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有效开展的探究

2022-03-03 08:52
关键词:香香牛奶区域

韩 婧

(梅花山庄幼儿园 江苏南京 210007)

“ 宝宝,喝牛奶了吗?”这可能是大多数家长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很温馨的问询方式。因为牛奶有丰富的营养,许多家长每天都给孩子喝牛奶,所以,牛奶成了孩子熟悉的食品之一,他们不仅喜欢它的味道,也会对各种颜色、形状的牛奶罐、牛奶盒非常感兴趣。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家里的橱柜里、冰箱里或是在超市里,幼儿看到各种各样的牛奶罐、牛奶盒就会伸手去拿,摇一摇、晃一晃、闻一闻,有时甚至想撕开看看其中的秘密……喝完后,大大小小的奶罐、奶盒也常常成为幼儿游戏的朋友,幼儿会用它们比比高矮、排排队、拖拖拉拉、踢踢滚滚……

在牛奶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以主题为背景,以区域为活动形式,教师依据主题目标,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那么如何在主题背景下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将主题与区域活动有机整合呢?

一、主题背景下区域内容的确定

1.了解主题需要,预设知识铺垫

牛奶主题开展初期,幼儿对于牛奶的品种还不熟悉,于是老师让孩子先从家里开始接触牛奶,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品种的牛奶瓶和酸奶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了一张牛奶的调查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画出了对牛奶的了解,并在集体面前介绍了自己最喜欢喝的牛奶,对各种各样的牛奶有了初步了解,为顺利开展主题活动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激发起小班幼儿对于牛奶的兴趣,在集体介绍调查表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交流。

2.依据主题发展,跟随幼儿兴趣

这些瓶子一开始堆放在教室的角落里,显得十分杂乱,于是教师就引发了幼儿的讨论:“我们怎么才能让这些牛奶瓶整齐地摆放呢?”有的幼儿说可以把它们按照种类摆在一起,有的说可以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幼儿对于牛奶瓶的分类相当感兴趣,我们引导孩子讨论不同维度的分类方法,在幼儿园里寻找创设牛奶屋的材料,就这样,我们班上的“香香牛奶屋”诞生了。有了牛奶屋,可不能没有卖牛奶的营业员呀。小班的孩子刚进幼儿园,对于分类整理这样的事情是陌生的,看到一格格的牛奶,孩子有些不知所措,一开始还会经常听到牛奶瓶不小心跌落地面的声音。还有些孩子玩着玩着就忘记了自己是小营业员,和客人一起假装品尝起了好喝的牛奶。随着孩子们玩游戏的时间增多,小营业员也显得越发熟练了,看到他们将一个个的牛奶瓶稳稳地放在格子里,你会不禁感叹孩子的成长速度!小班的孩子进入到幼儿园后,第一次开始认识了标记的意义,他们发现许多地方都要用到标记让教室变得更整洁,玩具要按照标记送回玩具柜里,图书也要按照标记送回家,而这个香香牛奶屋的游戏也要有标记,让幼儿在当营业员整理牛奶的过程中体会标记的用处,知道东西要分类摆放。

这天,一位小朋友来到了牛奶屋里当小小营业员,他坐在吧台前,看到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带着购物篮出来购物,他就颇有小老板的样子对着“爸爸妈妈”们喊:“你们要不要买牛奶呀?我们牛奶屋的牛奶可是很好喝的哟!”小客人感到有点兴趣了,就停下来问:“那你们牛奶都有什么口味呢?”营业员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有好多包装的牛奶哦!”然后又一样一样地拿给客人看。这两个孩子之间的交流让我不禁感叹起来,这个小老板真是称职啊!没有生意的时候他还懂得主动和顾客交流,去向顾客推销自己的产品,可见现在的孩子对于生活中的这些角色比以前更加了解了,并且通过这样的角色游戏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小班起就开始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他们将来的社会性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相整合

