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援疆的“三性”分析
——基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2022-03-03 03:06刘玉武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性援疆新疆

刘玉武,王 平

(1. 新疆师范大学 意识形态协同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2. 中国社科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3.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2;4. 新疆职业大学 党委办公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新疆战略地位重要,从两千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到现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疆的发展不仅牵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推动进程,也直接关系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进程。然而,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多方因素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我们党始终坚持“做好新疆工作决不仅仅是新疆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党全国的事”[1]这一重要理念,把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重要安全屏障、向西开放的主要门户、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进入新时代,一直采取政策倾斜和对口支援等措施,建设发展新疆。2010 年,党中央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央部委和19 个省市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2]对口援疆是集中全国力量全面全方位支援新疆发展,是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实践。其中的产业援疆是对口援疆的龙头,是解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强有力引擎,是推动由援疆“输血”向新疆“造血”转化的主要抓手,对于承接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产业向西转移、推动新疆经济外延内伸、提升新疆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新疆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新时期援疆工作的重要方向,这一措施,促使不少受援地群众已从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中走出来,适应了标准化、组织化、企业化的生产新方式[3]。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4]。同理,本文研究的起点就在于坚持把“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这“三性”作为深化产业援疆的重要工作方法,揭示新时代产业援疆的定位、现状和困境,提出将产业援疆融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处理好产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教育等各因素的关系,系统谋划、协调推进,这也是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

一、“三性”是实施产业援疆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客观世界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中,主要的矛盾占据支配地位,规定了事物发展的性质、关系和趋势,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并将其作为主要矛盾来分析、研究,从而提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办法。

新疆的发展既有新疆当地的个性问题,更有与全国一样的共性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新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通过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5]。“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6]。汇聚改革合力,促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科技等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改革也是既涉及利益关系调整又涉及体制机制创新,既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又要突破固化利益的藩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从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把准改革的脉搏,把好发展的方向。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7]“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三性”作为改革发展的基本问题[8],同样也是解决新疆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9]425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视域来看,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还在于解决好新疆发展“问题是什么”“由何而来”“如何解决”“走向何方”等系统性问题,从战略上整体设计,从整体上系统谋划,从进程上统筹推进。

产业援疆作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新时代新疆发展的战略定位,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主动承担社会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援疆省市要加强同新疆协调配合,长期坚持对口援疆,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10]。由于援疆省市对新疆区情、战略定位及地缘环境了解不够,产业援疆大多停留在一般意义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就要求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摈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摈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11]。基于这一思考,产业援疆不是单纯地支援新疆产业发展,而是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国际视域、新疆特殊区位边疆视野的高度,推动新疆建成中国在内陆亚洲腹地的综合性发展中心,形成世界级产业基地,历史性地紧密整合,连接欧亚腹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陆上载体。

二、辩证看待产业援疆与新疆发展系统关联性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事物及其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构成一种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就是系统。系统性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方面。系统性强调要从事物的整体与全局、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到规律性,构建秩序性,实现优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10],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新疆工作方针体系。其中,依法治疆是重要保障,团结稳疆是根本之要,文化润疆是思想引领,富民兴疆是重要基础,长期建疆是战略谋划。这五个方面自成一体,又相辅相成,是推动新疆持续稳定、长期稳定的方向引导和实践要求。

(一)产业援疆是系统工程

现代系统思想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方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指导新疆工作的总遵循,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产业作为新疆经济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整体功能不能仅仅看作由几个企业的功能简单相加,而要从系统上统筹考虑,从整体上正确认识。产业援疆要统筹考虑各方因素,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总指导,与新疆工作总方针的“五个方面”相匹配,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实现新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践充分说明,新疆社会稳定了,营商环境自然就好,这样企业也愿意来新疆投资建厂。同时,产业援疆抓出特色,解决就业人数多,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无形之中增加了稳定力量,这也是把“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理念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新疆各族群众,奠定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通过产业援疆把新疆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提供干事创业发展的平台,才能真正吸引人口流向新疆,吸引高端人才流向新疆,从根本上实现新疆人口结构的优化[11]。

