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拉苏M19号墓地整体打包文物实验室提取与修复

2022-03-03 03:25撰文段朝玮
炎黄地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墓葬皮革青铜

撰文/段朝玮

项目背景

新疆喀拉苏墓地,地处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阔克塔斯村西北约2.5千米的草场戈壁上。2014年5月至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喀拉苏墓地进行了相关的考古发掘,发掘清理墓葬共计53座,该区域墓葬与墓地分布地域不集中,墓葬表面形态清晰可见,多以岩石堆积为封堆,平均直径为6~38米,部分墓葬封堆下方有石圈。绝大多数墓口位于封堆下方中央位置,近似长方形。其中有43座竖穴土坑墓,4座石棺墓,3座偏室墓,2座石椁木棺墓,1座木棺墓,全部墓葬中有16座殉马。大多数墓葬清理前出现被扰动迹象。东北—西南朝向42座墓葬,东西朝向墓葬5座,南北朝向墓葬6座。考古发掘出土的各类金器、铜器、铁器、骨器、陶器、石器等文物将近600余件。

新疆阿勒泰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位置示意图

文物提取

M19发掘现场对文物进行了整体打包,此次提取修复文物均为M19中的青铜饰品,实验室提取文物之前包裹整体已拍过X光片。观察X光片,得知此包裹内部为皮革与青铜饰件,另外包裹边沿位置处有一青铜饰件。(图1)

图1 整体打包文物包裹X光片

用美工刀轻轻划开外层石膏绷带并去除,去除外层石膏绷带后找到内层保鲜膜接口,将内层保鲜膜慢慢从包裹表面剥离去除。此次整体打包文物包裹体积较大,需要多人配合拆除表面打包物,随后将保鲜膜内的第二层缓冲材料取出。为了避免文物在拆包时发生断裂和倒塌,该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文物的强度。最后外部打包层清理完毕之后,进行拍照记录。

打开后,在包裹的外面边沿处发现有一块青铜饰件,与X光片中发现的位置相同,该青铜饰件是在包裹的最外侧。打开后对该包裹里的迹象拍摄微距照。(图2、图3)

图2 拆包前

图3 清理前微距痕迹位置示意图

拆包后

仔细观察包裹中的遗物,发现文物主要以皮革及青铜饰件为主,后通过与发掘现场照片对比得知,该皮革盖在墓主人的小腿部位,而青铜饰件则是在脚踝处,两者之间没有相连接的关系。

使用毛刷、镊子、洗耳球等工具,小心去除该包裹里表面沙子、灰尘,注意皮革本体、青铜与皮革连接处、纺织品痕迹、疑似植物根系处等。

清理过程中发现,青铜饰件与周围皮革主体无直接联系,只有下图中2、3、4号位置处的青铜饰件的背面有皮革残留,其中2号位置处的皮革残留比较多,可以看出青铜饰件是镶在皮革上的,皮革大约宽度为1.4cm。5、7号位置的皮革下方有纺织品痕迹,6号位置的皮革表面有纺织品痕迹;8、9号位置下面有纺织品残留,对8号下面的纺织品进行提取留样;10、11、12、13号位置处有疑似植物根系覆盖物,对该位置的疑似植物根系进行提取留样;15、16号位置处皮革表面有人工打孔痕迹,很可能是缝制过程中留下的针孔痕迹,但小孔里并未发现人为缝制时用的织物。对各个痕迹位置进行拍照记录。下图中1号位置是包裹未打开之前外面的青铜饰件,将该铜饰件提取放于右上角14号的位置处。拍照记录。(图4)

图4 显微痕迹迹象位置编号示意图

使用超景深显微镜对青铜饰件与背面的皮革的关系、纺织品痕迹、疑似植物根系、皮革表面孔洞进行显微观察,并拍照记录(以下显微照根据不同层位所挑选)。

因皮革与青铜饰件没有直接联系,故先将皮革进行提取装入密封袋,并画出青铜饰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再对青铜饰件进行逐个编号提取。 最后将剩下的沙土、青铜锈蚀残渣、皮革残渣、疑似植物根系等等的残留装袋保存待后续研究。(图5)

图5 皮革提取

提取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

技术路线

该批铜饰件上病害大概分为硬结物、泥土附着物、粉状锈,其中3号、6号上有皮革残留。(图6)

图6 修复前(正面)

病害图(正面)

修复前(背面)

病害图(背面)

先用手术刀和棉签配合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清理表面的浮土,文物表面质地较硬的铜锈,可以使用超声波打磨机或者砂轮机进行打磨清理,在使用打磨机清理铜锈的过程中应注意铜器表面铜锈层的坚硬程度。鎏金器物用手术刀在显微镜下清理表面凹槽的硬结物、土垢以及粉状锈。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使用工具等利器时小心清理,尽量避免将铜胎以及表面鎏金损伤。鎏金器物在清理掉表面大量浮土及硬结物后用脱脂棉浸泡10%的柠檬酸覆盖5分钟后取下(看表面清洁程度决定是否要再次覆盖),再用棉签蘸取柠檬酸清理表面凹槽部分。柠檬酸清理过后要用蒸馏水进行清理,以免残留柠檬酸对器物造成损伤。(注:清理过程中发现有皮革及纺织品残留并拍取显微照留档)

在清理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残缺,加热蜡片在其对应部位进行翻模,然后将翻好的模固定在补全部位,用1:1的环氧树脂胶加与器物颜色相对应的矿物颜料以及适量的滑石粉搅拌均匀后,均匀后填充在蜡片上;固定补全部分,24小时后固化。

先用酒精灯加热手术刀在补全部分进行塑型,接着用打磨机清除修整器物表面多余的环氧树脂,在打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器物边缘弧度与器物上的纹饰。打磨完成后对一些边缘纹饰进行复刻描绘,使其与原器物的纹饰自然衔接,最后再用砂纸打磨补全部分直至与器物表面高度相同。

对器物的补全部分选用矿物颜料做基底色,在基底色层上用调制好的颜料进行二次点涂,使之尽量接近器物本身的颜色,在复刻的纹饰方面也做到颜色的统一与和谐。

修复后对文物表面进行封护是为了能够大大增强器物对空气污染的抵抗能力,在环境条件达不到保存要求或减缓环境变化冲击时一种很好的处理解决办法,本方案选用丙烯酸类的B72.根据表面状况,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以乙酸乙酯配制的B72作为溶液,进行刷涂封护处理。本次封护所用到的B72溶液浓度为2%。

通过对喀拉苏M19号墓地整体打包文物整体打包文物的实验室提取,后期对保存环境的控制,以及对文物进行科学有效与更加合理的修复,从而有效降低文物的锈蚀速率,延长文物的寿命。经过此次保护修复,使文物表面锈蚀处得到了处理,对残缺部位进行补全,为今后能够开展科学检测分析,揭示文物制作技术的基本特征,以及考古学及技术史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证据(图7)。

图7 修复后(正面)

修复后(背面)

猜你喜欢
墓葬皮革青铜
生僻字里识青铜
皮革回潮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江苏常州孟河南杨村墓地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青铜古鼎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