在牛奶主题活动开展的后半段,我们有了“牛奶变变变”的第三线索,在这个线索下又进行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自制果奶、做牛奶包等,让幼儿意识到牛奶不仅可以喝,还可以做出不同形式的美食。在进行集体活动时,我们观察到孩子对于做果奶这个活动尤其感兴趣,于是我们就想可不可以在香香牛奶屋也设立一个果奶吧,让孩子们不仅可以在牛奶屋里卖普通的牛奶,还可以卖不同口味的果奶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孩子们获取经验靠的就是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孩子们自制果奶时需要牛奶和果汁混合,于是我们在游戏时就用白颜料调好纯牛奶,再让孩子自己加入不同颜色的颜料,搅一搅就变成了苹果橘子香蕉味的果奶。我们用废旧的饮料瓶自制了果奶机,让孩子感受从调制到罐装这一系列的步骤。就这样,牛奶屋从一个营业员变成了两个,一个负责整理牛奶瓶和售卖,另一个是专门做果奶的调奶师,小班的幼儿虽然是以独立游戏居多,但营业员和调奶师之间也要学会最基本的配合,香香牛奶屋中的自制果奶游戏就这样成为集体活动的补充和拓展。

一天,一位小朋友来到了香香牛奶屋当调奶师,她用装牛奶的杯子在盆里舀了满满一杯牛奶,随即又加入了黄色的颜料调制成香蕉果奶,将果奶倒入果奶机中,发现果奶还没有满,当她第二次调制了满满一杯果奶倒进去后,果奶却溢出来许多,调奶师小朋友显得非常委屈,怎么就把果奶吧弄得一团糟了呢?老师这时走到她身边,问她:“我们看看每次少舀一点牛奶,罐装的瓶子会不会溢出来?”于是每次只舀半杯,她发现重复了两次后罐装的瓶子还有一点没满,她说:“我得再倒一点进去!”老师就问:“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它快满了,不让它溢出来呢?”她就说:“我看着瓶子,快满的时候我就不倒了。”在这个过程里,孩子通过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教师的介入帮助她通过操作和比较探索每次舀多少牛奶才是合适的,幼儿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她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倒牛奶的时候必须要看着瓶子是不是快满了,这对幼儿来说是获取经验的必经之路,会促使幼儿的探究兴趣不断提高。

4.创设情境,区域活动之间体现连续性

牛奶这么好喝,可是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让孩子先猜一猜,有的孩子说牛奶是从超市里买来的,有的孩子说是叔叔阿姨做的,孩子们的猜想是丰富多彩的。为了解答孩子们对这个问题的疑惑,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于是我们和家长一起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带孩子到真实的奶牛场去观察。孩子们看到牛奶被挤出来的时候都惊叹了,哇!原来牛奶不是买来的,是从奶牛妈妈的乳头里挤出来的呀!太神奇了,孩子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呢!当时就有孩子说了,牛奶挤出来这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喝牛奶!多么可爱呀,孩子们的想法就是这么单纯。牛奶挤出来后还不能马上喝呢,孩子们看到牛奶一桶桶地被送到了加工厂,进入了流水线工程,杀菌消毒,罐装等等,最后才变成了我们在超市里喝的牛奶。回来的路上有的孩子就说了,我也好想像叔叔阿姨那样挤奶啊!实在是太好玩了!老师就和孩子说,那不如我们一起来搭一个奶牛场吧!

回到班级后我们就和孩子一起开始筹划奶牛场的准备工作,奶牛场得漂漂亮亮的,于是那段时间进行的水粉画果树就直接布置在了奶牛场里,孩子们都开心极了。大家一起找来大纸箱和牛奶罐做成奶牛,在奶牛的身子下放了饮水瓶,瓶口还不忘套上橡胶手套用挤奶,再拿个水桶接着挤出来的奶,最后再用小漏斗罐装到瓶子里,小小流水线上的步骤一个都不差,有趣极了。牛奶场里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差个名字了,不如就叫它“亲亲奶牛场”吧。玩游戏时亲亲奶牛场里罐装好的牛奶就直接送到了香香牛奶屋里售卖,我们还在娃娃家里设置了奶箱,送奶员会给娃娃家的每家送奶,保证娃娃家的宝宝们每天也能摄入充足的营养。亲亲奶牛场诞生之后,班上区域的情境性就显得更加丰富了,从亲亲奶牛场的挤奶工到香香牛奶屋的营业员和娃娃家的送奶员,每个人都成了这条流水线上的一个小齿轮。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各个区域中的互动情境,把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特定知识经验放置于特定的背景中加以整合,使独立的个体经验相互交融,从而不断形成新的经验和体验,对相关事物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主题背景下区域材料的投放