(二)产业援疆与新疆社会发展要系统协同

产业援疆表面上是一个招商引资问题,其根本上还是社会发展问题。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历次工业革命都是以科技创新、生产工具变革为标志,从而推动生产力大发展,实现人类社会巨大转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来看,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兴办经济特区、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使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改变新疆工业企业落后的情况,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来,并选送一大批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新疆培养起了一支工程技术骨干力量。新时代新疆的发展主要靠经济发展来破题,首先通过产业引领,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带动各族群众转变观念,帮助树立法治意识和科学素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一定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12]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深圳、浦东、温州、苏州等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都是以产业发展为龙头,推动经济改革,从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三)产业援疆要注重发挥大数据的系统监测作用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产业援疆,利用大数据分析各种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系统地、客观地预测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引导援疆企业(或行业)创新。第一,通过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洞悉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找准新疆产业升级与发展的切入点。第二,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新疆产业结构高度,优化新疆产业结构之间比例,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整体创新水平,实现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产业结构中的各种数据,定制服务,降低企业成本。例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文创产业等多个行业发展,还可发展电商,促进新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解决新疆运距过长问题。第四,树立底线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科学预判新疆产业发展潜在的风险,知道风险有哪些、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应对产业发展中的困难。

三、整体重构新疆产业结构布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系统的整体性做过深刻的阐释。马克思在研究生产过程中的协作时指出,由于协作把“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新的力量”,它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13]整体性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我们在认识、分析、处理问题时,必须从事物的整体着眼,把整体的功能和效益作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14]

新疆发展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基本矛盾的制约,既要注意局部之间的关系,又要注意整体的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善于用辩证思维来分析问题,善于从整体上分析研判问题,善于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方法。产业援疆应紧密结合新疆实际,从整体上把握问题、谋篇布局产业结构,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的统一。

(一)产业援疆要树立整体性思维

产业援疆本质上是增强新疆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改善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投资的软硬件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培育产业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急功近利。同时也要看到,提高各族群众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需要有一个过程,因而抓产业援疆不仅要立足当前,因地制宜,更要放眼长远,整体布局,从全局上有序规划新疆产业结构,既要防止各自为政,更要避免无序竞争。可以“务实推进产业援疆,实施产业援疆提升工程,高质量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组团式、链条式、集群式转移,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15],融入“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16]。

(二)产业援疆要与新疆优势整体契合

要充分利用新疆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吸引国内产能调整行业落地新疆,尤其是培育吸引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比如,新疆具有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可以大力发展石油全产业链产品研发生产、煤电煤化工产业及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再如,依托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域广阔的特点,发展集约化大农业、车辆工程装配制造等产业,借助对口援疆省市需要转换的产能及技术输出,将优势产业转移到新疆,依托“一带一路”和新疆所处的“三大经济走廊”,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将市场辐射到欧亚,真正体现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优势。

(三)产业援疆要与新疆产业结构整体嵌入

新疆的产业结构既要考虑新疆的突出优势,又要考虑与全国的整体产业布局分工和互补,还要考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产业洼地、国际市场的适应性,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形成符合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实际的新疆产业结构。新疆内部也要形成合理有序的分工,避免产业结构的同质化、重复性和低质量建设。产业援疆为新疆引进了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等形式多样的产业类型,把农业和工业、乡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把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点,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棉花、干果、水果等)、畜牧业(肉、奶制品)、农产品精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矿产资源开发等,完善受援地产业基础,提升新疆在新时代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规划布局、要素配置、生态保护等方面融合发展。

(四)产业援疆要与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就要求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摈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摈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9]180。产业援疆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与自然生态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按生态功能的重要程度、生态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科学布局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统筹开展新疆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让大美新疆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四、协同塑形新疆产业结构与各方面发展

