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2022-03-03 05:39韩继豪
市场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支配

韩继豪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积极推动,山东省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消费和投资对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作用远远高于净出口。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成为拉动山东省经济的主体。改革开放早期,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投资的拉动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逐渐取代了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无法替代的决定作用。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受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的制约,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不断刺激国内需求,采用合理的应对手段,这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所处的窘境。2008年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为了防止我国经济继续下滑并积极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成为重要的经济措施。另一方面,我国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消费所占比重偏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当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改善国内需求不足问题,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重。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山东省坚持扩大内需,制定各项金融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增加消费,推动金融增长。

在国内,方福前通过中国各个省的城乡面板数据,发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有很大的关系,居民在收入分配制度中得到的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导致中国居民消费不足。储德银和经庭如从城乡比较视角出发,发现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显著影响。王吉恒等研究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和储蓄、通货膨胀和社会保障都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陈斌开、胡日东等研究发现城乡差距扩大将导致居民消费率的下降。雷潇雨和龚六堂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有着较大的正面影响,但是当城镇化速度过快时,居民消费率呈现反向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居民消费。王宋涛通过构建居民消费率分解模型,发现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会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而国民收入增加又会使得居民消费率上升。同时城镇化的提高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提高居民消费。易行健和杨碧云通过研究全球64个国家的居民消费,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政府消费率以及经济结构会影响居民消费率。周灵从人口、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和创新五个方面,分析供给侧改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建立VAR模型,发现网民人数与居民消费具有正相关关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具有负向影响且影响较为持久,流转税的增加会使居民消费降低。

现如今,中国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想要改善这个问题,就需要刺激国内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所以本文研究居民消费,从根本上找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而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国家发展,使得国内需求由政策刺激转向自主增长,这将成为全国经济工作的长久原则,也是山东省必须坚持的方针。基于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在了解了山东省现如今的消费状况之后,找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利用相关数据,建立计量及经济模型,来研究居民消费,这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需求不足问题的解决有着重大意义。

二、山东省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一直都具有巨大潜力,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增长速度基本相同,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表明山东省经济发展呈现良好趋势,正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经济增长是由生产拉动的,但同时在极大程度上也与消费有关。在当今社会,消费逐渐从被动增长状态转变为主动抑制经济增长状态,所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动力已变为不断扩大有效消费需求。但总体来看,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居民还保持着传统消费观念,将所获得的收入大部分存在银行,认为储蓄是最为稳妥的资金处理方式,使得放在手中的资金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流动资金相对不足,人们的消费欲望并不强烈,使得全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这一现象不利于居民生活的稳定。第二,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国内商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逐渐得到改变,具有商品过量生产的特点,所以有效需求并没有很大,同时这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市场不景气的问题。第三,我国居民贫富差距过大,收入相对过高的人拥有很多的资金,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强的意愿进行消费,从而资金慢慢地积累在自己手中;低收入者,他们的消费欲望很强,但是被消费能力给牵制住了,欲望跟能力之间存在不匹配问题。这两方面综合起来,使得市场中的消费需求并不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不利于中国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

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断减弱,从2002年的0.74下降到2018年的0.62,这意味着居民消费需求下降,间接表明了城镇居民消费存在着巨大潜力。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断出现波动变化,大致在0.64到0.69之间浮动,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波动性相反,呈现小规模的上升趋势,表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正在稳步增长。

山东省的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原因主要有:第一,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但是城镇居民还持有传统的消费模式,消费水平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第二,由于受到市场和国家经济政策的些许影响,居民消费欲望不够强烈,比较倾向于把钱用于安全性较高的储蓄。第三,居民非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尤其是购买房屋和社会保障等非消费型支出。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出现波动上升,原因有:第一,农村居民除了依靠种地获得经济来源,还通过外出打工等渠道获得或多或少的收入,生活水平上升,消费欲望随之增强。第二,国家近些年来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制定了很多惠农政策,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使得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倾向上升。第三,农民平均消费倾向波动变化,意味着农村消费倾向存在着不稳定性,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

三、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取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总和。一般来说,它更能反映居民实际生活状况,更具有实际价值,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居民获得收入后上缴个人所得税剩余的那一部分。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居民就产生消费的欲望,欲望与能力的相匹配使得居民会进一步增加消费,市场中流动资金也随之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当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时,消费欲望较低,那么用于消费的支出就会减少,市场低迷以及资金流动不充分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与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为居民消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国内经济前景较好。

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需要进行的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对居民消费有着重大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动态关系。国家财政支出增加,会使得居民手里的资金增加,这部分资金用于消费,消费支出随之增加。

本文研究山东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将山东省居民的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Y,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地区生产总值(X)、财政支出(X)这四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来进行计量分析。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山东省2002~2017年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以及财政支出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山东统计局所公布的«山东省统计年鉴(2019)»和国家统计局,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四、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为了降低异方差问题的影响,保证模型的有效分析,使所得结论更加可靠,在经济意义成立的条件下,对模型做出改变,这里选用对数变换,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如下:

其中Y为居民消费水平(元),X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X为财政支出。

(二)计量模型的估计

1.回归结果分析

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

采取简单相关系数法来检验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可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表1)。

表1 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1可以看出,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基本上都大于0.8,这证明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下面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模型修正(表2)。

表2 逐步回归

经过以上的逐步回归过程,修正多重共线性后确定的回归模型为:

3.自相关的检验与修正

由此得到最终回归模型。

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性影响。斜率系数衡量的是解释变量关于被解释变量的弹性水平。在地区生产总值不变时,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变动1%时,居民消费水平的均值变动0.6689%。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变时,地区生产总值每变动1%,居民消费水平的均值变动0.4622%。符合经验判断,说明模型建立正确。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到了影响山东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以及财政支出。对山东省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多元回归的计量模型分析后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山东省近些年来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经济总量和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呈稳定上升状态,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有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正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但目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主要原因是居民保持传统消费观念;商品过量生产,供大于求;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均匀。第二,通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以看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有着正向影响。不过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关键因素,所占的影响比重更大,弹性系数为0.6689,而地区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弹性系数为0.4622。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适当减小贫富差距。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就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为改善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当积极加快收入制度改革,改善中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二,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山东省居民消费行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提倡节俭,没有过大的消费欲望,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居民消费,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可见,传统的消费观念不利于消费需求的增加,因此,提倡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消费观念迫在眉睫。第三,缩小城乡差距。现在城乡居民差距不断扩大,所以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尽量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将民生的关注重心放到农村,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支配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跟踪导练(四)4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