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向探索

2022-03-02 16:07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化教学课文内容文本

张 铎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实验小学,甘肃 平凉)

新课程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质量诉求与价值诉求,教师开始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力求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有设计、有过程、有体验、有效果的人性化认知道路。因此,教师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的时代理念,主动探索阅读教学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可能途径,促进新课改应用于阅读教学。

新课程改革唤醒了教师对语文教学进行锐意改革、提质增效的质量诉求,因而教师开始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致力于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中。大量新思维、新策略与新模式纷纷“入驻”阅读教学课堂,为小学生的阅读认知带来了焕然一新、赏心悦目的良好体验,也直接激发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究热情,更推动了阅读教学模式的更新换代与创新发展。

一、借助电化教学创新阅读教学

对于在多媒体时代长大的小学生而言,文本阅读过程是一个较为抽象、深奥、枯燥的“苦差事”。很多小学生不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文本阅读,即使在短时间的文本阅读中状态也非常低迷,无法进入大脑兴奋、情绪激动、精神饱满的良好认知状态中。因此,教师引进电化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投其所好地推动阅读教学跟上多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就成为阅读教学创新发展的方向。

比如,虽然《观潮》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小学生却很难从文本信息中想象到钱塘江大潮的浩浩荡荡、铺天盖地、威猛彪悍,难以进入课文内容创设的意境之中。因此,教师可以实施电化教学,为课文内容搭配一段真实的视频资料,更要为视频资料搭配课文朗诵录音,让小学生放下课本,看着大屏幕进行直观认知。这样,小学生就会获得强烈的视觉刺激、听觉震撼、心理冲击与情绪感染,自然能够进入欢呼雀跃、兴奋异常的良好主体认知状态中,还能够将钱塘江大潮的威猛之势以及课文内容牢牢地记在心里。由此可见,电化教学以视频信息、语音信息以及音乐信息完全取代了语文课本提供的文本信息,让学生亲眼看见了钱塘江大潮的浩大气势,自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达到创设电化教学的目的。

二、借助课剧表演创新阅读教学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剧表演创新阅读教学,以课剧表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研读意识与表现动机。课剧表演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印证课文内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效果,借助课剧表演这一轻松认知方式催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小学生就会在阅读教学中进入积极阅读、主动思考、自觉探究与深度考量中,从而实现了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主体认知状态与认知能力的创新调控。

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篇幅虽然不长,但是小学生与课文内容在时代背景、文化基础与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学生难以达到课文内容的境界,使学生的认知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课剧表演活动,让小学生在准备课剧表演中积极阅读、深度思考,也让学生在课剧表演中再次感悟课文内容,并借助课剧表演中的语音信息、肢体动作、人物造型等感官刺激实现对课文内容的再探究、再处理、再整合。由此可见,课剧表演激发了小学生阅读兴趣,有效推动小学生主动研读课文内容,尤其是深度探究人物语言的思想内涵与内容指向,因而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的阅读认知效果。

三、借助快乐朗读创新阅读教学

教师不仅要为阅读教学引入创新性辅助元素,还要对阅读教学进行创新性开发,切实促进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满足新课程改革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实施快乐朗读活动,利用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开开心心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思考、科学高效地悦纳。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快乐朗读创新阅读教学,切实促进阅读教学的实质性提升。

比如,《蟋蟀的住宅》一文篇幅较长,教师可以采取轮流朗读,先将学生按照座位位置分成四个活动小组,然后再将课文分成五部分。接着,教师让小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元进行轮流朗读,每次朗读的内容都不一样,几轮过后小学生就会将课文内容朗读一遍,而且还获得了读一遍、听多遍的认知效果。因此,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而选择轮流朗读的活动方式,借助趣味活动的多次重复提升阅读效果。

综上所述,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主题思想,也是阅读教学提质增效、快速提升的必由之路,更是教师施展教学智慧与教学方法的育人支点。因此,教师立足阅读教学这一活动平台,积极探寻电化教学、课剧表演与快乐朗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应用与实效价值,努力为小学生的阅读认知、积极思考、主体成长打造一条人性化、趣味化、主体化与实效化的快乐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电化教学课文内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电化教学为师生搭建双向交流的平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活用电化教学于小学数学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