马克思高度重视协调发展。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分析,指出社会总资本要顺利循环,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应保持合理比例,也就是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及其要素之间按比例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全面发展和总体发展的实质。协调是一个贯穿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要求,协调性是整体性、系统性的保证。社会全面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科技等多个方面,要达到各要素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协调发展问题,而不是片面的、单一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17]事物总是在矛盾中运行,而发展也常常伴随着新的问题。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是存在的,暴露出发展面临的瓶颈,更催生发展理念与方式的深刻变革。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是一个整体,社会政策托底经济政策,同时经济政策也要促进社会政策,两者要协调发展。

马克思的社会协调发展理论是全面布局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疆经济结构、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产业援疆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统筹考虑社会因素,发挥各方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推进。

(一)产业援疆要与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相协调

在新疆,特别是在南疆地区,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凝聚民心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解决社会闲散青年、妇女的就业问题,实现从农民到懂技艺的产业工人的转变,就是解决了发展问题。在产业引进时,应重点考虑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手工、纺织服装业等,带动农户生产制作各类手工刺绣制品、服装服饰、花帽、袜业、手套等,扶持专业化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受援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从而增加群众的收入,引领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二)产业援疆要与促进新疆民族团结相协调

援疆企业是促进新疆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和创新平台,各族群众在企业就业,在日常工作中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解,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深化“五个认同”。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背景下,援疆企业办学校(夜校、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让各族群众在工作之余,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技术,提升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培养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技能、爱祖国、拥护党的新型农民,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丰富产业援疆工作内涵。充分发动企业自身力量,既做到积极纳税、提升当地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又发挥更大社会功能,捐资帮扶,改善各族群众的生活条件,带动和帮助当地群众共同富裕。

(三)产业援疆要与科技援疆协同推进

瞄准当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比如核桃、红枣、巴旦木、西梅、无花果、哈密瓜、阿克苏苹果、库尔勒香梨、博乐枸杞、金银花等主导产业,以及沙漠耐旱作物种植、防沙治沙等创新产业,引进援疆省市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与疆内农业科研机构结对或在受援地设立研究机构、育种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引进各类科技实用人才加大科技培训,提升当地农民种植能力,推动新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新疆后发优势,实现以较小的科研成本获得效益较高的科技应用。

(四)产业援疆要与新疆教育事业协同发展

统筹谋划全疆职业教育“一盘棋”,促进中高职贯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以地(州、市)为主细化区域职业教育规划,推动援疆企业将企业职工培训与新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统筹起来,对接援疆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将职业院校建成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将援疆企业办成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训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间的职业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建立受援双方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培训等领域的人力资源培养培训机制,促进由单纯抓培训向一手抓培训培养、一手抓人才帮扶转变,为新疆培养一批会管理、懂技术、能经营的企业急需人才。引导内地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新疆中小学、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实践,引进内地先进理念,帮助新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

(五)产业援疆要充分考虑新疆发展规模农业的客观实际

以规模农业及其精加工为基础,整合新疆当地从事农业劳动为主要背景的各族劳动力,同时开阔思路,通过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入等方式,广泛吸收其他省区市农业人口,到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把新疆建成全国现代农业和产业大基地,尤其是长绒棉、粮食作物基地。

五、结语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经济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产业援疆是促进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新疆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途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深化对“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内涵的认识,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系统的观点对发展进行整体性和关联性设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善于“弹钢琴”,处理好产业援疆局部与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新疆产业结构调整,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制度优势,以重点带动整体推进,以整体推进实现重点突破,系统协同,科学把握产业援疆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疆产业新体系,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新疆发展后劲,实现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三性援疆新疆
巧用『三性』
援疆的夜晚
把握欧姆定律“三性”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突出“三性”抓巡察 正风肃纪见真章
提高法治能力要增强“三性”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