1.体现层次性

幼儿能力是从低向高的发展过程,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前要因人而异为不同能力的幼儿学习同一内容而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在我们的香香牛奶屋中,一开始只设置了六到七种牛奶瓶,让幼儿能看着照片标记送他们回家,随着游戏的发展,牛奶瓶的种类逐步增加,也加入了做果奶这一新的游戏内容,幼儿不仅要将牛奶瓶整理好,还要将做好的果奶按照颜色分类摆放在吧台,幼儿从一个人扮演牛奶屋里的老板,售卖整理牛奶到两人分别负责售卖及制作果奶,需要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合作,这对幼儿来说难度是逐渐增强的,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也更足了。

2.体现开放性

牛奶主题下的游戏材料是跟随孩子兴趣点出发,教师按照真实的情境为幼儿设置好的,便于小班幼儿进行操作的材料,但设置好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在玩游戏时有他对材料独特的使用方式,材料应当具有开放性,让幼儿有创造的空间。在这里,就以果奶吧里的一个案例来说明。

今天的调奶师有条不紊地舀了半杯牛奶,用水粉笔挖了一点红色的颜料加到杯子里,搅一搅就调出了苹果牛奶,就这样她做好了一杯苹果味的。下一个做什么口味的呢?想到了!那就做香蕉口味的吧,舀半杯牛奶,再加入黄色颜料搅一搅,咦?怎么搅出来的是橘子口味的果奶呢?是不是我的黄色颜料加的不够呢,那就再加一点搅一搅吧,奇怪,出来的还是橘子口味的果奶,小家伙显得非常疑惑,她就向旁边的老师投去了求助的眼神。老师帮她将杯子里的果奶倒掉,她惊讶地发现,原来杯子里居然还剩了一些红色的颜料。小班孩子对这一颜色的变化还不是很了解,于是老师又找来一个杯子,说:“我们把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加进去看看会发生什么吧。”孩子调好之后惊讶地叫起来:“变成橘子口味的果奶了!”黄色加红色能变成橘子口味的果奶,那我们能不能再做出其他口味的果奶呢?孩子无意间发现了颜料的混色,这又是一个新的兴趣点。对于孩子的探索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给他们多种材料,支持他们进一步地探究。就这样,果奶吧的颜料又增加了几种,孩子们又在实验的过程中调出了葡萄口味、哈密瓜口味等等,他们开心地对客人说:“这可是我独家调制出的口味哦,菜单上都是没有的!”可见虽然游戏材料有教师的预设在里面,但实际上游戏如何发展是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兴趣点来决定的,而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应当具有更多的可玩性和操作性。

3.体现生活性

在幼儿园区角的投放中,有许多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的游戏材料,这些材料虽然能拓宽幼儿的眼界,但是与生活脱轨,与幼儿的经验互动性不足,不能给幼儿提供有价值的生活经验及生活技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游戏更能给幼儿以熟悉感,幼儿也能意识到的材料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体现“生活即教育”的价值观念。

在我们班级牛奶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挥家园合作的有效性,重视家长资源,将家里喝完的牛奶瓶、牛奶罐洗净带到幼儿园来,成为受孩子欢迎的游戏材料,我们带领孩子一起讨论牛奶瓶的用途玩法,用牛奶瓶创设香香牛奶屋,制作手工的小奶牛,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奶瓶奶罐变形的多种可能。在建构区中奶瓶奶罐又成为孩子不可缺少的搭建工具,幼儿参与的热情也随之提高,对于自己收集来的材料,孩子们是亲切的,乐于去摆弄的。

三、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有效评价

区域活动后的有效评价能够促进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过程进一步思考,进而不断提高游戏水平,激发游戏兴趣,同时能使幼儿的经验链产生紧密连接,使经验得以延续。在实施评价时,教师应重点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有效评价。

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困难时的具体表现,能否与同伴产生良好的社会性交往等。

关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坚持程度及兴趣,具体来说,教师要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坚持、专注,情绪是否积极。

区域活动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否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

区域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这些都是教师对幼儿评价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新理念下,区域活动作为一种“隐形课程”,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主题背景开展区域活动,符合幼儿的天性,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区域活动与课程主题活动相互渗透融合,区域活动才能发展主题活动,才能让孩子在主题活动中获得有效经验,才能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服务主题活动的开展。

猜你喜欢
香香牛奶区域
送牛奶
炫彩牛奶画
分割区域
香香花为媒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香香国
区域发展篇
神奇的牛奶树
香香树保卫战
区域