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1 22:01
新课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组内学案探究

黄 倩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华君外国语学校,江苏 扬州)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和必学科目,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是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不足,无法很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这就需要教师寻求全新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伴互助的方式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之一,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模式中形成学习共同体,经过组内合理分工,发挥自身在小组中的作用,从而完成自身的成长。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团队协作的教学方法,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在数学课堂中采取小组合作方式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课堂当中创新教学方式时,教师也在不断尝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虽然教师能够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因此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学习反馈,因此会造成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一致,导致出现班级学习水平分层。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则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利用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教学法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能够帮助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有效避免班级当中的分化问题,让学生实现互帮互助,由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局限于学生的合作,也包括师生的合作,教师对小组的合理分组是其教学能力的表现。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讨论的主题。在分组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分组中,以提高学生在组内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切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比如某些学生之间可能存在不合,此时教师如果强制将其分为一组,不仅无法顺利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还会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恶化,影响班级整体的和谐。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可以丰富分组的形式,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投票,以票多的一方为主,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对某种分组方式表示不满,那么教师一定要慎重选择这一分组方式。小组分配完成之后,教师要合理配置组内的成员,发挥学生互帮互助的作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组内得到充分锻炼,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数学作为理科,学生如果死记硬背数学知识,不仅学习的效率不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将受到影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头脑风暴,进行思维上的互补,更好地掌握数学解题方式,形成数学思维模式。虽然大多数数学问题的答案都是固定的,但是解题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一道题目可能有多种解法,所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习到更多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丰富解题的方法。固定的思维模式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在课堂当中积极践行,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合作探究目标,明确组内职责

学生在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探索时,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

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知识的教学当中,教师可先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该章节的知识点,掌握其中的定律和规律,让每一个小组认真地对目标进行讨论,并且确定组内成员在课题研究中的具体职责。如教师可以先将常规的组内分工结构图展现给学生,一般包括组长、数据整理员、计时员、资料整理员、纪律委员等,学生可以依据分工图明确组内不同职务,如纪律委员不仅要保证自身的行为,也要管理其他成员的学习行为,防止小组成员出现与课题研究无关的活动;数据整理员是整合组内学生提出的观点;计时员要明确小组讨论的时间节点,确定合作的流程,保证同学之间的合作顺利推进;资料整理员根据目前小组研究的主题,整理出应有的探究资料,并且整合组内成员的观点,对小组讨论的结论进行总结。明确具体分工职责后,结合组内成员的个人特点和认知水平,科学分工,针对相关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小组学习,以丰富学生合作学习的经验,提高其学习水平。

(二)优化小组评价,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采用有效的评价活动能够准确判断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分析,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优化提供依据。初中数学教师要优化组内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出高效的小组合作方法,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对于“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日常实际,挖掘生活素材,结合实际生活问题为学生提出教学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点探索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当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此,每个小组首先要在组内展开讨论,依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答案,组内成员一起讨论解题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团队协作优势互补,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解答完成之后,整合组内探究的结论,并且分析每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以此来实现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随后教师对小组合作的结论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予以正面、积极的评价,引导小组成员反思是否所有的成员都参与到了活动当中,彼此之间是否达到了无缝合作,是否有组员存在不良行为等,通过反思来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改善学习方法。

(三)拓展合作空间,改善教学结构

团队合作的教学活动不应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发挥组内成员相互监督的作用,让学生在课下也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以拓展合作的范围,提高学生合作的意识,锻炼其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除了课前预习环节中可以用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巩固环节也不能忽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课上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解答,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这一反馈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组内学生互评来实现反馈。教师通过对小组内研究情况的了解,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习题:学校组织夏令营活动,有甲、乙两家旅行社,每位学生交2000元,最少10人,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甲旅行社每人优惠75%,乙旅行社减免一人费用,其他优惠80%,学校预备10~30名学生参加活动,问选择哪一家旅行社更省钱?这一问题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不确定的学生数量会影响到其最后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完成题目,做完之后再加入小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在相互沟通中最后得出结论和数据。

(四)学案辅助教学,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当中,让学生以互助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并不代表教师不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小组探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当引导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确定研究的方向,保证其合作的有效性,发挥小组合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学案中引导学生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图形的全等”的学习中,课程开始前先分发学案,让小组根据学案来进行自主学习。学案中的内容要包括学习的目标、重难点知识、学习任务等,学生可以根据学案的框架自行填充学习的内容。由于中学生在自控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无所事事的情况,教师要实时监督学生的组内讨论情况,对开小差的学生进行提醒,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组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比如,教师提出研究问题:两个全等三角形在书写时要注意边角对应,是否能够用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的方法来证明全等三角形?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先提供的学案明确学习的方向,做好知识预习,为接下来的小组探究奠定基础,借由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探究的内容,明确探究的目标,掌握探究的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习惯。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状态,设立小组合作的探究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水平来分配组员职务,用丰富的小组合作评价和多种形式的组内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切实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进程。

猜你喜欢
组内学案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