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

2022-03-03 03:16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培育道德法治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 张 雪

从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态势来看,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期间还有颇多问题影响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其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授课教师更多偏重于学生对一些系统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却很少去关心,进而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和发展。其二,则是初中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能力比较低下,在平时的学科学习期间,也很少接触核心素养教育内容,因此,难以有效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去,间接影响了教师学科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面对此种情况,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说明,希望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教学上的范式。

一、更新教学思维,实现学生法治意识的启蒙

借助现实生活和时事热点中具有针对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展开系统性自主分析与灵活探究,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的法治意识,对法律的认同感得到增强,同时能让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法治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实性、直观性的案例,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要点,让学生从案例中剖析出道德与法治问题,并且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形成理性的学习思维。鉴于此,需要教师在学科教学期间,改变自身的定式思维,选择更为恰当的方式来展开学科教学工作。

举例来说,在“做守法的公民”一课的教学当中,首先,教师可以以课件作为展示的平台,带领学生着重去了解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违法犯罪实例,并详细向学生交代和说明整个案例的起因和经过以及这些违法犯罪行为触犯了哪些法律条文,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从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以及做遵纪守法公民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就“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等问题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学生间展开沟通交流,从而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对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如何遵纪守法等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最后,为了实现学生法治意识的启蒙,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案件视频,并在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安排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当中有关如何做一个守法公民的内容,并试着让学生从个人角度说一说该如何去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其具体要求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在实际讨论和探究过程中启发自身的法治意识,提高课堂学习的成效。

二、丰富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是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也只有实现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育和提升,学生才能始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去,并在实际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为此,教师在学科教学期间,就需要格外关注和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育,并将其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对现有的一些学科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树立起科学探究的观念。

举例来说,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从生活当中的小视角进行导入,着重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社会生活当中人们遵守秩序和不遵守秩序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并让学生在观看之后试着思考一下,如果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当中没有了秩序,那么会发生什么。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典型案例素材:“在某个人流比较多的街道上有一个夜市,人来人往,不仅环境异常嘈杂,交通不便,同时密集的人流量和杂乱摊铺严重影响了这条街道上一些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生活在此处的一些居民向政府部门反映,要求对夜市进行取缔”,并让学生试着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负责此事的政府工作人员,该如何在不取缔夜市的前提下解决居民诉求。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思考和处理问题,从而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需要秩序、需要规则。最后,要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养成和培育,教师可以就我们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遵守规则的问题,让学生试着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走访和探究,并将走访探究得到的答案进行记录,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从而让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更加意识到规则制定的重要性。

三、改善教学形式,实现学生政治认同感提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之中,实现教学形式的优化和发展,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展开学科教学工作,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致和动力,同时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乐趣所在。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学科教学期间,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其独有的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和媒体优势,为学生搭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政治认同感。

举例来说,在“基本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材料,让学生着重去阅读材料,并试着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会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这一问题,正确理解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当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收集一些人民参与国家社会管理的视频、文献素材,并将其分享给学生,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来列举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能体现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实例,从而让学生在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提升和发展自身的政治认同感。

四、强调实践教育,提高初中学生的公共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为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度,就必须组织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并引导和鼓励所有学生踊跃参与其中,从而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举例来说,在“积极奉献社会”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清明节组织班级的学生去烈士陵园进行一次扫墓活动,适当讲述一些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烈士故事。在学习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德育意识,引发学生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还可以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植树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升学生自身环境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时组织学生到各个小区进行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通过让学生为孤寡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水平。

综上所述,对初中教师来说,更新教学思维、增添教学手段、改善教学形式、强调实践教育能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不仅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直接,降低和改变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存在的抵触情绪,同时还可以为今后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此,教师要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再添助力。

猜你喜欢
培育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