在课堂教学阶段更好地体会和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和享受,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在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如果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当中去学习,就可以更加放松,同时思维更加活跃,可以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有效地发展。除此之外,在小学阶段当中,大多数音乐教材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其中《常回家看看》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其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很显然,这部分都可以为教育提供很好的基础。

其次是平台的优势。和其他学科相比之下,小学阶段开展音乐课堂氛围是截然不同的,课堂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参与度更加关注,学生不仅需要动动自己的脑子,同时还需要动口动手,做到手脑统一使用,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充分的调动起来,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释放自己的天性。此外,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更加和谐,在课堂当中形成更大的智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更加方便向学生渗透关于德育的知识。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1.教育资源欠缺。

在小学阶段当中,都是以数学语文这些学科作为主要部分,不能足够地关注音乐教学。在小学课堂当中,音乐教学的占课时长仅占据全部课程时长的1/25,在向学生讲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大纲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内容向学生讲解,这样在课堂当中融入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问题。在教师配备方面,并未按照要求对小学音乐教师给予科学、合理的配备,且已有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实,且教学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加之部分教师有很重的教学任务,从而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不理想。当前,有一部分音乐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还不足,一部分教师觉得音乐教师并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德育教育,并未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还有少数教师虽然强化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但是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并未将德育教学更好的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德育教学与教材联系不够。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可以引导教学活动的完成。德育教学的融合力度以及使用教材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当前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当中,教师不能有效地使用音乐教材,在德育教学阶段,大多数教师会选择千篇一律的知识点,并未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拓展,比如在教材当中,课后有“音乐家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介绍一个音乐家的一生,如果教师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地应用,就可以有效地完成德育教学。

3.音乐与德育的实践性过低。

在当前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课程的实践性更加关注,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实践方面的要求,所以在融合音乐教学以及德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多个不同的方面来设定不同的实践场景,而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充分地体会促进学习,并且可以保证自己的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同时,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音乐教学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多个不同的方面,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充分挖掘音乐教材,激活学生道德意识。

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要充分的树立一种德育的观念和意识,将教材作为基础,以课堂为阵地,从而将教材当中的德育知识充分地挖掘出来,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尽可能保证在课堂当中让德育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例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多个歌曲,都可以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这种教材的类型属于一种显性的德育因子,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歌词进行探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作者在歌曲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热爱之情。

2.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

首先,音乐是一种精神的产物。在歌唱时,学生的全身心都非常放松,同时,他们可以很好的净化自己的心灵。然而,如何唱好歌也是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环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越来越发散,并且可以充分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整个市场当中,学生需要认真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深刻地投入到营造音乐的氛围中,在不知不觉当中,会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影响。比如,在学生学习《留给我》这首歌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两幅不同动物的遭遇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一个镜头呈现的是小鸟和森林,而另外一个镜头呈现的是骆驼与沙漠。在观看相应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过度砍伐以及放牧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考虑这些问题可能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视频的内容,学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过度砍伐森林和开发农业牧业,都可能会引起森林的灭绝等,并且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学生渲染相关的图片视频及音乐,在视唱当中,学生既能够学到一首歌曲,同时,还可以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是音乐属于一种传播信息的载体,在音乐当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在面对生活当中应该保持这样的态度,还有怎样正确做人的观念,甚至是通过演唱每一首歌曲以及歌词,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并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德行。因此,通过音乐教学,教师可以将更多文化常识渗透到音乐歌曲中,进而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平安夜》歌曲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为学生播放,如圣诞节等,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的节日,从而可以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学生讲解在我们国家当中的一些文化常识,其中包括《西部风情》这种类型,教师可以给学生传授,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风俗习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通过这种教学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掌握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同时对音乐文化的背景也更加了解和掌握,在不同的民族当中,有不同的风采,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当中存在的魅力以及凝聚力,调动学生的团结精神以及爱国品质。

3.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持之以恒精神。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音乐课堂的教育进行充分利用,而且还需要与课后音乐活动充分地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情感熏陶以及精神洗涤,

比如,在学校当中会定期地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比赛等多种形式,同时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来开展音乐兴趣小组,其中包括乐器兴趣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参与这些不同的音乐活动,通常情况下,学生不能靠自己的一己之力来完成,而是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智慧。因此,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得到不断地提高。此外,在各项课外活动以及兴趣培养的过程中,都需要始终坚持,才可以有所成就,特别是舞蹈表演,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基本功,才可以将一台精彩的舞蹈演出顺利完成。因此,这些都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4.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强化德育教育渗入。

大多数小学生身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认知能力有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这些均会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此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阶段,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了实现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则需要教师为小学生营造良好教学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好地认知和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所蕴含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进行《小螺号》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由于该歌曲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此时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歌曲的感染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则需要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求小学生闭上眼睛,并为其播放风吹海浪的声音,随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和鼓励小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海浪拍打海岸的画面。接着,要求小学生睁开眼睛,并继续为其播放歌曲中浪花在笑,海浪在飞,小主人吹起号角,唤船归来以及愉快等待阿爸归来的情境,其既能够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歌曲的全面了解和掌握,进而引起情感共鸣,提高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合理有效导入,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点,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既可以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课堂导入的方式比较多,此时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教学需求来合理选择课堂导入方法,以此来更好地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对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以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一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导入“红领巾”相关案例,并向小学生进行如下提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每天都戴着红领巾呢?”随后小学生开始进行交流和讨论,有的小学生说:“因为我们属于少先队员。”,也有的小学生说:“红领巾属于五星红旗的一角。”接着,教师可以告知小学生:“红领巾是少年先锋队的标志,通过佩戴红领巾可以说明对革命战士的敬佩,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红领巾背后的职责以及荣耀,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成为一名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优秀学生。

结束语

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在实施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也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教学方式。在开展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德育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们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而且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将自己的道德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